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母丁香

    《中藥大辭典》:母丁香拼音注音Mǔ Dīnɡ Xiānɡ別名

    雞舌香(《抱樸子》),亭炅獨生(《酉陽雜俎)),雌丁香(《本草蒙筌》)。

    出處

    《雷公炮炙論》

    來源

    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果實。果實將成熟時采收,曬干。

    性狀

    干燥果實呈卵圓形或橢圓形,長約2~3厘米,直徑約0.6~1厘米。外表呈褐色,或帶有土紅色粉末,粗糙,多細皺紋,上端宿萼有4裂片。質(zhì)堅脆,破之??v裂為2瓣,內(nèi)藏少數(shù)種子(因種子來成熟,故多已干癟,不易察見)。氣微香,味辛辣。

    性味

    辛,溫。

    ①《別錄》:"微溫。"

    ②《藥性論》:"味辛,無毒。"

    注意

    熱證及陰虛內(nèi)熱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論》:"不可見火。畏郁金。"

    ②《本草經(jīng)疏》:"一切有火熱證者忌之。非屬虛寒,概勿施用。"

    功能主治

    溫中,散寒。治暴心氣痛,胃寒嘔逆,風冷齒痛,牙宣,口臭,婦人陰冷,小兒疝氣。

    ①《別錄》:"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霍亂心痛。"

    ②陶弘景:"療惡核毒腫?!?/p>

    ③《蜀本草》:"療嘔逆甚驗。"

    ④《本耳圖經(jīng)》:"療口臭最良,治氣亦效。"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3~1錢;或研末。外用:研末調(diào)敷或作栓劑。

    復方

    ①治暴心氣痛:雞舌香末,酒服一錢。(《肘后方》)

    ②治胃冷嘔逆,氣厥不通:母丁香三粒(椎碎),陳橘皮一枚(全者,湯浸去白,焙)。上二味,用水一盞,煎取半盞,去滓熱呷。(《圣濟總錄》)

    ③治小兒冷疳,面黃腹大,食即吐者:母丁香七枚,為末,乳汁和蒸二次,姜湯服之。(《衛(wèi)生易簡方》)

    ④治風冷乘于齒間,發(fā)歇疼痛??跉庑叮弘u舌香、射于各一兩,麝香(細研)一分。上二味,搗羅為散,入麝香再拌和令勻。每用少許揩齒,良久以溫湯漱口。(《圣濟總錄》雞舌香散)

    ⑤治齲齒:雞舌香煮汁含之。(《姚僧坦集驗方》)

    ⑥治婦人難產(chǎn):母丁香三十六粒.滴乳香三錢六分。為末,同活兔膽和杵千下,丸作三十六丸。每服一丸,好酒化下。(《頤真堂經(jīng)驗方》如意丹)

    ⑦治陰冷:母丁香為末,縫紗囊如小指,實末,納陰中,中病便已。(《本草衍義》)

    臨床應用

    治療小兒疝氣:取母丁香粉適量撒在獨角蓮膏藥上,貼于患處。每隔1~2天換-次,至病愈為止。觀察19例,15例痊愈,3例好轉(zhuǎn),1例無效。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母丁香拼音注音Mǔ Dīnɡ Xiānɡ別名

    雞舌香、亭炅獨生、雌丁香。

    英文名Clove Fruit出處

    1.出自《雷公炮炙論》2.《抱樸子》:雞舌香、黃連,乳汁煎,注之諸有百疾之在目者皆愈,而更加精明倍常也。

    3.《齊民要術(shù)》:雞舌香,俗人以其似丁子,故為之丁子香也。

    4.《本草拾遺》:雞舌香與丁香同種,花實叢生,其中心最大者為雞舌,擊破有順理,而解為兩向,為雞舌,故名,乃是母丁香也。

    5.《本草圖經(jīng)》:雞舌香,今人皆于乳香中時時得木實似棗核者,以為雞舌香,堅頑枯燥,絕無氣味,燒亦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yzygium aromaticum(L.)Merr.et Perry

