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藥材基源:為瘤足蕨科植物兩廣瘤足蕨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lagiogyria liankwangensis Ching[P.intermedia C.Chr.]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凈,去須根與葉柄,曬干或鮮用。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900m的林下溪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廣西。
根莖圓柱形,高約5cm,粗3cm,直立。葉草質,干后綠色,營養(yǎng)葉柄長20cm,三角形,棕禾稈色;葉片長35cm,寬16cm,狹長圓形,基部不變狹,頂部為羽狀深裂;羽片約15對,互生,相距2.5cm,平展,向上稍斜升,披針形,不呈鐮刀狀,基部1對長同于上面各對,無柄,長7-9cm,寬1.2cm,漸尖頭;葉片頂部的羽片漸短,合生,頂生羽片1枚比其下面的稍長,基部略為淺裂,邊緣通體有波狀短齒牙。葉脈平展,大部分叉,兩面明顯。孢子葉遠較營養(yǎng)葉為高,柄長30-40cm,葉片長30cm,羽片長5-8cm,寬約3cm,線形,有明顯的小柄,鈍頭。
微苦;涼
清熱解毒。主流行性感冒
內服:煎湯,9-15g。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藥材基源:為瘤足蕨科植物兩廣瘤足蕨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lagiogyria liankwangensis Ching[P.intermedia C.Chr.]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凈,去須根與葉柄,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900m的林下溪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廣西。
原形態(tài)根莖圓柱形,高約5cm,粗3cm,直立。葉草質,干后綠色,營養(yǎng)葉柄長20cm,三角形,棕禾稈色;葉片長35cm,寬16cm,狹長圓形,基部不變狹,頂部為羽狀深裂;羽片約15對,互生,相距2.5cm,平展,向上稍斜升,披針形,不呈鐮刀狀,基部1對長同于上面各對,無柄,長7-9cm,寬1.2cm,漸尖頭;葉片頂部的羽片漸短,合生,頂生羽片1枚比其下面的稍長,基部略為淺裂,邊緣通體有波狀短齒牙。葉脈平展,大部分叉,兩面明顯。孢子葉遠較營養(yǎng)葉為高,柄長30-40cm,葉片長30cm,羽片長5-8cm,寬約3cm,線形,有明顯的小柄,鈍頭。
性味微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流行性感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