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綿藤

    《全國中草藥匯編》:綿藤拼音注音Mián Ténɡ別名

    粉背南蛇藤、博根藤、麻妹條、落霜紅、來阿片[苗語]

    來源

    衛(wèi)矛科綿藤Celastrus gemmatus Loes.,以根、葉入藥。

    生境分布

    陜西、甘肅、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云南、貴州。

    性味

    辛,平。

    功能主治

    化瘀消腫,止血生肌。主治跌打紅腫,刀傷。

    用法用量

    適量煮水洗或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綿藤拼音注音Mián Ténɡ別名

    麻妹條(《貴州草藥》),來阿片(苗名)。

    出處

    《貴州草藥》

    來源

    為衛(wèi)矛科植物粉背南蛇藤。

    生境分布

    生山地叢林中。分布河南、陜西、甘肅、四川、湖北、湖南、貴州、云南、廣西、廣東、浙江、安徽等地。

    原形態(tài)

    粉背南蛇藤,又名:博根藤、落霜紅。

    藤狀灌木,高達5米。小枝幼時被白粉。葉互生,橢圓形或?qū)挋E圓形,長6~14厘米,寬5~7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背面被白粉,脈上有時有疏毛;葉柄長1~1.5厘米。聚傘圓錐花序頂生,長6~12厘米,腋生花序短小,3~7花;花梗長2~8毫米,中部以上有關(guān)節(jié):花白綠色,4數(shù),單性,雄花有退化子房:雌花有短花絲的退化雄蕊,子房具細長花柱,柱頭3裂,平展。果序頂生,長而下垂,腋生花多不結(jié)實;蒴果有長梗,疏生,球狀,橙黃色,果皮裂瓣內(nèi)側(cè)有櫻紅色斑點。種子黑棕色,有橙紅色假種皮。

    化學成分

    葉含有黃酮醇類化合物,已知的有山柰甙,即山柰酚-3,7-二鼠李糖甙,含量1.3%;山柰酚-7-鼠李糖甙3-葡萄糖甙,含量0.8%;槲皮素-3-鼠李糖甙-7-葡萄糖甙等。

    性味

    性平,味辛。

    功能主治

    化瘀消腫。治跌打紅腫。

    復方

    治跌打紅腫:麻妹條根、刺老包根等分,煨水洗患處。(性味以下出《貴州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綿藤拼音注音Mián Ténɡ別名

    麻妹條。

    英文名Root of Pale Bittersweet出處

    出自《貴州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粉背南蛇藤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lastrus hypoleucus (Oliv.)Warb.

    采收和儲藏:秋后采收,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叢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肅、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

    原形態(tài)

    粉背南蛇藤 藤狀灌木,高可達5m。小枝幼時被白粉。單葉互生;葉柄長1-1.5cm;葉片橢圓形或?qū)挋E圓形,長6-14cm,寬3-8cm,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具細齒,背面被白粉,脈上有時有疏毛。聚傘狀圓錐花序頂生,長6-12cm,腋生花序短小,有花3-7朵,花梗中部以上有關(guān)節(jié);花白色,4數(shù),單生;雄花有退化子房;雌花有短花絲的退化雄蕊,子房具細長花柱,柱頭3裂。果序頂生,長而下垂;腋生花多不結(jié)實。蒴果球狀,橙黃色,疏生,具長梗,果皮裂瓣內(nèi)側(cè)有紅色斑點。種子黑棕色,有橙紅色假種皮。

    化學成分

    葉含有黃酮醇類化合物,已知的有山柰甙(Kaempferitrin),即山柰酚-3,7-二鼠李糖甙(Kaempfe-rol-3,7-dirhamnoside),含量1.3%;山柰酚-7-鼠李糖甙3-葡萄糖甙(Kaempferol-7-rhamnoside3-glucoside),含量0.8%;槲皮素-3-鼠李糖甙-7-葡萄糖甙(Quercetin-3-rhamnoside-7-glucoside)等。

    歸經(jīng)

    肝經(jīng)

    性味

    辛;平

    功能主治

    化瘀消腫。主跌打傷腫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煎湯洗。

    復方

    治跌打紅腫: 麻妹條根、刺老包根等分,煨水洗患處。(性味以下出《貴州草藥》)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àn Zhī Lián別名松葉牡丹(《植物學大辭典》),金絲杜鵑(《中國植物圖鑒》),佛甲草、打砍不死、萬年草(《南寧市藥物志》)。出處《江西民間草藥》來源為馬齒莧科植物大花馬齒莧的全草。6~9月采取。生境分布各地均有栽培。原形態(tài)......
  • 《全國中草藥匯編》:半春蓮拼音注音Bàn Chūn Lián別名半層蓮、野苞蘆來源蘭科蜻蜓蘭屬植物小花蜻蜓蘭Tulotis ussuriensis (Reg. et Macck) Hara,以根入藥。春夏采收,洗凈鮮用。性味辛、苦,涼。功能......
  • 《全國中草藥匯編》:半枝蓮拼音注音Bàn Zhī Lián別名并頭草、狹葉韓信草、牙刷草、四方馬蘭英文名HERBA SCUTELLARIAE BARBATAE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半枝蓮Scutellaria barbata Don [S. ......
  • 拼音注音Bàn Fēnɡ Hé別名翻白葉樹、紅半楓荷、大葉半楓荷、白背楓、陰陽葉、鐵巴掌、半梧桐、番張麻、米紙來源為梧桐科翅子樹屬植物異葉翅子木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 hance,以根或莖枝入藥。全年可采,分別......
  • 《中藥大辭典》:半楓荷葉拼音注音Bàn Fēnɡ Hé Yè出處《廣西中草藥》來源為梧桐科植物翻白葉樹的葉。功能主治治外傷出血。用法用量半楓荷鮮葉搗爛敷患處;或焙干研末撒患處。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半楓荷葉拼音注音Bàn Fēn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