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蓮須

    《中國藥典》:蓮須拼音注音Lián Xū英文名STAMEN NELUMBINIS來源

    本品為睡蓮科植物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干燥雄蕊。夏季花開時選晴天采收,蓋紙曬干或陰干。

    性狀

    本品呈線形。花藥扭轉(zhuǎn),縱裂,長1.2~1.5cm,直徑約0.1cm,淡黃色或棕黃色?;ńz纖細(xì),稍彎曲,長1.5~1.8cm,淡紫色。氣微香,味澀。

    鑒別

    本品粉末黃棕色。花粉粒類球形或長圓形,直徑45~86μm,具3 孔溝,表面有顆粒網(wǎng)紋。表皮細(xì)胞呈長方形、多角形或不規(guī)則形,垂周壁微波狀彎曲;側(cè)面觀外壁乳頭狀突起。花粉囊內(nèi)壁細(xì)胞成片,呈長條形,壁稍厚,胞腔內(nèi)充滿黃棕色或紅棕色物??梢娐菁y導(dǎo)管。

    歸經(jīng)

    歸心、腎經(jīng)。

    性味

    甘、澀,平。

    功能主治

    固腎澀精。用于遺精滑精,帶下,尿頻。

    用法用量

    3~4.5g。

    摘錄《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蓮須拼音注音Lián Xū別名

    金櫻草(《品匯精要》),蓮花須(《醫(yī)學(xué)正傳》),蓮花蕊(《孫天仁集效方》),蓮蕊須(《綱目》)。

    出處

    《本草通玄》

    來源

    為睡蓮科植物雄蕊。夏季花盛開時,采取雄蕊,陰干。

    生境分布

    主產(chǎn)湖南、湖北、福建、江蘇、浙江、江西等地。

    性狀

    干燥雄蕊呈線狀,花藥長1~1.5厘米,直徑約0.5毫米,多數(shù)扭轉(zhuǎn)呈螺旋狀,黃色或淺棕黃色,2室,縱裂,內(nèi)有多數(shù)黃色花粉?;ńz呈絲狀而略扁,稍彎曲,長1~1.6厘米,棕黃色或棕褐色。質(zhì)輕。氣微香,味微澀。以干燥、完整、色淡黃、質(zhì)軟者為佳。

    化學(xué)成分

    含槲皮素、木犀草素、異槲皮甙、木犀草素葡萄糖甙。又含生物堿。

    歸經(jīng)

    入心、腎經(jīng)。

    ①《本草經(jīng)疏》:"入足少陰經(jīng)。"

    ②《本草匯言》:"入手、足少陰經(jīng)。"

    性味

    甘澀,平。

    ①《本草從新》:"甘,平而澀。"

    ②《醫(yī)林纂要》:"苦甘澀,平。"

    ③《本草再新》:"味甘淡,性清涼,無毒。"

    注意

    ①《日華子本草》:"忌地黃、蔥、蒜。"

    ②《本草從新》:"小便不利者勿服。"

    功能主治

    清心,益腎,澀精,止血。治夢遺滑泄,吐、衄、崩、帶,瀉痢。

    ①《本草蒙筌》:"益腎,澀精,固髓。"

    ②《綱目》:"清心通腎,固精氣,烏須發(fā),悅顏色,益血,止血崩、吐血。"

    ③《本草通玄》:"治男子腎泄,女子崩帶。"

    ④《會約醫(yī)鏡》:"除瀉痢。"

    ⑤《本草再新》:"清心肺之虛熱,解暑除煩,生津止渴。"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8~1.5錢;或入丸、散。

    復(fù)方

    ①治遺精夢泄:熟地八兩,山茱萸二兩,山藥、茯苓各三兩,丹皮、龍骨三錢(生研,水飛),蓮須一兩,芡實二兩,線膠四兩(同牡蠣炒熱,去牡蠣)。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四錢,空心淡鹽湯下。(《經(jīng)驗廣集》固精丸)

    ②治精滑不禁:沙苑蒺藜(炒)、芡實(蒸)、蓮須各二兩,龍骨(酥炙)、牡蠣(鹽水煮一日一夜,煅粉)各一兩。蓮子粉糊為丸,鹽湯下。(《醫(yī)方集解》金鎖固精丸)

