中醫(yī)古籍
  • 獨行千里

    《全國中草藥匯編》:獨行千里拼音注音Dú Xínɡ Qiān Lǐ別名

    獨虎龍、扣鈕子、膜葉槌果藤、落地金雞、勒兒根、下洞底、落桿薯

    來源

    白花菜科山柑屬植物獨行千里Capparis acutifolia Sweet[C. membranacea Gardn. et Champ.],以入藥。全年可采,切片曬干或研末。

    性味

    苦、澀,平。有毒。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解痙止痛。

    根:用于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筋骨不舒,咽喉腫痛,牙痛,腹痛(特別是痙攣性疼痛),閉經(jīng);外用治瘡癤腫毒,跌打損傷。

    葉:外用治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根:0.5~1錢;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粉調(diào)水涂患處。

    葉:鮮品搗爛外敷。

    備注

    (1)服本品后,有頭暈,惡心等副作用,可用姜汁、蜂蜜調(diào)開水服,以解藥毒。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獨行千里拼音注音Dú Xínɡ Qiān Lǐ別名

    扣鈕子(《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

    出處

    《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

    來源

    為白花菜科植物膜葉槌果藤。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備用。

    生境分布

    生林中或灌叢中。分布我國東南部至南部各地。

    原形態(tài)

    藤狀灌木,全株無毛。枝或有小刺。葉互生,長圓形至披針形,長7~12厘米,寬2~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漸狹,側(cè)脈7~9對,和網(wǎng)脈在葉兩面均凸起;葉柄長約6毫米,托葉兩枚變刺。花白色,1~4朵在葉腋稍上方排成一短縱列;花柄長1~1.5厘米;萼片4,卵形,長4~5毫米;花瓣4,狹長圓形,長7~8毫米;雄蕊20~30,生于雌蕊柄基部;子房柄長15~20毫米。漿果球形,徑8~12毫米,先端有短喙。花期4月。

    化學(xué)成分

    莖枝含生物堿、氨基酸、有機(jī)酸。

    性味

    《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苦澀,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

    《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破血散瘀,消腫止痛,舒筋活絡(luò)。治跌打腫痛,咽喉腫痛,腹痛,牙痛,風(fēng)濕骨痛,筋骨不舒,閉經(jīng),止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1錢(小兒3~5分)。外用:研末調(diào)敷或浸酒搽。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獨行千里拼音注音Dú Xínɡ Qiān Lǐ別名

    扣鈕子、落地金雞、獨虎龍、勒兒根、下洞底、落桿薯、黑皮蛇、尖破石。

    英文名Root of Hongkong Caper出處

    出自《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白花菜科植物尖葉槌果藤的根及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pparis autifolia Sweet[C.membranacea Gardn.et Champ.]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 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林中或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我國東南至南部。

    原形態(tài)

    尖葉槌果藤 藤狀灌木。全株無毛;葉互生;葉柄長約6mm,托葉兩枚變刺;葉片長圓形至披針形,長7-12cm,寬2-3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漸狹,側(cè)脈7-9對,和網(wǎng)脈在葉兩面均凸起?;ò咨?,1-4朵,在葉腋稍上方排列成一短縱列;花柄長1-1.5cm;萼片4,卵形,長4-5mm;花瓣4,狹長圓形,長7-8mm;雄蕊20-30,生于雄蕊柄基部;子房柄長15-20mm。漿果球形,徑8-12mm,先端有短喙。花期4月。

    化學(xué)成分

    獨行千里莖枝含生物堿、氨基酸、有機(jī)酸等。

    歸經(jīng)

    心;胃經(jīng)

    性味

    苦;澀;溫;有小毒

    注意

    內(nèi)服勿過理,孕婦慎服。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祛風(fēng)止痛。主跌打瘀腫;閉經(jīng);風(fēng)濕痹痛;咽喉腫痛;牙痛;腹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根煎水洗或研粉水調(diào)涂;鮮葉搗爛外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ō Yuán Sǒnɡ Mù別名紅刺腦包、頂天刺、龍牙楤木、三百棒、紫紅傘英文名root of Undulateleaf Aralia, Undulate Aralia出處始載于《中國植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波緣楤木的......
  • 《中藥大辭典》:波羅蜜拼音注音Bō Luó Mì別名婆那娑、阿蔀亸(《酉陽雜俎》),曩伽結(jié)(《綱目》),優(yōu)珠曇、天婆羅(《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樹婆羅(《廣州植物志》),牛肚子果(《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出處《綱目》來源為桑科植物木波羅的果實......
  • 《中藥大辭典》:波羅蜜葉拼音注音Bō Luó Mì Yè出處《廣西藥植名錄》來源為??浦参锬静_的葉。功能主治①《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葉磨粉,熱之以敷創(chuàng)傷?!阿凇稄V西藥植名錄》:“治潰瘍?!坝梅ㄓ昧客庥茫貉心┤龌蛘{(diào)敷。摘錄《中藥大辭典》《中......
  • 《中藥大辭典》:波羅蜜樹液拼音注音Bō Luó Mì Shù Yè出處《廣西中草藥》來源為??浦参锬静_樹干中流出的樹脂。用刀刺破樹皮,待有乳白色樹脂流出,即用盛器裝好備用。性味《廣西中草藥》:“味淡澀?!肮δ苤髦巍稄V西中草藥》:“散結(jié)消腫......
  • 《中藥大辭典》:波羅蜜核中仁拼音注音Bō Luó Mì Hé Zhōnɡ Rén出處《綱目》來源為桑科植物木波羅的種仁。性味《綱目》:“甘微酸,平,無毒?!肮δ苤髦我鏆猓ㄈ?。治產(chǎn)后乳少或乳汁不通。①《綱目》:“補(bǔ)中益氣?!阿凇蛾懘ū静荨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