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粉背南蛇藤、博根藤、麻妹條、落霜紅、來阿片[苗語]
衛(wèi)矛科綿藤Celastrus gemmatus Loes.,以根、葉入藥。
陜西、甘肅、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云南、貴州。
辛,平。
化瘀消腫,止血生肌。主治跌打紅腫,刀傷。
適量煮水洗或搗爛敷患處。
麻妹條(《貴州草藥》),來阿片(苗名)。
《貴州草藥》
為衛(wèi)矛科植物粉背南蛇藤的根。
生山地叢林中。分布河南、陜西、甘肅、四川、湖北、湖南、貴州、云南、廣西、廣東、浙江、安徽等地。
粉背南蛇藤,又名:博根藤、落霜紅。
藤狀灌木,高達5米。小枝幼時被白粉。葉互生,橢圓形或?qū)挋E圓形,長6~14厘米,寬5~7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背面被白粉,脈上有時有疏毛;葉柄長1~1.5厘米。聚傘圓錐花序頂生,長6~12厘米,腋生花序短小,3~7花;花梗長2~8毫米,中部以上有關(guān)節(jié):花白綠色,4數(shù),單性,雄花有退化子房:雌花有短花絲的退化雄蕊,子房具細長花柱,柱頭3裂,平展。果序頂生,長而下垂,腋生花多不結(jié)實;蒴果有長梗,疏生,球狀,橙黃色,果皮裂瓣內(nèi)側(cè)有櫻紅色斑點。種子黑棕色,有橙紅色假種皮。
葉含有黃酮醇類化合物,已知的有山柰甙,即山柰酚-3,7-二鼠李糖甙,含量1.3%;山柰酚-7-鼠李糖甙3-葡萄糖甙,含量0.8%;槲皮素-3-鼠李糖甙-7-葡萄糖甙等。
性平,味辛。
化瘀消腫。治跌打紅腫。
治跌打紅腫:麻妹條根、刺老包根等分,煨水洗患處。(性味以下出《貴州草藥》)
麻妹條。
出自《貴州草藥》
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粉背南蛇藤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lastrus hypoleucus (Oliv.)Warb.
采收和儲藏:秋后采收,切片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叢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肅、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
粉背南蛇藤 藤狀灌木,高可達5m。小枝幼時被白粉。單葉互生;葉柄長1-1.5cm;葉片橢圓形或?qū)挋E圓形,長6-14cm,寬3-8cm,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具細齒,背面被白粉,脈上有時有疏毛。聚傘狀圓錐花序頂生,長6-12cm,腋生花序短小,有花3-7朵,花梗中部以上有關(guān)節(jié);花白色,4數(shù),單生;雄花有退化子房;雌花有短花絲的退化雄蕊,子房具細長花柱,柱頭3裂。果序頂生,長而下垂;腋生花多不結(jié)實。蒴果球狀,橙黃色,疏生,具長梗,果皮裂瓣內(nèi)側(cè)有紅色斑點。種子黑棕色,有橙紅色假種皮。
葉含有黃酮醇類化合物,已知的有山柰甙(Kaempferitrin),即山柰酚-3,7-二鼠李糖甙(Kaempfe-rol-3,7-dirhamnoside),含量1.3%;山柰酚-7-鼠李糖甙3-葡萄糖甙(Kaempferol-7-rhamnoside3-glucoside),含量0.8%;槲皮素-3-鼠李糖甙-7-葡萄糖甙(Quercetin-3-rhamnoside-7-glucoside)等。
肝經(jīng)
辛;平
化瘀消腫。主跌打傷腫
外用:適量,煎湯洗。
治跌打紅腫: 麻妹條根、刺老包根等分,煨水洗患處。(性味以下出《貴州草藥》)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粉背南蛇藤、博根藤、麻妹條、落霜紅、來阿片[苗語]
來源衛(wèi)矛科綿藤Celastrus gemmatus Loes.,以根、葉入藥。
生境分布陜西、甘肅、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云南、貴州。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化瘀消腫,止血生肌。主治跌打紅腫,刀傷。
用法用量適量煮水洗或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綿藤拼音注音Mián Ténɡ別名麻妹條(《貴州草藥》),來阿片(苗名)。
出處《貴州草藥》
來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粉背南蛇藤的根。
生境分布生山地叢林中。分布河南、陜西、甘肅、四川、湖北、湖南、貴州、云南、廣西、廣東、浙江、安徽等地。
原形態(tài)粉背南蛇藤,又名:博根藤、落霜紅。
藤狀灌木,高達5米。小枝幼時被白粉。葉互生,橢圓形或?qū)挋E圓形,長6~14厘米,寬5~7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背面被白粉,脈上有時有疏毛;葉柄長1~1.5厘米。聚傘圓錐花序頂生,長6~12厘米,腋生花序短小,3~7花;花梗長2~8毫米,中部以上有關(guān)節(jié):花白綠色,4數(shù),單性,雄花有退化子房:雌花有短花絲的退化雄蕊,子房具細長花柱,柱頭3裂,平展。果序頂生,長而下垂,腋生花多不結(jié)實;蒴果有長梗,疏生,球狀,橙黃色,果皮裂瓣內(nèi)側(cè)有櫻紅色斑點。種子黑棕色,有橙紅色假種皮。
化學成分葉含有黃酮醇類化合物,已知的有山柰甙,即山柰酚-3,7-二鼠李糖甙,含量1.3%;山柰酚-7-鼠李糖甙3-葡萄糖甙,含量0.8%;槲皮素-3-鼠李糖甙-7-葡萄糖甙等。
性味性平,味辛。
功能主治化瘀消腫。治跌打紅腫。
復方治跌打紅腫:麻妹條根、刺老包根等分,煨水洗患處。(性味以下出《貴州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綿藤拼音注音Mián Ténɡ別名麻妹條。
英文名Root of Pale Bittersweet出處出自《貴州草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粉背南蛇藤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lastrus hypoleucus (Oliv.)Warb.
采收和儲藏:秋后采收,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叢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肅、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
原形態(tài)粉背南蛇藤 藤狀灌木,高可達5m。小枝幼時被白粉。單葉互生;葉柄長1-1.5cm;葉片橢圓形或?qū)挋E圓形,長6-14cm,寬3-8cm,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具細齒,背面被白粉,脈上有時有疏毛。聚傘狀圓錐花序頂生,長6-12cm,腋生花序短小,有花3-7朵,花梗中部以上有關(guān)節(jié);花白色,4數(shù),單生;雄花有退化子房;雌花有短花絲的退化雄蕊,子房具細長花柱,柱頭3裂。果序頂生,長而下垂;腋生花多不結(jié)實。蒴果球狀,橙黃色,疏生,具長梗,果皮裂瓣內(nèi)側(cè)有紅色斑點。種子黑棕色,有橙紅色假種皮。
化學成分葉含有黃酮醇類化合物,已知的有山柰甙(Kaempferitrin),即山柰酚-3,7-二鼠李糖甙(Kaempfe-rol-3,7-dirhamnoside),含量1.3%;山柰酚-7-鼠李糖甙3-葡萄糖甙(Kaempferol-7-rhamnoside3-glucoside),含量0.8%;槲皮素-3-鼠李糖甙-7-葡萄糖甙(Quercetin-3-rhamnoside-7-glucoside)等。
歸經(jīng)肝經(jīng)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化瘀消腫。主跌打傷腫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煎湯洗。
復方治跌打紅腫: 麻妹條根、刺老包根等分,煨水洗患處。(性味以下出《貴州草藥》)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