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金絲桃科金絲桃屬植物野金絲桃Hypericum attenuatum Choisy.,以全草入藥。秋季采集,曬干。
苦,平。
止血,鎮(zhèn)痛,通乳。用于咯血,吐血,子宮出血,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神經(jīng)痛,跌打損傷,乳汁缺乏,乳腺炎;外用治創(chuàng)傷出血,癰癤腫毒。
3~5錢;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或干粉撒敷患處。
小金絲桃(《中國種子植物分類學(xué)》),小茶葉、小金雀、女兒茶、小早蓮(《江蘇藥材志》),小連翹、小葉連翹(蘇醫(yī)《中草藥手冊》)。
《江蘇藥材志》
為藤黃科植物趕山鞭的全草。6~7月采收。
生于山坡雜草中。分布江蘇、安徽、江西、廣東等地。
直立草木,高約60厘米。上部多分枝,枝圓形,散生黑點(diǎn),兩側(cè)有凸起縱肋各1條。葉對生,卵狀長圓形,長1~2.5厘米,寬0.3~1厘米,基部漸狹,多少抱莖,邊緣有黑色腺點(diǎn)。聚傘花序頂生;萼片5,卵形;花瓣5,長橢圓形,先端鈍圓,多脈紋;雄蕊多數(shù),基部連合成3束;子房3室,花柱3枚;苞片和萼片邊緣及花瓣、花藥之頂端均有黑色腺點(diǎn)。蒴果?;ㄆ?~8月。
蘇醫(yī)《中草藥手冊》:"苦,平。"
蘇醫(yī)《中草藥手冊》:"止血,鎮(zhèn)痛,通乳。治咯血、吐血、子宮出血,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神經(jīng)痛,跌打損傷,乳汁缺乏,乳腺炎,創(chuàng)傷出血,疔瘡腫毒。"
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或研末撒。
小金絲桃、小茶葉、小金雀、女兒茶、小旱蓮、劉寄奴。
出自《江蘇藥材志》
藥材基源:為藤黃科植物趕山鞭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ypericum attenuatum Choisy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集,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雜草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廣東、廣西等地。
趕山鞭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60cm,上部多分枝。莖圓柱形,兩側(cè)有凸起的縱肋各1條,并散生黑色或黑點(diǎn)。單葉對生;無柄;葉片卵形、長圓狀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3.5寬0.3-1cm,先端鈍,基部漸狹而多少抱莖,兩面及邊緣散生黑色腺點(diǎn),下面無乳頭狀突起?;ǘ鄶?shù),成頂生圓錐狀花序或聚傘花序;萼片5,卵形,先端急尖,表面及邊緣有黑色腺點(diǎn);花瓣5,淡黃色,不等邊形,旋轉(zhuǎn)狀排列,沿表面及邊緣有稀疏的黑色腺點(diǎn);雄蕊多數(shù),邊合成3束,花藥上有黑色腺點(diǎn);子房上位,3室,花柱3,分離。蒴果卵圓狀長橢圓形,室間開裂?;ㄆ?-8月,果期9-11月。
趕山鞭含金絲桃甙(hyperin),槲皮素(quercetin),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
心經(jīng)
苦;平
涼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腫。主葉血;咯血;崩漏;外傷出血;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癰腫疔瘡;乳癰腫痛;乳汁不下;燙傷及蛇蟲咬傷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干品研粉撒敷。
蘇醫(yī)《中草藥手冊》:止血,鎮(zhèn)痛,通乳。治咯血、吐血、子宮出血,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神經(jīng)痛,跌打損傷,乳汁缺乏,乳腺炎,創(chuàng)傷出血,疔瘡腫毒。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金絲桃科金絲桃屬植物野金絲桃Hypericum attenuatum Choisy.,以全草入藥。秋季采集,曬干。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止血,鎮(zhèn)痛,通乳。用于咯血,吐血,子宮出血,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神經(jīng)痛,跌打損傷,乳汁缺乏,乳腺炎;外用治創(chuàng)傷出血,癰癤腫毒。
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或干粉撒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趕山鞭拼音注音Gǎn Shān Biān別名小金絲桃(《中國種子植物分類學(xué)》),小茶葉、小金雀、女兒茶、小早蓮(《江蘇藥材志》),小連翹、小葉連翹(蘇醫(yī)《中草藥手冊》)。
出處《江蘇藥材志》
來源為藤黃科植物趕山鞭的全草。6~7月采收。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雜草中。分布江蘇、安徽、江西、廣東等地。
原形態(tài)直立草木,高約60厘米。上部多分枝,枝圓形,散生黑點(diǎn),兩側(cè)有凸起縱肋各1條。葉對生,卵狀長圓形,長1~2.5厘米,寬0.3~1厘米,基部漸狹,多少抱莖,邊緣有黑色腺點(diǎn)。聚傘花序頂生;萼片5,卵形;花瓣5,長橢圓形,先端鈍圓,多脈紋;雄蕊多數(shù),基部連合成3束;子房3室,花柱3枚;苞片和萼片邊緣及花瓣、花藥之頂端均有黑色腺點(diǎn)。蒴果?;ㄆ?~8月。
性味蘇醫(yī)《中草藥手冊》:"苦,平。"
功能主治蘇醫(yī)《中草藥手冊》:"止血,鎮(zhèn)痛,通乳。治咯血、吐血、子宮出血,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神經(jīng)痛,跌打損傷,乳汁缺乏,乳腺炎,創(chuàng)傷出血,疔瘡腫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或研末撒。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趕山鞭拼音注音Gǎn Shān Biān別名小金絲桃、小茶葉、小金雀、女兒茶、小旱蓮、劉寄奴。
英文名Herb of Attenuate St.John's wort出處出自《江蘇藥材志》
來源藥材基源:為藤黃科植物趕山鞭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ypericum attenuatum Choisy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集,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雜草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廣東、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趕山鞭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60cm,上部多分枝。莖圓柱形,兩側(cè)有凸起的縱肋各1條,并散生黑色或黑點(diǎn)。單葉對生;無柄;葉片卵形、長圓狀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3.5寬0.3-1cm,先端鈍,基部漸狹而多少抱莖,兩面及邊緣散生黑色腺點(diǎn),下面無乳頭狀突起?;ǘ鄶?shù),成頂生圓錐狀花序或聚傘花序;萼片5,卵形,先端急尖,表面及邊緣有黑色腺點(diǎn);花瓣5,淡黃色,不等邊形,旋轉(zhuǎn)狀排列,沿表面及邊緣有稀疏的黑色腺點(diǎn);雄蕊多數(shù),邊合成3束,花藥上有黑色腺點(diǎn);子房上位,3室,花柱3,分離。蒴果卵圓狀長橢圓形,室間開裂?;ㄆ?-8月,果期9-11月。
化學(xué)成分趕山鞭含金絲桃甙(hyperin),槲皮素(quercetin),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
歸經(jīng)心經(jīng)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腫。主葉血;咯血;崩漏;外傷出血;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癰腫疔瘡;乳癰腫痛;乳汁不下;燙傷及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干品研粉撒敷。
各家論述蘇醫(yī)《中草藥手冊》:止血,鎮(zhèn)痛,通乳。治咯血、吐血、子宮出血,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神經(jīng)痛,跌打損傷,乳汁缺乏,乳腺炎,創(chuàng)傷出血,疔瘡腫毒。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