    采收和儲藏:果實將成熟時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

    丁香,常綠喬木,高達10米。葉對生;葉柄明顯;葉片長方卵形或長方倒卵形,長5-10cm,寬2.5-5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狹窄常下展成柄,全緣?;ǚ枷悖身斏蹅銏A錐花序,花徑約6mm;花萼肥厚,綠色后轉(zhuǎn)紫色,長管狀,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稍帶淡紫,短管伏,4裂;雄蕊多數(shù),花藥縱裂;子房下位,與萼管合生,花柱粗厚,柱頭不明顯。漿果紅棕色,長方橢圓形,長1-1.5cm,直徑5-8mm,先端宿存萼片。種子長方形。

    性狀

    性狀鑒別 果實呈長倒卵形至長圓形;長2-2.5cm,直徑0.6-1cm。先端有齒狀萼片4枚,向中央彎曲,基部具果柄殘痕。表面棕褐色,粗糙,多細皺紋。果皮與種皮薄殼狀。質(zhì)脆,易破碎脫落,有的已無果皮或種皮,僅為種仁。種仁倒卵形,暗棕色,由兩片肥厚的子葉抱合而成,子葉形如雞舌,不規(guī)則抱合,中央有一條細桿狀的胚根,由子葉的中央伸到較寬的先端。質(zhì)堅硬,難破碎。氣微香,味辛辣。

    歸經(jīng)

    歸脾;胃;肝;腎經(jīng)

    性味

    味辛;性溫;

    注意

    1.熱證及陰虛內(nèi)熱者忌服。

    2.《雷公炮炙論》:不可見火。畏郁金。

    3.《本草經(jīng)疏》:一切有火熱證者忌之,非屬虛寒,概勿施用。

    功能主治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主暴心氣痛;胃寒嘔逆;風冷齒痛;牙宣;口臭;婦人陰冷;小兒疝氣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3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或作栓劑。

    各家論述

    1.《別錄》: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霍亂心痛。

    2.陶弘景:療惡核毒腫。

    3.《蜀本草》:療嘔逆甚驗。

    4.《本草圖經(jīng)》:療口臭最良,治氣亦效。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ù Jīnɡ別名五指疳、五指風、山紫荊(《廣西藥植名錄》),梅哈忍(傣名)。出處《云南思茅中草藥選》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山牡荊的根或樹干心材。全年可采,削除外皮,取干心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林中或栽培。分布云南、廣東、廣西等地。原形態(tài)喬......
  • 拼音注音Biǎn Dɑn Gǎn別名娃娃拳、麻糖果、月亮皮、葛荊麻來源椴樹科扁擔桿屬植物扁擔桿Grewia biloba G. Don,以根或全株入藥。夏秋采挖,洗凈切片曬干。性味辛、甘,溫。功能主治健脾益氣,固精止帶,祛風除濕。用于小兒疳......
  • 拼音注音Biǎn Dɑn Hāo來源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種植物垂果南芥和粉綠垂果南芥的果實。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Arabis pendula L.2.Arabis pendula L.var.hypoglauca Franch.采收和儲藏......
  • 拼音注音Biǎn Dɑn Ténɡ別名扁藤、大蘆藤、鐵帶藤、過江扁龍、扁骨風、腰帶藤、羊帶風來源葡萄科崖爬藤屬植物扁擔藤Tetrastigma planicaule (Hook. f.) Gagnep.,以全株入藥。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
  • 《全國中草藥匯編》:扁果來源漆樹科扁果Rhus paniculata Wall.,以皮、果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皮:苦、澀,涼。果:酸、澀,涼。功能主治消炎,收斂,舒筋活血。主治扁桃腺炎,風濕性關節(jié)炎,消化不良,腹瀉。用法用量皮3~5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