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野白蠟葉
《貴州草藥》
為冬青科植物紅果冬青的葉。夏、秩采收。
生于村莊附近。分布貴州等地。
常綠喬木或灌木,高可達(dá)7米。小枝無毛。葉互生,革質(zhì),葉片披針形。長約5~13厘米,寬約1.5~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小鋸齒,上面有光澤;葉柄短?;?數(shù),單性,雌雄異株。漿果狀核果,呈球形,簇生,紅色。
性涼,味甘。
清熱解毒。治燙傷、火傷,小兒頭瘡。
外用:研末,油調(diào)搽。
①治燙傷、火傷:野白蠟葉,研末,調(diào)菜油搽傷處。
②治小兒頭瘡:野白蠟葉,研末,調(diào)菜油、搽患處。
野白蠟葉。
出自《貴州草藥》。
藥材基源:為冬青科植物珊瑚冬青的葉或根。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Ilex corallina Franch.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葉鮮用或曬干。根洗凈泥土,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雜木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和西南。
珊瑚冬青 常綠喬木,高達(dá)10m。小枝無毛,有縐溝紋。葉互生;葉輛長4-9mm;葉片革質(zhì),卵形、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13cm,寬1.5-5cm,邊緣鈍鋸齒,齒端刺狀,上面有光澤。花4數(shù);近無柄;雌雄異株;花序簇生2年生小枝的葉腋內(nèi);雄花序的分枝具1-3朵花;雌花序的分枝具單花;雄花萼直徑約2mm,花冠直徑6-7mm。果近球形,直徑約4mm,紫紅色,分核4顆。
性狀鑒別 葉卵形、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13cm,寬1.5-5cm,邊緣具鈍鋸齒,齒端刺狀:黃綠色,上表面有光澤;革質(zhì);氣微,味苦。
顯微鑒別 葉(中脈)橫切面:上、下表皮細(xì)胞類方形,外壁較厚,外被角質(zhì)層,下表皮可見氣孔。柵欄細(xì)胞2-3列,海綿組織較疏松,均可見纖維,平直或扭曲,有的分枝狀。主脈向下凸出,其下表皮內(nèi)側(cè)具3-4列厚角細(xì)胞,主脈維管束外韌型,下方有纖維群。薄壁細(xì)胞中含草酸鈣簇晶。
脾經(jīng)
涼;甘
活血鎮(zhèn)痛;清熱解毒。主勞傷疼痛;燙傷
內(nèi)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鮮葉搗敷;或研末調(diào)搽。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野白蠟葉
出處《貴州草藥》
來源為冬青科植物紅果冬青的葉。夏、秩采收。
生境分布生于村莊附近。分布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常綠喬木或灌木,高可達(dá)7米。小枝無毛。葉互生,革質(zhì),葉片披針形。長約5~13厘米,寬約1.5~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小鋸齒,上面有光澤;葉柄短?;?數(shù),單性,雌雄異株。漿果狀核果,呈球形,簇生,紅色。
性味性涼,味甘。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治燙傷、火傷,小兒頭瘡。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油調(diào)搽。
復(fù)方①治燙傷、火傷:野白蠟葉,研末,調(diào)菜油搽傷處。
②治小兒頭瘡:野白蠟葉,研末,調(diào)菜油、搽患處。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紅果冬青拼音注音Hónɡ Guǒ Dōnɡ Qīnɡ別名野白蠟葉。
英文名red fruit Holly出處出自《貴州草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冬青科植物珊瑚冬青的葉或根。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Ilex corallina Franch.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葉鮮用或曬干。根洗凈泥土,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雜木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和西南。
原形態(tài)珊瑚冬青 常綠喬木,高達(dá)10m。小枝無毛,有縐溝紋。葉互生;葉輛長4-9mm;葉片革質(zhì),卵形、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13cm,寬1.5-5cm,邊緣鈍鋸齒,齒端刺狀,上面有光澤。花4數(shù);近無柄;雌雄異株;花序簇生2年生小枝的葉腋內(nèi);雄花序的分枝具1-3朵花;雌花序的分枝具單花;雄花萼直徑約2mm,花冠直徑6-7mm。果近球形,直徑約4mm,紫紅色,分核4顆。
性狀性狀鑒別 葉卵形、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13cm,寬1.5-5cm,邊緣具鈍鋸齒,齒端刺狀:黃綠色,上表面有光澤;革質(zhì);氣微,味苦。
顯微鑒別 葉(中脈)橫切面:上、下表皮細(xì)胞類方形,外壁較厚,外被角質(zhì)層,下表皮可見氣孔。柵欄細(xì)胞2-3列,海綿組織較疏松,均可見纖維,平直或扭曲,有的分枝狀。主脈向下凸出,其下表皮內(nèi)側(cè)具3-4列厚角細(xì)胞,主脈維管束外韌型,下方有纖維群。薄壁細(xì)胞中含草酸鈣簇晶。
歸經(jīng)脾經(jīng)
性味涼;甘
功能主治活血鎮(zhèn)痛;清熱解毒。主勞傷疼痛;燙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鮮葉搗敷;或研末調(diào)搽。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