    ③治久近痔漏,三十年者:蓮須、黑牽牛(頭末)各一兩半,當(dāng)歸五錢。為末。每空心酒服二錢。忌熱物。(《孫天仁集效方》)

    ④治上消口渴,飲水不休:白蓮須一錢,粉干葛一錢,白茯苓一錢,大生地一錢,真雅連五分,天花粉五分,官揀參五分,北五味五分,凈知母五分,炙甘草五分,淡竹葉五分,燈心十莖。水煎熱服。(《幼幼集成》蓮花飲)

    各家論述

    ①《本草經(jīng)疏》:"蓮蕊須《本經(jīng)》不收,而古方固真補益方中,往往用之。詳其主治,乃是足少陰經(jīng)藥,亦能通手少陰經(jīng),能清心,入腎固精氣,烏須發(fā),止吐血,療滑泄,同黃柏、砂仁、沙苑蒺藜、魚膠、五味子、覆盆子、生甘草、牡蠣作丸,治夢遺精滑最良。"

    ②《本經(jīng)逢原》:"蓮須,清心通腎,以其味澀,故為秘澀精氣之要藥。《三因》固真丸、巨勝子丸用之,然惟欲勤精薄者為宜,亢陽不制者勿用,恐其兜澀為患也。"

    ③《本草求真》:"蓮須,甘溫而澀,功與蓮子略同。但澀性居多,不似龍骨寒澀,有收陰、定魂安魄之妙;牡蠣咸澀微寒,兼有化堅解熱之功;金櫻徒有阻澀之力,而無清心通腎之理耳。"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蓮須拼音注音Lián Xū別名

    金櫻草、蓮花須、蓮花蕊、蓮蕊須、佛座須。

    英文名Lotus Stamen出處

    出自《本草通玄》

    來源

    藥材基源:為睡蓮科植物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雄蕊。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elumbo nucifera Gaerth.

    采收和儲藏:夏季花盛開時,采取雄蕊,陰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水澤、池塘、湖沼或水田內(nèi),野生或栽培。

    資源分布:廣布于南北各地。

    原形態(tài)

    蓮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莖橫生,肥厚,節(jié)間膨大,內(nèi)有多數(shù)縱行通氣孔洞,外生須狀不定根。節(jié)上生葉,露出水面;葉柄著生于葉背中央,粗壯,圓柱形,多刺;葉片圓形,直徑25-90cm,全緣或稍呈波狀,上面粉綠色,下面葉脈從中央射出,有1-2次叉狀分枝?;▎紊诨üm敹?,花梗與葉柄等長或稍長,也散生小刺;花直徑10-20cm,芳香,紅色、粉紅色或白色;花瓣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10cm,寬3-5cm;雄蕊多數(shù),花藥條形,花絲細(xì)長,著生于托之一;心皮多數(shù)埋藏于膨大的花托內(nèi),子房橢圓形,花柱極短?;ê蠼Y(jié)“蓮蓬”,倒錐形,直徑5-10cm,有小孔20-30個,每孔內(nèi)含果實1枚;堅果橢圓形或卵形,長1.5-2.5cm,果皮革質(zhì),堅硬,熟時黑褐色。種子卵形,或橢圓形,長1.2-1.7cm,種皮紅色或白色?;ㄆ?-8月,果期8-10月。

    性狀

    性狀鑒定 本品為干燥雄蕊,線狀,常螺旋狀扭曲,花藥長1.2-1.5cm,淡黃色棕色,2室,縱裂,內(nèi)有多數(shù)黃色花粉;花絲絲狀略扁,稍彎曲,長1-1.5cm,棕黃色或棕褐色,質(zhì)輕。氣微,味微澀。

    化學(xué)成分

    蓮須含木犀草素(luteolin),槲皮素(quercetin),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及木犀草素葡萄糖甙(luteolinglucoside)。

    鑒別

    本品乙醇浸出液,滴于濾紙上干后,滴加2%三氯化鋁乙醇試液,吹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黃綠色熒光。(示黃酮)

    歸經(jīng)

    心;腎經(jīng)

    性味

    甘;澀;平

    注意

    1.《日華子本草》:忌地黃、蔥、蒜。

    2.《本草從新》:小便不利者勿服。

    功能主治

    清心益腎;澀精止血。主遺精;尿頻;遺尿;帶下;吐血;崩漏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或入入丸、散。

