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麋骨

    《中藥大辭典》:麋骨拼音注音Mí Gǔ出處

    《嘉佑本草》

    來源

    為鹿科動物麋鹿骨骼。

    功能主治

    《嘉佑本草》:"除虛勞至良??芍蠊亲髦劸骑嬛?。"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麋骨拼音注音Mí Gǔ英文名David's deer bone出處

    出自《嘉佑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鹿科動物糜鹿的骨骼。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laphurus davidianus Milne- Edwards

    采收和儲藏:捕殺后,剝?nèi)テ?,剔除肉,取骨,鮮用或晾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食物主要為草及水生植物。

    資源分布:本種屬我國特產(chǎn)種,清代已飼養(yǎng)于北京南苑,無野生,后被運至英國,我國絕跡。80年代末期由英國政府歸還于我國,現(xiàn)飼養(yǎng)于北京和江蘇兩地,為國家一給保持動物。以草和水生植物為食。每年兩次換角,夏角6-7月生長,11-12月脫落,此后生出1對冬角,翌年3月后落角。

    原形態(tài)

    麋鹿,屬于麋與馴鹿之間,大小和歐洲的赤鹿相近,體長約2m,高約1m余。雄者重約200kg,雌者約100kg。尾長約70cm。頭似馬而非馬,角似鹿而非鹿,身似驢而非驢,蹄似牛而非牛,故曰“四不象”。雄者具角,雌者無。角的主枝叉分為前后2枝,前概再分岐成二叉,后枝長而直,不再分叉。四肢粗大,主蹄寬大能分開,側(cè)蹄顯著。毛色淡褐,背部稍濃,腹部較淺,鼻孔上方有一白色斜紋。冬季毛長而蓬,顯棕赤色,幼獸有白色斑點,生后3月始消失。

    歸經(jīng)

    肺;腎經(jīng)

    性味

    味甘;咸;性溫

    功能主治

    補虛。主虛勞內(nèi)傷;贏瘦面黃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煮汁釀酒,適量。

    各家論述

    《嘉佑本草》:除虛勞至良??芍蠊亲髦劸茪J之。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背葉拼音注音Bái Bèi Yè別名野桐、葉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樸樹、白帽頂來源為大戟科野桐屬植物白背葉Mallotus apelta (Lour.) Muell.-Arg.以根及葉入藥。根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
  • 《中藥大辭典》:白背葉根拼音注音Bái Bèi Yè Gēn別名白膜根、白樸根(《嶺南草藥志》),野桐根(《閩南民間草藥》)。出處《嶺南草藥志》來源為大戟種植物白楸的根。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背葉“條?;瘜W成分含酚類、氨基酸、鞣質(zhì)、糖類。性味......
  • 拼音注音Bái Bèi Yè別名三條筋、三根筋、香葉、糯葉(《貴州草藥》),湄潭臺烏(《貴州藥植目錄》)。出處《貴州草藥》來源為樟科植物峨嵋山胡椒的根和葉。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山間灌木林中。分布四川、云南、貴州、廣西等地。原形態(tài)喬木或灌木......
  • 拼音注音Bái Bèi Xiǎo Bào Chūn來源藥材基源:為報春花科植物白背小報春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rimula hypoleuca Hand.-Mazz.[P.forbesii Franch.subsp.hypoleuc......
  • 拼音注音Bái Bèi Yánɡ出處《廣西植物名錄》來源為楊柳科植物銀白楊的葉。春、夏季采收。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分布東北、華北、西北以及廣西等地。原形態(tài)喬木,高10~35米。幼枝密生白色絨毛;冬芽圓錐形,有白色絨毛,或僅邊緣有細柔毛。單葉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