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牦牛角

    《全國中草藥匯編》:牦牛角拼音注音Máo Niú Jiǎo別名

    毛犀、牦牛、旄牛

    來源

    偶蹄目牛科牦牛Poephagus grunniens (L.)[Bos grunniens L.],以入藥。

    生境分布

    西藏、青海、甘肅、四川。

    性味

    酸、咸,涼。

    功能主治

    清心,解熱,鎮(zhèn)靜,鎮(zhèn)痙。主治高熱神昏,驚狂譫妄及熱毒入血分、營分,斑疹,癰瘍吐血,衄血等癥。

    用法用量

    0.6~1錢,水煎服或磨水沖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牦牛角拼音注音Máo Niú Jiǎo出處

    《綱目》

    來源

    為??苿游?strong>牦牛的。

    生境分布

    野生者棲息于高山峻嶺。能耐寒冷而畏熱。常數(shù)十成群。分布青、藏高原。

    原形態(tài)

    牦牛(《山海經(jīng)》),又名:旄牛(《山海經(jīng)》),犣牛(《爾推》),毛犀(《廣志》),貓牛(《漢書》顏師古注),竹牛(《昨夢錄》),毛牛(《水東日記》)。

    體形大而粗壯,成年雄獸長達3.6米,肩高可至1.6米,體重500公斤以上。肩部有凸起的隆肉。耳小。四肢短而粗。雄性角大,角基略扁,二角距離很大,角先直升,再向外,復向上彎曲,角尖又有向后彎的趨勢。被毛暗褐色,頭和背部的毛短而光滑,體側、頸、腹、胸、尾部均具長毛。吻部、鼻部稍呈白色。年老時,頭部的毛色較灰,背部帶棕紅色。尾下垂至踵部。家養(yǎng)的牦牛體形較小,毛色或有變化。繁殖期在秋季,懷孕期8~9月。

    性味

    《綱目》:"酸咸,涼,無毒。"

    功能主治

    《綱目》:"治驚癇,熱毒,諸血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牦牛角拼音注音Máo Niú Jiǎo別名

    牦牛、旄牛、犣牛、毛犀、貓牛、竹牛、毛牛

    英文名Yak horn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1.《山經(jīng)經(jīng)》郭璞傳:牦牛,牛屬也,黑色,出西南。

    2.《本草綱目》:牦牛,出甘肅臨洮及西南,野牛也,人多畜養(yǎng)之。狀如水牛,體長多力,能載重,迅行如飛,性至粗梗。髀、膝、尾、背、胡下皆有黑毛,長尺許。其尾最長,大如斗,亦自愛護,草木鉤之則止而不動,古人取為旌旄,今人以為纓帽。毛雜白色者,以茜染紅色?!蹲驂翡洝吩?,西夏竹牛,重數(shù)百斤,角甚長,而黃黑相間,制弓極勁,彼人

    來源

    藥材基源:為牛科動物牦牛的角。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os grunniens Linnaeus.

    采收和儲藏:宰殺牦牛時鋸下牛角,陰干或低溫烘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棲息于青藏高原的荒涼之處,怕熱而不畏冰雪。喜游蕩,常數(shù)十成群,以高原山谷的粗草為食。

    資源分布:分布于青藏高原,北至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西段,東至四川西北部,南達西藏境內。在青藏高原地區(qū)。牦牛已馴為家畜。

    原形態(tài)

    牦牛,狀如牛,體粗大,重在500kg以上,頭及軀體背面的毛短而光滑。肩部有突起這隆肉。體側、頸、胸、腹、尾、頜、喉部均被下垂的長毛,尤以尾毛為甚。通體暗褐黑色,吻部、鼻部稍雜白以。四肢短粗;雄獸角大,而雌蓋角小,角基略扁,二角分離甚遠,角先向上,再向外,近末端復向內向上,角尖略向后彎。

    歸經(jīng)

    心;肝;胃經(jīng)

    性味

    味酸;咸;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熄風。主高熱驚癇;血熱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不湯,15-30g。

    各家論述

    《本草綱目》:治驚癇,熱毒,諸血病。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ā Jiǎo Jīn Pán別名手樹、金剛纂英文名Japanese Fatsia出處始載于《臺灣藥用植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八角金盤的葉或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atsia japonica (Thunb.) De......
  • 《全國中草藥匯編》:八角香拼音注音Bā Jiǎo Xiānɡ別名蜘蛛草、白花蟹甲草來源菊科蟹甲草屬植物兔耳風花蟹甲草Cacalia ainsliaeflora (Franch.) Hand.-Mazz.,以塊莖入藥。秋季采挖,去凈泥沙,曬干......
  • 《中藥大辭典》:冰拼音注音Bīnɡ別名凌(《綱目》)出處《本草拾遺》來源為水凝成的無色透明的固體。性味《本草拾遺》:“味甘,大寒,無毒?!肮δ苤髦瓮藷嵯?,解渴除煩。治傷寒陽毒,熱甚昏迷,中暑煩渴。①《本草拾遺》:“主去熱煩?!阿凇度沼帽静?.....
  • 別名福壽草、側金盞花、冰了花、頂冰花來源為毛茛科冰涼花屬植物冰涼花Adonis amurensis Regel et Radde,以全草入藥。早春采集,洗凈曬干備用。性味苦,平。有小毒。功能主治強心,利尿。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臟性水腫,心......
  • 《中國藥典》:冰片拼音注音Bīnɡ Piàn別名合成龍腦、梅片、艾粉、結片英文名BORNEOLUM SYNTHETICUM來源分機制冰片與艾片兩類。機制冰片以松節(jié)油、樟腦等為原料經(jīng)化學方法合成的龍腦;艾片為菊科艾納香屬植物大風艾的鮮葉經(jīng)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