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梨木皮

    《中藥大辭典》:梨木皮拼音注音Lí Mù Pí出處

    《綱目》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等的樹皮

    功能主治

    《綱目》:"解傷寒時(shí)氣。"

    復(fù)方

    治傷寒溫疫,已發(fā)未發(fā):用梨木皮、大甘草各一兩,黃秫谷一合(為末),鍋底煤一錢。每服三錢,白湯下,日二服。(《簡易方論》)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梨木皮拼音注音Lí Mù Pí英文名Pear Bark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樹皮。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1.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2.Pyrus pyrifolia (Burm.f.) Nakai[Ficus pyrifolia Burm.f.]3.Pyrus ussuriensis Maxim.

    采收和儲藏:春、秋季節(jié)均可剝皮。春季由于樹液流動(dòng),皮層容易剝落,鉭質(zhì)量較差;秋季8-9月采剝,則品質(zhì)較優(yōu)。在成齡樹上剝皮可采用環(huán)狀剝皮或一定面積條狀剝皮,將剝下的樹皮,按規(guī)格的寬度截成條狀,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白梨:生于海拔100-2000m的干旱寒冷地區(qū)山坡陽處。

    2.沙梨:生于海拔100-1400m的溫暖而多雨的地區(qū)。

    3.秋子梨:生于海拔100-2000m的寒冷干燥的山區(qū)。

    資源分布:1.白梨分布于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山東、河南等地。

    2.沙梨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

    3.秋子梨分布東北、華北及山東、陜西、甘肅等地。

    原形態(tài)

    1.白梨 喬木,高達(dá)5-8m。樹冠開展;小枝粗壯,幼時(shí)有柔毛;二年生的枝紫褐色,具稀疏皮孔。葉柄長2.5-7cm;托葉膜質(zhì),邊緣具腺齒;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5-11cm,寬3.5-6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帶刺芒尖銳齒,微向內(nèi)合攏,初時(shí)兩面有絨毛,老葉無毛。傘形總狀花序,有花7-10朵,直徑4-7cm總花梗和花梗幼時(shí)有絨毛,花梗長1.5-3cm;花瓣卵形,長1.2-1.4cm,寬1-1.2cm,先端呈嚙齒狀,基部具短爪;雄蕊20;長約花瓣的一半;花柱5或4,離生,無毛。果實(shí)卵形或近球形,微扁,褐色?;ㄆ?月。果期8-9月。

    2.沙梨 本種與白梨的區(qū)別為:葉片基部圓形或近心;果實(shí)褐色?;ㄆ?月,果期8月。

    3.秋子梨 本種與2種的區(qū)別為:葉形大,長5-10cm,寬4-6cm,葉邊刺芒長;花柱5;果實(shí)黃色,果梗長1-2cm。花期5月,果期8-10月。

    性狀

    樹皮呈卷筒狀,槽狀或不規(guī)則片狀,長短,寬窄不一,厚1-3mm。外表面灰褐色,有不規(guī)則的細(xì)皺紋及較大突起的皮孔;內(nèi)表面棕色或棕黃色,較平滑,有細(xì)縱紋。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較平坦。氣微,味苦澀。

    歸經(jīng)

    肺;肝;膽經(jīng)

    性味

    苦;澀;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主熱病發(fā)熱,瘡癬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或研末,每次3g。

    復(fù)方

    治傷寒溫疫,已發(fā)未發(fā):用梨木皮、大甘草各一兩,黃秫谷一合(為未),鍋底煤一錢。每服三錢,白湯下,日二服。(《簡易方論》)

    各家論述

    《綱目》:解傷寒時(shí)氣。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馬骨拼音注音Bái Mǎ Gǔ別名六月雪、路邊金(《寧鄉(xiāng)縣志》),滿天星((陽春縣志》),路邊雞(《草木便方》),六月冷、曲節(jié)草(《嶺南采藥錄》),路邊荊、魚骨刺、光骨刺、過路黃荊(《中醫(yī)藥實(shí)驗(yàn)研究》),硬骨柴(《江西民間......
  • 拼音注音Bái Mǎ Gǔ Gēn出處《植物名實(shí)圖考》來源為茜草科植物白馬骨或六月雪的根。夏、秋采收根部,洗凈。曬干,或鮮用。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馬骨“條。性味《草木便方》:“涼?!肮δ苤髦戊铒L(fēng),清熱,利濕。治偏正頭痛。牙痛,喉痛,目赤腫痛......
  • 拼音注音Bái Mǎ Zōnɡ Línɡ Huā來源藥材基源:為杜鵑花科植物大白花杜鵑的花。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Rhododendron decorum Franch.采收和儲藏:春季花盛開時(shí)采摘,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骨走馬別名茸骨鷓鴣花、絨果海木來源楝科白骨走馬Heynea velutina How et T. Chen,以根、葉、果入藥。生境分布廣東、廣西。性味苦,寒。有小毒。注意孕婦慎服。功能主治殺蟲止癢,燥濕,止血?;紫x癥腹......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鬼筆別名鬼筆、鬼筆菌來源真菌類擔(dān)子菌綱鬼筆目鬼筆科白鬼筆Phallus impudicus L. ex. Pers.,以菌柄及菌托入藥。生境分布夏秋兩季雨后,產(chǎn)生在林內(nèi)地上。分布于山西、山東、安徽、廣東。炮制采摘后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