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鹿蔥

    拼音注音Lù Cōnɡ出處

    《群芳譜》載有鹿蔥,并將其與萱花對比異同,認(rèn)為鹿蔥色頗類萱,但無香,葉與花莖亦不同。其葉圓而翠綠,葉枯死而后花;一莖虛心,有花五六朵并于頂,花七八瓣。古代文獻(xiàn)有關(guān)鹿蔥的記述,與本種較相似。

    來源

    藥材基源:為石蒜科植物鹿蔥的鱗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ycoris squamigera Maxim.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野生于山溝、溪邊陰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河南等地。

    原形態(tài)

    鹿蔥 多年生草本。鱗莖卵形,直徑4-5cm。秋季出葉,長約8cm,立即枯萎,第2年早春又抽葉;葉帶狀,寬約2cm,先端圓鈍,綠色?;ㄇo高50-70cm;總苞片2枚,披針形,長約6cm,寬約1.3cm;傘形花序有花4-8朵,淡紫紅色;花被裂片倒披針形,長約7cm,寬約1.8cm,邊緣基部微皺縮;花被管長約2cm;雄蕊與花被裂片近等長,花柱略伸出花被外?;ㄆ?月。

    栽培

    生物學(xué)特性 生于山溝、水邊陰濕草叢中,地上部夏、冬兩季休眠,2月中、下旬葉叢萌發(fā)出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前后枯萎進(jìn)入休眠期,初秋抽出花莖,花期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一般栽培情況下結(jié)實少。9月植株枯萎進(jìn)入第2次地上休眠,鱗莖露地越冬。

    栽培技術(shù) 以鱗莖自然分球繁殖為主,也可采用人工切割法促生小鱗莖以提高繁殖系數(shù)。用快刀將鱗莖從基部向上作十字形交叉縱切,深約至鱗莖頸的 3/4,然后將鱗莖埋在沙或泥炭薢中,深度約為鱗莖的3/4,切口處可生出許多小球,再用小球分開栽種。

    化學(xué)成分

    鮮莖含石蒜堿(lycorine),偽石蒜堿(pseudoly-corine),dgtgafi 石蒜倫堿(lycorenin),高石蒜堿(homolycorine),多花水仙堿(tazettine),新雨石蒜堿(norpluviine),雪花蓮胺堿(galan-hamine),表雪花蓮胺堿( epigalanthamine),條紋堿(vittatine),雨石蒜堿(pluviie),石蒜胺堿(lycoramine),小星蒜堿(hippea-stnne),紫花石英鐘蒜堿( squamigerine)和石英鐘蒜-S-葡萄甘露聚糖(lgcoris-S-glucomannan)。

    性味

    辛;平;有小毒

    注意

    體虛無實邪及孕婦禁服;皮膚破損者禁敷。

    功能主治

    解毒;祛痰;利尿;催吐。主咽喉腫痛;瘡癰腫毒;瘰疬;咳嗽痰端;水腫;小便不利;食物中毒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3g;或絞汁飲。外用:適量,搗敷,絞汁涂或煎湯熏洗。

    各家論述

    1.《群芳譜》:“鹿蔥色頗類萱,但無香爾。因鹿喜食之,故名。然葉與花莖,皆各自一種,黃葉綠而尖長,鹿蔥葉團而翠綠,萱葉與花同茂,鹿蔥葉枯死而后花。萱一莖實心,而花五六朵節(jié)開;鹿蔥一莖虛心,而五六朵花并于頂;萱六瓣布光,而鹿蔥七、八瓣。本草注管,云即今之鹿蔥,誤?!?.《遵生八箋》:“鹿蔥花,花儼蜨蝶,三大圓瓣而三小尖瓣,色蔥藕色,中心白地,紅黃點點。搖風(fēng)弄影,豐韻可人。根枝叢發(fā)?!?/p>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菠菜拼音注音Bō Cài來源藜科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全國各地栽培。性味甘,涼。功能主治滋陰平肝,止咳潤腸。主治高血壓,頭痛,目眩,風(fēng)火赤眼,糖尿病,便秘。用法用量鮮品2~4兩......
  • 《中藥大辭典》:菠菜子拼音注音Bō Cài Zǐ別名刺蒺藜(《滇南本草》)出處《滇南本草》來源為藜科植物菠菜的果實?;瘜W(xué)成分含蔗糖、棉子糖,水蘇糖。歸經(jīng)入脾、肺二經(jīng)。性味性微溫,味微辛甜。功能主治祛風(fēng)明目,開通關(guān)竅,利腸胃。(性味以下出《滇......
  • 拼音注音Bō Luó Gēn Yè來源藥材基源:為鳳梨科植物鳳梨的根或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anas comosus(L.)Merr.[Bromeliaco-mosa L.;A.sativus Schult.et Schult.f]采......
  • 拼音注音Bō Luó Pí別名波羅、番婁子、露兜子、地菠蘿、草菠蘿出處本品始載于《植物名實圖考》,以露兜子為名。云:“露兜子產(chǎn)廣東,一名波羅,生山野間,實如蘿卜,上生葉一簇,尖長深齒,味、色、香具佳……又名番婁子,形如蘭,葉密長大,抽莖結(jié)子......
  • 《中藥大辭典》:萆薢拼音注音Bì Xiè別名百枝(《吳普本草》),竹木(《雷公炮炙論》),赤節(jié)(《別錄》),白菝葜(《日華子本草》),粉萆薢(《本草從新》),金剛、硬飯團(《植物名實圖考長編》),山田薯、土薯蕷(《泉州本草》),麻甲頭(《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