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虎杖葉

    《中藥大辭典》:虎杖葉拼音注音Hǔ Zhànɡ Yè出處

    《本草拾遺》

    來源

    為蓼科植物虎杖葉片

    化學(xué)成分

    葉含異槲皮甙,較多的葉綠醌C和葉綠醌B,鞣質(zhì)17%。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遺》:"搗敷蛇咬。"

    ②《本草推陳》:"治風(fēng)濕痛。""采其嫩芽,干燥后煎湯為解熱劑。"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虎杖葉拼音注音Hǔ Zhànɡ Yè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虎杖的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Zucc.[P.reynoutria Makino;Reynoutria japonica Houtt.]

    采收和儲(chǔ)藏:春季及夏、秋季均可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溪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陜西、甘肅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灌木狀草本,高達(dá)1m以上。根莖橫臥地下,木質(zhì),黃褐色,節(jié)明顯。莖直立,叢生,無毛,中空,散生紫紅色斑點(diǎn)。葉互生;葉柄短;托葉鞘膜質(zhì),褐色,早落;葉片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12cm,寬5-9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或楔形,全緣,無毛。花單性,雌雄異株,成腋生的圓錐花序;花梗細(xì)長,中部有關(guān)節(jié),上部有翅;花被5深裂,裂片2輪,外輪3片在果時(shí)增大,背部生翅;雄花雄蕊8;雌花花往3,柱頭頭狀。瘦果橢圓形,有3棱,黑褐色。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化學(xué)成分

    莖葉含少量羥基蒽醌類化合物,并含枸櫞酸(citric acid)酒石酸(tartaric acid),蘋果酸(malic acid)等。葉中尚含槲皮甙(quercitrin),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瑞諾甙(rey-noutrin),萹蓄甙(avicularin),金絲桃甙(hyperin),蕓香甙(rutin)[1,2],以及較多的葉綠醌(plastoquinone)C和B[3],鞣質(zhì)約17%[4]。

    性味

    苦;性平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濕;解熱毒。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疼痛;蛇咬傷;漆瘡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浸漬。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搗敷蛇咬。

    2.《本草推陳》:治風(fēng)濕痛。采其嫩芽,干燥后煎湯為解熱劑。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別名老熊花來源錦葵科豹子眼睛花Abutilon sinense Oliv.,以根皮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辛,涼。功能主治消炎,接骨。主治肝炎,淋巴腺炎,乳頭炎,瘡癤,骨折,腳癬。用法用量2錢。外用鮮品適量搗爛外敷。治療腳癬用酒精浸泡涂......
  • 拼音注音Bào Pí Zhānɡ別名揚(yáng)子木姜子、剝皮楓、花殼柴英文名Chinese Litse出處始載于《中國植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豹皮樟的根及莖皮。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Litsea coreana Lévl.var. sine......
  • 拼音注音Bào Pí Gū別名豹皮香菇、白香菇來源藥材基源:為白蘑科真菌潔麗香菇的子實(shí)體。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Lentinus lepideus Fr.[Agaricus lepideus Fr.]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
  • 《中藥大辭典》:豹肉拼音注音Bào Ròu出處《別錄》來源為貓科動(dòng)物豹的肉。性味甘酸,溫。①《別錄》:“味酸,平,無毒?!阿凇肚Ы稹な持巍罚骸八?,溫,無毒。“③《日華子本草》:“微毒。“④《醫(yī)林纂要》:“甘,溫?!肮δ苤髦微佟秳e錄》:“主安......
  • 拼音注音Bào Yào Ténɡ別名四川白前、西川鵝絨藤英文名Deceiving Swallowwort出處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來源藥材基源:為蘿藦科植物豹藥藤的根。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ynanchum decipiens S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