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裂葉雙蓋蕨

    拼音注音Liè Yè Shuānɡ Gài Jué來源

    藥材基源:為蹄蓋蕨科植物錫蘭雙蓋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plazium zeylanicum(Hook.)Moore[Asplenium zeylanicum Hook.;Triblemma zeylanicum(Hook.)Ching]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下或溪邊巖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

    植株高15-70cm。根莖長而橫生,暗褐色,連同葉柄基部被黑褐色、披針形鱗片。葉疏生;葉柄長5-20cm;葉片草質(zhì),無毛或下面沿中脈疏被少數(shù)小鱗片,披針形,長15-30cm,寬2.5-5cm,先端漸尖,邊緣上部1/4-1/3淺裂或少分裂,下部2/3-3/4深裂或羽狀分裂,基部深裂達葉軸,形成1-4片無柄或近無柄的羽片,基部的羽片稍縮小,一回羽裂;裂片和羽片長圓形或線狀長圓形,先端鈍圓;葉脈明顯,在裂片上為羽狀,小脈單一或分叉。孢子囊群長圓形,偶有近線形,長2-3mm,通常單生于側(cè)脈上側(cè)1條小脈上,斜向上,從裂片的近中脈處向外延伸,幾達葉邊;囊群蓋線形,棕色,膜質(zhì),全緣。

    性味

    微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利尿通淋。主淋證;咯血;乳癰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ǎo Yóu別名地鵏油、老鵏膏來源鶴形目鴇科大鴇Otis tarda L.,以脂肪入藥。生境分布我國東部地區(qū)的西部,冬遷我國北部。炮制冬至翌春獵捕,捕后去毛及內(nèi)臟,煮肉,將漂于上面的油脂收集起來,再放入鍋內(nèi),煉去水分,放涼即得脂肪......
  • 《中藥大辭典》:鴇肉拼音注音Bǎo Ròu出處《飲膳正要》來源為鴇科動物大鴇的肉。生境分布棲于空曠的草原上,善奔馳,常成群覓食,食物以植物質(zhì)為主。繁殖于我國北部,遷至華北平原越冬。原形態(tài)大鴇,又名:獨豹(郭璞),鴇(《飲膳正要》)。嘴鉛灰色......
  • 《全國中草藥匯編》:鼻涕果別名蜜心果、粘心果來源水東哥科水東哥屬植物錐序水東哥Saurauia napaulensis DC.,以根及果入藥。根全年可采;果秋季采,曬干或鮮用。性味苦,涼。有毒。功能主治散瘀消腫,止血。用于骨折,跌打損傷,創(chuàng)......
  • 拼音注音Bí Yān出處《綱目拾遺》來源為茄科植物煙草的葉和入其他藥材后制成的粉末。功能主治《綱目拾遺》:“通關(guān)竅,治驚風,明目,定頭痛,辟疫?!啊澳茏凤L發(fā)汗?!坝梅ㄓ昧客庥茫捍け?。制法《廣大新書》:“造鼻煙法:香白芷二分,北細辛八分,焙干......
  • 《全國中草藥匯編》:鼻血草拼音注音Bí Xiě Cǎo別名紅活美、滇荊芥、土荊芥來源唇形科滇荊芥屬植物蜜蜂花Melissa axillaris (Benth.) Bakh. f. [M. parviflora Benth. non. S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