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羅勒、零陵香、省頭草。
Herba Ocimi Basilici。
唇形科植物羅勒Ocimum basilicum Linn.的帶果穗全草。
一年生草本,芳香。莖直立,四棱形,多分枝,常帶紫色,密被柔毛。葉對生,具細(xì)柄,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鈍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疏鋸齒或全緣,下面有腺點(diǎn)。輪傘花簇集成間斷的頂生總狀花序;花小,花萼管狀,先端5裂,最上1片最大,圓菱形,其余4片較小,呈銳三角形,果時花萼下垂;花冠唇形,白色或略帶紫紅色,上唇近等裂,下唇全緣;雄蕊4,稍突出于花冠筒外,花藥2室;雌蕊1,花柱頂端2裂,鉆狀,向兩側(cè)彎曲,挺出于雄蕊之上。4小堅(jiān)果長圓形,褐色,包圍宿存花萼中?;ㄆ?~9月,果期8~10月。
野生于村邊、路旁和曠野,亦有栽培。我國除西藏、甘肅、青海、寧夏等少數(shù)地區(qū)外幾乎各地均有分布。
夏、秋季形成果穗時采收全株,抖凈泥沙,曬干,扎成小把。
全長40~80厘米。莖方柱形,直徑0.3~0.5厘米,老莖達(dá)1厘米,紫色或黃紫色,有倒生柔毛;折斷面纖維狀,有白色的髓。葉片多已脫落。花數(shù)朵簇生于莖枝上部節(jié)上,宿萼黃棕色,間斷排列成5~9層,故稱九層塔。氣芳香,有清涼感。以莖細(xì)、果穗長、氣芳香者為佳。
性溫,味辛。歸肺經(jīng)、脾經(jīng)、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
疏風(fēng)解表、祛風(fēng)消腫、散瘀止痛、活血通經(jīng)。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溫解表藥。
用量5~10克;外用適量,煎濃湯熏洗患處,或鮮草搗汁外敷。用治外感頭痛、食脹氣滯、胃脘痛、跌打損傷、蛇蟲咬傷、濕疹瘙癢。
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抗蛇毒等作用。
氣虛血燥者慎服。
其他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羅勒、零陵香、省頭草。
英文名Herba Ocimi Basilici。
來源唇形科植物羅勒Ocimum basilicum Linn.的帶果穗全草。
植物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芳香。莖直立,四棱形,多分枝,常帶紫色,密被柔毛。葉對生,具細(xì)柄,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鈍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疏鋸齒或全緣,下面有腺點(diǎn)。輪傘花簇集成間斷的頂生總狀花序;花小,花萼管狀,先端5裂,最上1片最大,圓菱形,其余4片較小,呈銳三角形,果時花萼下垂;花冠唇形,白色或略帶紫紅色,上唇近等裂,下唇全緣;雄蕊4,稍突出于花冠筒外,花藥2室;雌蕊1,花柱頂端2裂,鉆狀,向兩側(cè)彎曲,挺出于雄蕊之上。4小堅(jiān)果長圓形,褐色,包圍宿存花萼中?;ㄆ?~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野生于村邊、路旁和曠野,亦有栽培。我國除西藏、甘肅、青海、寧夏等少數(shù)地區(qū)外幾乎各地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形成果穗時采收全株,抖凈泥沙,曬干,扎成小把。
性狀全長40~80厘米。莖方柱形,直徑0.3~0.5厘米,老莖達(dá)1厘米,紫色或黃紫色,有倒生柔毛;折斷面纖維狀,有白色的髓。葉片多已脫落。花數(shù)朵簇生于莖枝上部節(jié)上,宿萼黃棕色,間斷排列成5~9層,故稱九層塔。氣芳香,有清涼感。以莖細(xì)、果穗長、氣芳香者為佳。
性味歸經(jīng)性溫,味辛。歸肺經(jīng)、脾經(jīng)、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疏風(fēng)解表、祛風(fēng)消腫、散瘀止痛、活血通經(jīng)。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溫解表藥。
臨床應(yīng)用用量5~10克;外用適量,煎濃湯熏洗患處,或鮮草搗汁外敷。用治外感頭痛、食脹氣滯、胃脘痛、跌打損傷、蛇蟲咬傷、濕疹瘙癢。
主要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抗蛇毒等作用。
注意氣虛血燥者慎服。
摘錄其他
摘錄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