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海藻石

    拼音注音Hái Zǎo Shí別名

    小海浮石、石花、大花

    來源

    藥材基源:為珊瑚藻科植物太平洋石枝藻、岡村石葉藻的鈣質(zhì)化藻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thothamnium pacificus(Fosl.)Fosl.;Lithophyllum okamurai Fos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在海邊產(chǎn)區(qū)采集,用清水漂洗,除去鹽質(zhì)及泥沙,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潮間帶2-3m或更深處的礁石上或牡蠣殼等基質(zhì)上。

    2.生于低潮線附近至潮下帶巖石上。終年生長。

    資源分布:1.分布于遼寧、山東等沿海。

    2.分布于浙江沿海。

    原形態(tài)

    1.太平洋石枝藻 藻體紫紅色或暗紅色,皮殼狀,徑4-8cm,厚1-2mm,重度鈣化,表面有許多分枝狀瘤狀突起,高2-6mm,徑2-4mm,基部均已融合在一起??v切面觀表皮層為2-3層細(xì)胞組成,最外一層為“覆蓋細(xì)胞”,表皮以下為“圍層”細(xì)胞呈亞方形,徑5-7μm,或矩形帶圓角的細(xì)胞,徑5-7μm,高10-16μm,常呈層狀排列,占藻體組織的大部分。下為“基層”,厚65-90μm以上,矩形細(xì)胞長12-24μm,徑5-7μm,由數(shù)層平行于固著基質(zhì)排列而成。在“基層”和“圍層”相鄰藻絲之間的細(xì)胞互相融合現(xiàn)象普遍存在。孢子囊生殖窩在皮殼上均有分布,所呈疣狀突起的內(nèi)徑為180-390μm。

    2.岡村石葉藻 藻體灰粉紅色,半球形團(tuán)塊狀,鈣化成石灰質(zhì),直徑2-3cm,表面密被乳頭狀突起。

    性狀

    性狀鑒別 本品呈珊瑚樣不規(guī)則塊狀,大小不一,灰白色或灰黃色。表面較光滑,但可見藻體突枝,呈瘤狀,有的附著基質(zhì)。體較重,質(zhì)硬脆,斷面較疏松。氣微腥,味微咸。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化痰軟堅(jiān);利水通淋。主肺熱咳喘;痰稠;吐血;瘰疬癭瘤;淋?。恍”悴焕?/p>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

    復(fù)方

    義取海中藻體鈣化而成的石狀物。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頭翁莖葉拼音注音Bái Tóu Wēnɡ Jīnɡ Yè別名白頭翁草(《圣濟(jì)總錄》)。出處《日華子本草》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白頭翁的莖葉。功能主治治腰膝肢節(jié)風(fēng)痛,浮腫及心臟病。①《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fēng)氣及暖腰膝,明目,消贅......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婆婆納來源玄參科白婆婆納Veronica incana L.,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東北、華北。性味苦,涼。功能主治消腫止血。主治癰癤紅腫。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白婆婆納拼......
  • 拼音注音Bái Zǐ Cài別名白背三七、白東楓、玉枇杷、三百棒、厚面皮、雞菜、大肥牛、白番莧、白紅菜、疔拔來源菊科土三七屬植物白子菜Gynura divaricata (L.) DC.[Gynura ovalis DC.],以全草入藥。夏......
  • 拼音注音Bái Duì Jiē Zǐ Yè英文名Swida macrophylla(Wall.) Sojak來源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木來)木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wida macrophylla (Wall.) Sojak采收和......
  • 拼音注音Bái Ní Shēn來源藥材基源:為海參科動物蛇目白尼參及圖紋白尼參的全體。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Bohadschia argus Jaeger2.Bohadschia marmorata Jaeger[B.bivitt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