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檸條子

    拼音注音Nínɡ Tiáo Zi英文名seed of Intermediate Peashrub.出處

    出自《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中間錦雞兒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aragana intermedia Kuang et H.C.Fu

    采收和儲藏:夏季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收,剝?nèi)》N子,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沙丘、山坡及干燥坡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內(nèi)蒙古、陜西、甘肅、寧夏等地。

    原形態(tài)

    小葉錦雞兒 矮小灌木,高30-100cm。多分枝,樹皮灰黃色,幼枝被絲質(zhì)柔毛。長枝上的托葉宿存硬化成針刺,長4-7mm;偶數(shù)羽狀復(fù)葉;葉軸長2.5-5cm,密被白色短柔毛;小葉3-8對,小葉片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3-8mm,寬2-7mm,先端圓或尖,具刺尖,基部楔形,兩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紊换üiL15-25mm,密被絹狀柔毛,常在中部以上具關(guān)節(jié);萼筒管狀鐘形,長約1cm,寬5-7mm,密被短柔毛,萼齒寬三角形,長約2mm;花冠蝶形,黃色,長2-2.5cm,寬約1.5cm,先端尖,基部具短爪,旗瓣寬卵形,長約2.5cm,翼瓣長橢圓形,長3.3-3.5cm,爪長為瓣片的1/2,耳短,長約2mm,龍骨瓣橢圓形,長2-3.3cm,爪稍短于瓣片,耳極短,圓形;雄蕊10,二體;子房無毛或下部疏被短絨毛。莢果扁,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4cm,寬4-6mm,花柱宿存暗褐色或黑褐色,無毛,厚革質(zhì)。種子紅色?;ㄆ?月,果期6月。

    歸經(jīng)

    肺經(jīng)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燥濕解毒,殺蟲止癢。主黃水瘡,神經(jīng)性皮炎,牛皮癬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熬油外涂;或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鬼筆別名鬼筆、鬼筆菌來源真菌類擔(dān)子菌綱鬼筆目鬼筆科白鬼筆Phallus impudicus L. ex. Pers.,以菌柄及菌托入藥。生境分布夏秋兩季雨后,產(chǎn)生在林內(nèi)地上。分布于山西、山東、安徽、廣東。炮制采摘后切去......
  • 《中藥大辭典》:白魚拼音注音Bái Yú別名鲌魚(《滇南本草》),鱎魚(《綱目》),白扁魚(《本草求原》)。出處孟詵來源為鯉科動(dòng)物翹嘴紅鲌的肉。生境分布生活于江河、湖泊中,一般在水的中上層,行動(dòng)迅速,善跳躍,性兇猛,以魚類、昆蟲等為食。產(chǎn)卵......
  • 《中藥大辭典》:白魚尾拼音注音Bái Yú Wěi別名溪桃、野桃(《閩東本草》),楊波葉、蒲羌癀、白波越子(《福建中草藥》)。出處《閩東本草》來源為馬錢科植物駁骨丹的根及莖葉。根、莖隨時(shí)可采。葉8~9月采為佳。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或栽于庭園。分......
  • 《中藥大辭典》:白魚尾果拼音注音Bái Yú Wěi Guǒ出處《閩東本草》來源為馬錢科植物駁骨丹的果實(shí)。9~10月采,陰干。功能主治治小兒蛔疳。用法用量白魚尾果一兩加水煎后去渣加米煮稀飯,連服三至四次。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白魚......
  • 《中國藥典》:白鮮皮拼音注音Bái Xiān Pí?jiǎng)e名白蘚皮、八股牛、山牡丹、羊鮮草英文名CORTEX DICTAMNI來源本品為蕓香科植物白鮮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