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毛木通

    《全國中草藥匯編》:毛木通拼音注音Máo Mù Tōnɡ來源

    毛茛科毛木通Clematis buchananina DC.,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

    云南。

    性味

    甘、辛、苦,涼。

    功能主治

    消炎,利尿,止痛。主治扁桃體炎,咽喉炎,尿道炎,膀胱炎,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毛木通拼音注音Máo Mù Tōnɡ出處

    《四川中藥志》

    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粗齒鐵線蓮莖葉。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生于林下、山溝和灌叢中。分布云南、貴州、湖北、四川、甘肅、陜西、河南、山西、河北等地。

    原形態(tài)

    粗齒鐵線蓮,又名:線木通、大木通。

    攀援灌木。小枝、葉柄和花序均密生白色短柔毛。羽狀復(fù)葉對生,長達(dá)23厘米;小葉片5,卵形,長5~9厘米,寬3~5厘米,邊緣具租鋸齒,上面幾無毛,下面有短柔毛;葉柄長3.5~6.5厘米。聚傘花序腋生,具花3~7朵;萼片4,花瓣?duì)?,白色,矩圓形;無花瓣;雄蕊和心皮多數(shù)。瘦果卵形,長約3毫米,有柔毛,宿存花柱具淡褐色羽毛。

    性味

    《四川中藥志》:"性平,味澀,無毒。"

    功能主治

    ①《四川中藥志》:"殺蟲解毒。治失音聲嘶,楊梅瘡毒,蟲瘡久爛及難產(chǎn)橫生。"

    ②《成都中草藥》:"殺蟲,解毒,利尿。"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6錢。外用:搗敷。

    復(fù)方

    治瘡毒:鮮毛木通,搗絨外敷。(《成都中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毛木通拼音注音Máo Mù Tōnɡ英文名Herb of Buchanan Clematis出處

    出自《四川中藥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毛木通的藤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ematis buchananiana DC.[C.buchananiana DC.var.rugosa Hook.f.et Thoms.]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凈,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2800m的山區(qū)林邊或溝邊開闊地帶的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西南部、貴州、云南、西藏南部。

    原形態(tài)

    毛木通,木質(zhì)藤本。莖圓柱形,棕黑色或淡紫黑色,有縱紋,被黃色開展的長柔毛或絨毛。葉對生,一回羽狀復(fù)葉;葉柄長5-9cm,基都稍膨大、被密黃色柔毛;小葉常5枚,每對小葉相距5-8cm;小葉片卵圓形或?qū)捖研危L6-10cm,寬4-8cm,先端短尖,基部心形,邊緣3淺裂或有粗圓鋸齒,上面被緊貼的柔毛,下面被微開展的黃色柔毛,沿主脈較密;小葉柄長1-3cm。聚傘圓錐花序腋生,長12-32cm,花序梗長5-15cm,葉狀苞片披針形,長1.5-2.5cm,全緣或有波狀齒;萼片4,黃色,長方橢圓形或窄卵形,長2-3cm,寬8-10mm,下部靠合成管狀,先端向外反卷,直徑2.5cm,頂端圓形,外面密被淡黃色短柔毛,內(nèi)面常在反卷的頂部被疏曲柔毛;花瓣無;雄蕊多數(shù),較萼片短或?yàn)槠溟L之半,花絲被稀疏開展的長柔毛,花藥線形,長約3mm;心皮多數(shù),被白色絹狀長柔毛,花柱被短柔毛。瘦果扁平,卵圓形,長約5mm,宿存花柱羽毛狀,長達(dá)4cm。花期10-1月,果期2-3月。

    性狀

    性狀鑒別 莖藤多切成段,圓柱形,有數(shù)條縱棱。表面黑褐色或紫黑色,具黃棕色長柔毛,質(zhì)硬脆,折斷面木部占大部分。有時可見對生葉,完整葉為一回羽狀復(fù)葉,小葉片5,卵圓形,邊緣3淺裂或具粗圓鋸齒,葉柄和葉片均有黃棕色毛茸。氣微,味微苦、澀。

    性味

    味甘;辛;苦;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咽;利尿通淋;活血止痛。主治咽喉炎;扁桃體炎;淋證;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場,9~15g。

    各家論述

    1.《四川中藥志》:殺蟲解毒。治失音聲嘶,楊梅瘡毒、蟲瘡久爛及難產(chǎn)橫生。

    2.《成都中草藥》:殺蟲,解毒,利尿。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ì Tánɡ別名刺蜜來源豆科駱駝刺屬植物駱駝刺Alhagi pseudoalhagi Desv.的分泌糖粒,其種子也入藥。夏季將布或紙鋪地下,用棍敲打,使糖粒落下即成;秋季采種子,曬干。性味甘、酸,溫。功能主治澀腸,止痛。刺糖:用......
  • 拼音注音Cì Lǎo Yā出處《黑龍江中藥》來源為五加科植物遼東楤木的根皮或樹皮。春季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于闊葉林中,或林緣附近。分布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原形態(tài)遼東楤木,又名:龍牙梅木、刺龍牙、虎陽刺。小喬木,高1.5~3米。樹皮灰色......
  • 拼音注音Cì Yù別名野茨菇、山茨菇來源天南星科刺芋屬植物刺芋Lasia spinosa (L.)Thwaites [L. heterophylla Schott],以根狀莖入藥。全年可采,切碎曬干。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消炎,止痛,消食,健......
  • 拼音注音Cì Yuán Suī別名馬刺、香信、假芫荽、簕芫荽、山芫荽、大葉芫荽來源傘形科刺芫荽屬植物刺芫荽Eryngium foetidum L.,以全草入藥。夏秋采,陰干或鮮用。性味辛、微苦,溫。功能主治疏風(fēng)解熱,健胃。用于感冒,麻疹內(nèi)陷......
  • 別名野花椒、巖椒來源蕓香科刺花椒Zanthoxylum acanthopodium DC.,以根、果入藥。生境分布云南?;瘜W(xué)成分果實(shí)含揮發(fā)油0.57~2.0%。性味辛、麻,溫。功能主治溫中散寒,止痛,殺蟲,避孕。主治胃痛,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