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華中五味子

    拼音注音Huá Zhōnɡ Wǔ Wèi Zǐ別名

    南五味子、香蘇、紅鈴子

    英文名Fructus Schisandrae Sphenantherae來源

    為木蘭科華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ts.的果實。秋季果實成熟尚未脫落時采摘,揀去果枝及雜質(zhì),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向陽空曠地及灌叢中。主產(chǎn)河南、陜西、甘肅。

    原形態(tài)

    落葉木質(zhì)藤本。枝細長,紅褐色,有皮孔。葉橢圓形、倒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11cm,寬3~7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疏鋸齒?;▎涡?,異株,單生或1~2朵生于葉腋,橙黃色;花梗纖細,長2~4cm;花被片5~9;雄蕊10~15,雄蕊柱倒卵形;紫蕊群近球形,心皮30~50。聚合果長6~9cm;漿果近球形,長6~9mm,紅色,肉質(zhì)?;ㄆ?~7月,果期8~10月。

    性狀

    果實呈不規(guī)則形,較小,直徑2~5mm;表面暗紅色或棕褐色,果皮肉質(zhì)較薄,無光澤,內(nèi)含種子1~2粒。種子腎形,表面黃棕色,略呈顆粒狀。

    化學(xué)成分

    種子含五味子甲素A(schizandrin A)、五味子酯甲、乙、丙、丁、(schisantherin A,B,C,D,E)等。

    性味

    性溫,味酸。

    功能主治

    收斂,滋補,生津,止瀉。用于肺虛咳嗽、津虧口渴、自汗、盜汗、慢性腹瀉。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臭梧桐拼音注音Chòu Wú Tónɡ別名八角梧桐、山梧桐、臭桐柴、楸茶葉、后庭花來源馬鞭草科赪桐屬植物海州常山Clerodendron trichotomum Thunb.,以根、莖、葉入藥。春秋采根及莖,開花前采葉,......
  • 《中藥大辭典》:臭梧桐子拼音注音Chòu Wú Tónɡ Zǐ出處《嶺南采藥錄》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果實或帶宿萼的果實。功能主治《上海常用中草藥》:“祛風(fēng)濕,平喘?!坝梅ㄓ昧績?nèi)臟:煎湯,3~5錢。外用:敷貼。復(fù)方①治氣喘及風(fēng)濕痛:臭梧......
  • 拼音注音Chòu Wú Tónɡ Gēn別名芙蓉根(《綱目拾遺》)出處《綱目拾遺》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根,秋后采收,除去泥雜及莖葉。化學(xué)成分含賴桐二醇烯酮、賴桐酮、赪桐甾醇。性味①《浙江民間草藥》: “味苦,性寒?!阿凇端拇ㄖ兴幹尽罚?.....
  • 《中藥大辭典》:臭梧桐花拼音注音Chòu Wú Tónɡ Huā別名龍船花(《泉州本草》)出處《綱目拾遺》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花。功能主治治頭風(fēng),痢疾,疝氣。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研末或浸酒。復(fù)方①治風(fēng)氣頭風(fēng):臭梧桐花陰干,燒......
  • 《全國中草藥匯編》:臭樟別名樟木果、朋麻醒[傣]、樟腦樹來源樟科樟屬植物臭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 (Wall.) Nees,以果實、木材、樹皮入藥。木材、樹皮四季可采,果實在成熟后采集,曬干。性味辛,溫。功能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