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黑骨蕨

    拼音注音Hēi Gǔ Jué來源

    藥材基源:為中國蕨科植物薄葉碎米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eilesoria tenuifolia(Burm.)Trev.[Trichomanes tenuifolium Burm.]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1000m的溪旁、田邊或山地林下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15-40cm。根莖短,直立,連同葉柄基部密被棕黃色、鉆狀披針形鱗片;葉薄革質(zhì),簇生;葉柄栗色,長6-25cm,下面圓形,上面有溝,下部稀有鱗片;葉片五角狀卵形、三角形或闊卵狀披針形,遠較葉柄為短,長4-18cm,寬4-12cm,三回羽狀;羽片6-8對,基部1對最大,卵狀三角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9cm,寬2.5-4.5cm,柄長3-10mm,二回羽狀;小羽片5-6對,具有狹翅的短柄,一回羽狀;末回小羽片羽狀半裂,裂片橢圓形;小脈單一或分叉。孢子囊群生于裂片上半部的葉脈先端;囊群蓋多少由受質(zhì)的葉邊反卷而成,連續(xù)或斷裂,全緣。

    性味

    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散瘀。主痢疾;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別名口蘑來源真菌類擔子菌綱傘菌目傘菌科白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以子實體入藥。生境分布夏秋兩季雨后,尤其在立秋前后大量地產(chǎn)生在草原上,形成“蘑菇圈”。分布于河北、內(nèi)蒙古。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宣腸益氣,散血熱,......
  • 拼音注音Bái Là Shù Yè出處《貴州植藥調(diào)查》來源木犀種植物白蠟樹的樹葉,詳“白蠟樹皮“條。性味辛,溫。功能主治調(diào)經(jīng),止血生肌。復方①治經(jīng)閉:白蠟樹葉研末,用酒、水各半吞服,早晚各服一次,每次一錢,連服三天。②治刀傷:白蠟樹葉搗爛外......
  • 拼音注音Bái Là Shù Pí出處李承祜《藥用植物學》來源為木犀科植物白蠟樹的樹皮。春、秋采收,剝?nèi)淦?,曬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山谷、山溝、林下。分布河北、山西、河南、陜西、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湖北,四川、貴州、廣東、云南等地。原......
  • 拼音注音Bái Là Huā出處貴州來源為木犀科植物白蠟樹的花。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蠟樹皮“條。功能主治止咳,定喘。治咳嗽,哮喘。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5錢。復方治哮喘咳嗽:白蠟花二錢,枇杷花三錢。米湯泡冰糖煎服。摘錄《中藥大辭典》......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蝶花拼音注音Bái Dié Huā別名和氣草、兔耳草、龍頭蘭來源蘭科白蝶花Pecteilis susannae (L.)Rafin.,以根入藥。生境分布江西、四川、貴州、廣西、廣東、云南。性味甘,微溫。功能主治補腎壯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