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苦楝菌

    拼音注音Kǔ Liàn Jūn來源

    藥材基源:為多孔菌科真菌密集木層孔菌的子實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ellinus densus(Lloyd)Teng[Fomes densus Lloyd]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集,曬干備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榆及楝的腐木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河北、湖南、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

    密集木層孔菌 子實體側(cè)生無柄,平伏而反卷。菌蓋半圓形至貝殼狀,(2-11)cm×(3.5-13.5)cm,厚1-4.5cm,木質(zhì),硬;菌蓋表面黃褐色至近黑色,有同心環(huán)棱;邊緣銳,波浪狀,有絨毛,下側(cè)無子實層。管口面黃褐色;管口圓形,每1mm間4-6個;菌管多層,但層次不甚明顯,每層厚2-3mm,色與菌肉相同。菌肉淺褐色,厚1-2mm。剛毛多,(25-35)μm×7.5μm。孢子卵形至近球形,無色至近無色,(5-6)μm×(4.5-5)μm。

    功能主治

    殺蟲;解熱。主疳積;血吸蟲病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2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ā Máo Guǒ別名牛草果、苦蘆骨。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芭茅根莖部葉鞘內(nèi)的蟲癭。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iscanthus floridulus (Labill.)Warb.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
  • 《中藥大辭典》:芭蕉葉拼音注音Bā Jiāo Yè出處《綱目》來源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葉片,全年可采。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芭蕉根“條。歸經(jīng)《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經(jīng)?!靶晕陡实?,寒。①《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大寒,無毒?!阿凇督鞑菟帯罚骸?.....
  • 拼音注音Bā Jiāo Tóu別名芭蕉、牙蕉、板蕉來源芭蕉科芭蕉屬植物芭蕉Musa basjoo Sieb et Zucc.,以根、莖和花入藥。根及莖四季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夏秋采花蕾,多鮮用。性味淡,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涼血......
  • 《中藥大辭典》:芭蕉子拼音注音Bā Jiāo Zǐ出處《食療本草》來源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種子。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芭蕉根“條。性味子生食:大寒;仁:性寒。注意子生食發(fā)冷病。功能主治子生食,止渴潤肺。蒸熟暴之令口開,春取仁,食之,通血脈,填骨髓......
  • 《中藥大辭典》:芭蕉根拼音注音Bā Jiāo Gēn別名芭蕉頭(《分類草藥性》)。出處《日華子本草》來源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根莖。全年可采。生境分布多栽培于庭園及農(nóng)舍附近。分布山東以至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原形態(tài)芭蕉(《漢書》文穎注),又名:巴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