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風(fēng)花菜

    拼音注音Fēnɡ Huā Cài別名

    蔊菜(《黑龍江省主要野生藥用植物的鑒別及中草藥新制劑》),葉香(藏名)。

    出處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來源

    為十字花科植物風(fēng)花菜全草。7~8月采全草,切段,曬干備用。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石縫、路旁、田邊、水溝潮濕地及雜草叢中。分布江蘇、山東、四川、內(nèi)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

    原形態(tài)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5~90厘米。莖稍斜上,無毛或稍有毛,有分枝.基生葉多數(shù)簇生,羽狀深裂,長達(dá)12厘米,頂生裂片較大,卵形,側(cè)生裂片較小,5~8對,邊緣有鈍齒,只在葉柄和中脈疏生短毛,其他部分無毛;莖生葉互生,不分裂,披針形??偁罨ㄐ蝽斏蛞干ㄐ〕适中?,黃色;萼片長橢圓形;花瓣篦形;4強(qiáng)雄蕊;雌蕊1;花梗長2~3毫米。長角果圓柱狀長橢圓形,長4~6毫米,寬約2毫米,稍彎曲;果梗長2~6毫米。種子細(xì)小,卵形,稍扁平,長0.5毫米,紅黃色,有小點(diǎn)。

    歸經(jīng)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入心、肝、肺經(jīng)。"

    性味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苦辛,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解毒,消腫。治黃疸,水腫,淋病,咽痛,癰腫,湯火傷。

    ①《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清熱解毒,活血通經(jīng)。治黃疸,咽痛,水腫,關(guān)節(jié)炎,瘡腫。"

    ②《黑龍江省主要野生藥用植物的鑒別及中草藥新制劑》:"解熱利尿。治腹水,淋??;外用治燒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5錢。外用:搗敷。

    復(fù)方

    ①治黃疸、肝炎:風(fēng)花菜配萹蓄、苦蕎葉、茵陳,煎湯服。

    ②治腹水過多:風(fēng)花菜配播娘蒿子、大黃,煎湯服。

    ③治無名腫毒及骨髓炎:風(fēng)花菜配牛耳大黃、蒲公英、墨地葉,搗爛敷患處。(選方出《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uān è Shān Zhū Yú來源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川鄂山茱萸的果實(shí)。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rnus chinensis Wang er.[Macro-carpium chinense(Wanger.)Hutch.]......
  • 《中藥大辭典》:川防風(fēng)拼音注音Chuān Fánɡ Fēnɡ別名竹節(jié)防風(fēng)(《四川中藥志》),毛前胡、西風(fēng)(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出處《中藥志》來源為傘形科植物短裂藁本的根。春、秋采收,挖出根部,洗凈,曬干。生境分布野生在多石礫的草原、山......
  • 來源麻黃科川麻黃Ephedra minuta Florin,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四川。性味苦,溫。功能主治祛寒發(fā)汗,平喘利尿,散瞳升壓。主治感冒無汗,頭痛身痛,麻疹水腫。用法用量0.5~3錢。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拼音注音Chuān Qián Yā Jiǎo Mù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短序鵝掌柴的莖皮和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hefflera bodinieri(Levl.)Rehd,[Heptapleurum bodinieri Levl......
  • 《中國藥典》:常山拼音注音Chánɡ Shān別名黃常山、雞骨常山、雞骨風(fēng)、風(fēng)骨木、白常山、大金刀、蜀漆[葉]英文名RADIX DICHROAE來源本品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 的干燥根。其嫩葉稱“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