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五指毛桃果

    拼音注音Wú Zhǐ Máo Táo Guǒ來源

    藥材基源:為??浦参锪颜崎诺墓麑?。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icus simplicissima Lour.[F.hirta Vahl var.palmatiloba(Merr.)Chun]

    采收和儲藏:秋季果熟時采摘,切片,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林中或山谷灌木叢中,以及村寨溝旁。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木或落葉小喬木,高1-2m,全株被黃褐色貼伏短硬毛,有乳汁。葉互生;葉片紙質(zhì),多型,長橢圓狀披針形或狹廣卵形,長8-25m,寬4-10(-18)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心形,常具3-5深裂片,微波狀鋸齒或全緣,兩面粗糙,基出脈3-7條;具葉柄,長2-7m;托葉卵狀披針形,長0.8-2cm。隱頭花序,花序托對生于葉腋或已落葉的葉腋間,球形,直徑5-10mm,頂部有苞片形成的臍狀突起,幼時特別明顯,基部苞片卵狀披針形,被緊貼的柔毛;總花梗短,長5mm,或無;雄花、癭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內(nèi);雄花生于近頂部,花被片4,線狀披計形,雄蕊1-2;癭花花被片與雄花相似,花柱側(cè)生;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內(nèi),花被片4。瘦果橢圓形?;ㄆ?-7月,果期8-10月。

    性味

    甘;性平

    功能主治

    滋潤生津;通便;催乳。主津少便秘;產(chǎn)后缺乳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或研末。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骨走馬別名茸骨鷓鴣花、絨果海木來源楝科白骨走馬Heynea velutina How et T. Chen,以根、葉、果入藥。生境分布廣東、廣西。性味苦,寒。有小毒。注意孕婦慎服。功能主治殺蟲止癢,燥濕,止血?;紫x癥腹......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鬼筆別名鬼筆、鬼筆菌來源真菌類擔子菌綱鬼筆目鬼筆科白鬼筆Phallus impudicus L. ex. Pers.,以菌柄及菌托入藥。生境分布夏秋兩季雨后,產(chǎn)生在林內(nèi)地上。分布于山西、山東、安徽、廣東。炮制采摘后切去......
  • 《中藥大辭典》:白魚拼音注音Bái Yú別名鲌魚(《滇南本草》),鱎魚(《綱目》),白扁魚(《本草求原》)。出處孟詵來源為鯉科動物翹嘴紅鲌的肉。生境分布生活于江河、湖泊中,一般在水的中上層,行動迅速,善跳躍,性兇猛,以魚類、昆蟲等為食。產(chǎn)卵......
  • 《中藥大辭典》:白魚尾拼音注音Bái Yú Wěi別名溪桃、野桃(《閩東本草》),楊波葉、蒲羌癀、白波越子(《福建中草藥》)。出處《閩東本草》來源為馬錢科植物駁骨丹的根及莖葉。根、莖隨時可采。葉8~9月采為佳。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或栽于庭園。分......
  • 《中藥大辭典》:白魚尾果拼音注音Bái Yú Wěi Guǒ出處《閩東本草》來源為馬錢科植物駁骨丹的果實。9~10月采,陰干。功能主治治小兒蛔疳。用法用量白魚尾果一兩加水煎后去渣加米煮稀飯,連服三至四次。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白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