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福建排草

    拼音注音Fú Jiàn Pái Cǎo別名

    劉海節(jié)菊

    出處

    本品以劉海節(jié)菊之名始載于《植物名實圖考》。吳其清曰:"劉海節(jié)菊,似黃花劉寄奴而莖葉細瘦?;ㄒ酂o長蕊。"觀其附圖,與福建過路黃極相似。

    來源

    藥材基源:為報春花科植物福建過路黃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ysimachia fukienensis Hand.-Mazz.

    采收和儲藏:5-6月采收帶根全草,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850(-1000)m的山坡林緣、草叢中、山谷溪邊及潮濕巖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和廣東。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株高20-80cm。全株無毛。莖2至多條簇生,直立,基部圓柱形,帶紫紅色,上部因葉基部下延而具4棱,有黑色或深褐色腺條。葉互生或在莖下部近對生,有時3-4枚輪生,莖中部者最大,無柄或近于無柄,葉片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4-14cm,寬9-23mm,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上面深綠色,下面帶粉綠色,兩面均密布黑色腺條及腺點;中肋在下面稍隆起,側(cè)脈約5對,有時不明顯,網(wǎng)脈纖細;莖兩端葉較小,近基部的:對??s小成鱗片狀?;▎紊谇o上半部葉腋,很少在莖端或枝端密集成總狀花序;花梗纖細,長1.5-5cm;花萼長7-11mm,5分裂近達基部,裂片線狀披針形,寬1-2mm,先端長漸尖,具膜質(zhì)狹邊緣,背面密布黑色腺條和腺點,具3-5脈;花冠黃色,鐘形,長約1cm,先端5裂,基部合生部分長3-5mm,裂片闊卵形,寬約5mm,先端稍鈍,有黑色短腺點;雄蕊5。花絲基部合生成高約2.5的筒,分離部位長2.5(3.5)-4mm;花藥長圓形,長1.2-2mm;子房無毛;花柱長6-7mm。蒴果球形,淡褐色,直徑3.5-5mm,疏生褐色或黑色短腺條。花期5月,果期7月。

    性味

    辛;微酸;性涼

    功能主治

    疏風(fēng)止咳;清熱解毒。主感冒咳嗽;頭痛目赤;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九股牛別名牛角七、蜜油參來源五加科楤木屬植物叢林楤木Aralia dumetorum Hand.-Mazz.,以根入藥。秋冬采集,洗凈切片曬干。性味辛、微甘,平。功能主治托毒外出,補中益氣。用于淋巴腺炎,癤,癰,慢性化......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乳菇別名辣味乳菇、蘑菇來源真菌類擔(dān)子菌綱傘菌目紅菇科白乳菇Lactarius piperatus (L. ex Fr.) Gray,以子實體入藥。生境分布生于闊葉林內(nèi)地上。分布于河北、陜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四川......
  • 拼音注音Bái Yún Guā別名山蘿卜出處本品始載于《滇南本草》,云:“白云瓜,味甘甜,無毒。生金沙江邊有水處。梗甚硬。綠青淡黑葉。開紫花。根下結(jié)瓜,生食令人不饑?!皳?jù)《滇南本草》整理組考訂,為旋花科植物藍花土瓜。來源藥材基源:為旋花科植......
  • 拼音注音Bái Yún Guā Yè來源藥材基源:為旋花科植物藍花土瓜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rremiayunnanensis(Church.et Gagnep.)R.c.fang采收和儲藏:夏季采葉,洗凈,曬干。原形態(tài)藍花土瓜 多......
  • 拼音注音Bái Yún Guā Gěnɡ來源藥材基源:為旋花科植物藍花土瓜的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rremiayunnanensis(Courch.etGagnep.)R.C.Fang采收和儲藏:秋、冬季采收,洗凈。原形態(tài)藍花土瓜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