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紅苕藤、番苕藤(《四川中藥志》)。
《嶺南采藥錄》
為旋花科植物番薯的莖葉。
葉子含胰島素樣成分,口服1克相當于440單位胰島素,皮下注射時效價加倍。菲律賓人用此植物治糖尿病有些效果。
由人工感染而患黑腐病的番薯,從其中分離出一種揮發(fā)油,可分為5個部分,其中之一有苦味,是酮類,此酮及另一成分對動物有較強毒性,在蚯蚓試驗中,這兩部分的驅(qū)蟲作用大于山道年,其他3個部分效果較差。
植物的某些部分含氫氰酸,曾有大量服用根芽或莖的嫩頭等引起中毒死亡的報告。
《四川中藥志》:"性微涼,味甘澀,無毒。"
治吐瀉,便血,血崩,乳汁不通,癰瘡。
①《本草求原》:"敷蟲蚊傷,并癰腫毒痛,毒箭,同鹽搗汁涂蜂螫。"
②《嶺南采藥錄》:"治蛇虎咬,舌腫,霍亂抽筋。"
③《四川中藥志》:"通乳汁,潰癰瘡,排膿。治婦人乳汁不通,癰瘡久不潰膿,大便中帶血及紅崩、腹瀉。"
內(nèi)服:煎湯,5~8錢。外用:搗敷。
①治熱天吐瀉:紅苕藤煎水服。(《貴州省中醫(yī)驗方秘方》)
②治紅崩:紅苕藤兌甜酒服。(《四川中藥志》)
③治婦人乳少:番薯葉六兩,和豬腩肉煎湯盡量飲之。(《嶺南采藥錄》)
④治面疔:番薯葉一兩,金絲蜘蛛一只,黃糖少許。搗爛敷。(《嶺南草藥志》)
⑤治對口瘡:番薯葉、蝦醬各適量,共搗爛敷。(《嶺南草藥志》)
⑥治蛇咬:紅苕藤尖一把。搗敷。(《貴州省中醫(yī)驗方秘方》)
⑦治狂狗咬傷:生番薯葉和黃糖共搗爛貼,每日換二次,連貼數(shù)天。(《嶺南草藥志》)
引產(chǎn):取離塊根約20厘米的番薯藤嫩莖,選取軟、粗、肥的莖段,長約10~20厘米,去枝葉,浸在75%酒精中消毒后,用無菌紗布揩干即可使用。按婦科操作常規(guī),將消毒后的番薯藤1~2條插入官腔(宮口寬的插2條,1條插至宮腔,1條插至宮頸),然后在陰道塞入紗布球,以防番薯藤過早脫出。插入2天未娩出的,可再插1次。觀察147例,年齡在19~48歲,有初孕婦,也有多孕婦;妊娠月數(shù)多數(shù)為4~6個月,部分為死胎。結(jié)果134例(其中15例因胎盤剝離不全需行刮宮或人工剝離胎盤)自然娩出(91.1%),10例加滴催產(chǎn)素(6.8%),無效3例(2.1%)。娩出時間最快的7小時10分,慢的8~10天。上藥后僅少數(shù)有發(fā)熱,流血也不多,未見其他副作用,但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常規(guī),以防感染。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紅苕藤、番苕藤(《四川中藥志》)。
出處《嶺南采藥錄》
來源為旋花科植物番薯的莖葉。
藥理作用葉子含胰島素樣成分,口服1克相當于440單位胰島素,皮下注射時效價加倍。菲律賓人用此植物治糖尿病有些效果。
由人工感染而患黑腐病的番薯,從其中分離出一種揮發(fā)油,可分為5個部分,其中之一有苦味,是酮類,此酮及另一成分對動物有較強毒性,在蚯蚓試驗中,這兩部分的驅(qū)蟲作用大于山道年,其他3個部分效果較差。
植物的某些部分含氫氰酸,曾有大量服用根芽或莖的嫩頭等引起中毒死亡的報告。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微涼,味甘澀,無毒。"
功能主治治吐瀉,便血,血崩,乳汁不通,癰瘡。
①《本草求原》:"敷蟲蚊傷,并癰腫毒痛,毒箭,同鹽搗汁涂蜂螫。"
②《嶺南采藥錄》:"治蛇虎咬,舌腫,霍亂抽筋。"
③《四川中藥志》:"通乳汁,潰癰瘡,排膿。治婦人乳汁不通,癰瘡久不潰膿,大便中帶血及紅崩、腹瀉。"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8錢。外用:搗敷。
復方①治熱天吐瀉:紅苕藤煎水服。(《貴州省中醫(yī)驗方秘方》)
②治紅崩:紅苕藤兌甜酒服。(《四川中藥志》)
③治婦人乳少:番薯葉六兩,和豬腩肉煎湯盡量飲之。(《嶺南采藥錄》)
④治面疔:番薯葉一兩,金絲蜘蛛一只,黃糖少許。搗爛敷。(《嶺南草藥志》)
⑤治對口瘡:番薯葉、蝦醬各適量,共搗爛敷。(《嶺南草藥志》)
⑥治蛇咬:紅苕藤尖一把。搗敷。(《貴州省中醫(yī)驗方秘方》)
⑦治狂狗咬傷:生番薯葉和黃糖共搗爛貼,每日換二次,連貼數(shù)天。(《嶺南草藥志》)
臨床應用引產(chǎn):取離塊根約20厘米的番薯藤嫩莖,選取軟、粗、肥的莖段,長約10~20厘米,去枝葉,浸在75%酒精中消毒后,用無菌紗布揩干即可使用。按婦科操作常規(guī),將消毒后的番薯藤1~2條插入官腔(宮口寬的插2條,1條插至宮腔,1條插至宮頸),然后在陰道塞入紗布球,以防番薯藤過早脫出。插入2天未娩出的,可再插1次。觀察147例,年齡在19~48歲,有初孕婦,也有多孕婦;妊娠月數(shù)多數(shù)為4~6個月,部分為死胎。結(jié)果134例(其中15例因胎盤剝離不全需行刮宮或人工剝離胎盤)自然娩出(91.1%),10例加滴催產(chǎn)素(6.8%),無效3例(2.1%)。娩出時間最快的7小時10分,慢的8~10天。上藥后僅少數(shù)有發(fā)熱,流血也不多,未見其他副作用,但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常規(guī),以防感染。
摘錄《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