    復(fù)方

    ①治遺精夢泄:熟地八兩,山茱萸二兩,山藥、茯苓各三兩,丹皮、龍骨三錢(生研,水飛),蓮須一兩,芡實二兩,線膠四兩(同牡蠣炒熟,去牡蠣)。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四錢,空心淡鹽湯下。(《經(jīng)驗廣集》固精丸)②治精滑不禁:沙苑蒺藜(炒)、芡實(蒸)、蓮須各二兩,龍骨(酥炙)、牡蠣(鹽水煮一日一夜,煅粉)各一兩。蓮子粉糊為丸,鹽湯下。(《醫(yī)方集解》金鎖固精丸)③治久近痔漏,三十年者:蓮須、黑牽牛(頭末)各一兩半,當(dāng)歸五錢。為末。每空心酒服二錢。忌熱物。(《孫天仁集效方》)④治上消口渴,飲水不休:白蓮須一錢,粉干葛一錢,白茯苓一錢,大生地一錢,真雅連五分,天花粉五分,宮揀參五分,北五味五分,凈知母五分,炙甘草五分,淡竹葉五分,燈心十莖。水煎熱服。(《幼幼集成》蓮花飲)

    各家論述

    1.《本草經(jīng)疏》:蓮蕊須《本經(jīng)》不收,而古方固真補益方中,往往用之。詳其主治,乃是足少陰經(jīng)藥,亦能通手少陰經(jīng),能清心,入腎固精氣,烏須發(fā),止吐血,療滑泄,同黃柏、砂仁、沙苑蒺藜、魚膠、五味子、覆盆子、生甘草、牡蠣作丸,治夢遺精滑最良。

    2.《本經(jīng)逢原》:蓮須,清心通腎,以其味澀,故為秘澀精氣之要藥?!度颉饭陶嫱琛⒕迍僮油栌弥?,然惟欲勤精薄者為宜,亢陽不制者勿用,恐其兜澀為患也。

    3.《本草求真》:蓮須,甘溫而澀,功與蓮子略同。但澀性居多,不似龍骨寒澀,有收陰、定魂安魄之妙;牡蠣咸澀微寒,兼有化堅解熱之功;金櫻徒有阻澀之力,而無清心通腎之理耳。

    4.《本草蒙筌》:益腎,澀精,固髓。

    5.《本草綱目》:清心通腎,固精氣,烏須發(fā),悅顏色,益血,止血崩、吐血。

    6.《本草通玄》:治男子腎泄,女子崩帶。

    7.《會約醫(yī)鏡》:除瀉痢。

    8.《本草再新》:清心肺之虛熱,解暑除煩,生津止渴。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茅針拼音注音Bái Máo Zhēn別名茅苗(《本經(jīng)》),茅筍、茅針(《本草拾遺》),茅錐(劉禹錫《傳信方》),茅蜜(《醫(yī)林纂要》),茅荑、茅揠(《植物名實圖考》),茅芽(《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出處《本草拾遺》來源為禾本科......
  • 拼音注音Bái Jīnɡ Yā Cōnɡ別名豬尾巴、羊奶子、倒扎草、筆管草、水風(fēng)、茅草細(xì)辛、獨腳茅草來源菊科鴉蔥屬植物白莖鴉蔥Scorzonera albicaulis Bunge,以根入藥。秋季采收,除去須根,洗凈曬干或蒸后曬干。性味甘、......
  • 拼音注音Bái Cǎo別名倒生草、白花草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白草的根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Tzvel.[Pen-nisetum ongolicum Franch.;P.flacci......
  • 別名倒生草來源禾本科白草根Pennisetum flaccidum Griseb.,以根狀莖入藥。生境分布東北、華北、西北、西南。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利尿。主治急性腎炎尿血,鼻衄,肺熱咳嗽,胃熱煩渴。用法用量5~8錢。摘錄《全國中......
  • 《中藥大辭典》:白草莓拼音注音Bái Cǎo Méi別名三匹風(fēng)、野楊莓、草莓(《西藏常用中草藥》),白泡兒、白藨、白蒲草(《云南中草藥選》),只大薩曾(藏名)。出處《云南中草藥選》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白草莓的全草。5~10月采集全草,洗凈,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