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木姜花

    拼音注音Mù Jiānɡ Huā別名

    魚香菜

    出處

    《貴州草藥》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木姜花。夏、秋采收。

    生境分布

    常生于陽坡;或栽培于園圃。分布云南、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直立草本。莖方形,帶紫紅色,密被細短柔毛,上部有對生的分枝。葉對生;橢圓形,長3~5厘米,寬1.5~2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鋸齒,兩面密被細短柔毛,下面有多數(shù)金黃色腺點;具柄。花小,排成緊密的穗狀花序;苞片線形,較花為長;萼鐘形,5齒裂;花冠淡紫色,略2唇形,有稀微的淺裂,與萼、苞片均被白色綿毛;雄蕊4,伸出花冠管外。小堅果4枚,直立,光滑。

    性味

    辛,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解表。治感冒,療瘡,鼻淵,喉蛾。

    復方

    ①治傷風感冒:木姜花五錢,生姜三片。煎水服。

    ②治疔瘡:木姜花加豆豉搗絨,外敷患處。

    ③治鼻淵:木姜花搗絨塞鼻孔。

    ④治蛾子:木姜花搗汁服。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柴桂別名臭馬桂、三條筋、桂皮香來源樟科樟屬植物川桂Cinnamomum wilsonii Gamble,以樹皮入藥。立春至處暑期均可采剝,以夏初最宜。炮制選樹干徑達15厘米以上的桂樹(過嫩則質(zhì)量差,不宜砍伐),將樹干鋸成......
  • 《中國藥典》:柴胡拼音注音Chái Hú英文名RADIX BUPLEURI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狹葉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性狀不同,......
  • 拼音注音Chái Hú Yè Liàn Jiá Dòu英文名Bupleurum-leaf Alysicarpus出處始載于《中國主要植物圖說》。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柴胡葉鏈莢豆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ysicarpus bupl......
  • 拼音注音Chēnɡ Rǔ出處《開寶本草》來源為檉柳科植物檉柳、檜檉柳或多枝檉柳的樹脂。功能主治合質(zhì)汗藥,治金瘡。摘錄《中藥大辭典》......
  • 《中藥大辭典》:檉柳拼音注音Chēnɡ Liǔ別名檉(《詩經(jīng)》),河柳(《毛詩傳》),殷檉(《爾稚》鄭玄注),雨師(陸璣《詩疏》),赤楊(崔豹《古今注》),人柳(《三輔舊事》),赤檉(《日華子本草》),三春柳(《開寶本草》),春柳(《本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