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扛板歸根

    《中藥大辭典》:扛板歸根拼音注音Kánɡ Bǎn Guī Gēn出處

    《福建民間草藥》

    來源

    為蓼科植物扛板歸根。

    化學成分

    根和根莖含靛甙,并含少量大黃索和大黃酚根皮含鞣質(zhì)33%。

    功能主治

    治對口瘡,痔瘡瘺管。

    復方

    ①治對口瘡:鮮扛板歸根二兩。水煎服;另取鮮葉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②治痔瘡瘺管:扛板歸鮮根八錢至一兩二錢(干品六至八錢)。炒焦,放冷后,和紅薯燒酒十兩至一斤燉一小時,飯前服,日服一次?;蛉「褪葚i肉四至六兩,紅薯燒酒十至十二兩,燉兩小時,飯前服,日服一次。(《福建民間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扛板歸根拼音注音Kánɡ Bǎn Guī Gēn別名

    杠板歸根、河白草根

    出處

    出自《福建民間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扛板歸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gonum perfoliatum L.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挖根部,除凈泥土,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荒蕪的溝岸、河邊及村莊附近。

    資源分布:全國均有分布。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蔓生草本,長1-2m。全株無毛;莖有棱,棱上有倒鉤刺。葉互生;葉柄盾狀著生,凡與葉片等長;托葉鞘葉狀,圓形或卵形,抱莖,直徑2-3cm;葉片近三角形,長、寬均為2-5cm,淡綠色,下面葉脈疏生鉤刺,有時葉緣也散生鉤刺。短穗狀花序項生或生于上部葉腋,兩性花;花小,多數(shù),具苞,苞片圓形,花被白色或淡紅色,5裂,裂片卵形,果時增大,肉質(zhì),變?yōu)樯钏{色;雄蕊8;花柱3叉狀。瘦果球形,暗褐色,有光澤?;ㄆ?-8月,果期9-10月。

    化學成分

    根和根莖含靛甙(indican),并含少量大黃素(emodin)和大黃酚(chrysophanol)。根皮含鞣質(zhì)33%[1,2]。

    藥理作用

    1. 抗菌作用 本品所含成分大黃素,體外實驗表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福氏痢疾桿菌、甲型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流感桿菌、卡他球菌以及白喉桿菌、枯草桿菌、副傷寒桿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作用。對須發(fā)癬菌、大小孢子菌等真對抗作用。能殺灰鉤端螺旋體[1]。

    2.抗腫瘤作用 本品所含成分大黃素對小鼠B16黑色素瘤(BL)有明顯抑制作用,對小鼠乳腺癌和艾氏腹水癌(EAC)也對抑制作用[1]。

    3.其他作用 大黃素有止咳、解痙、降低血壓和利尿作用[1]。

    性味

    酸;苦;性平

    功能主治

    解毒消腫。主對口瘡;痔瘡;肛瘺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鮮品15-3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uí Zhū Huā別名白客馬葉來源安息香科垂珠花Styrax dasyantha Perk.,以葉入藥。生境分布貴州等省。性味甘、苦,寒。功能主治止咳潤肺。主治咳嗽,肺燥。用法用量3~5錢。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中國藥典》:垂盆草拼音注音Chuí Pén Cǎo別名狗牙半支、石指甲、半支蓮、養(yǎng)雞草、狗牙齒、瓜子草英文名HERBA SEDI來源本品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 的新鮮或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
  • 拼音注音Chuí Suì Ráo Huā別名金腰帶、了哥王、雞斷腸、雀兒麻、山棉皮、野發(fā)麻、野棉花、雀子麻、地棉麻。來源藥材基源:為瑞香科植物細軸蕘花的花、根或莖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Wikstroemia nutans Champ.采收......
  • 拼音注音Chuí Huā Hú Zhī Zǐ別名馬掃帚來源豆科垂花胡枝子Lespedeza penduliflora (Oudemann) Nakai ssp. cathayana Hsu et All.,以花、根、根皮入藥。生境分布浙江。......
  • 拼音注音Chuí Huā Xiānɡ Rú別名大黃藥、大黑頭草來源唇形科香薷屬植物垂花香薷Elsholtzia penduliflora W. W. Smith,以全草入藥。夏季采集,洗凈曬干或鮮用。性味辛,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截瘧。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