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楠木

    拼音注音Nán Mù別名

    楠材(《別錄》)

    出處

    《本草拾遺》

    來源

    為樟科植物楠木木材枝葉。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分布四川、湖北、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楠木,又名:楠樹(任防《述異記》),雅楠、楨楠。

    常綠喬木,高達30米。小枝細長,幼時有茸毛或細毛,以后逐漸脫落。葉革質,闊披針形或倒卵形,長4~8厘米。寬2~5厘米,先端突尖,基部楔形,上面光滑,下面有灰色或褐色茸毛,沿主脈及側脈處尤為顯著。聚傘花序腋生,花形小,色綠;花被盤狀,裂片6,先端尖形。漿果卵圓形,黑色,長1.3厘米;果梗有細毛,頂端膨大。果期9~10月。

    性味

    辛,溫。

    ①《別錄》:"微溫。"

    ②《本草拾遺》:"枝葉,味苦,溫,無毒。"

    ③《日華子本草》:"味辛,熱,微毒。"

    功能主治

    治吐瀉轉筋。水腫。

    ①《別錄》:"主霍亂吐下不止。"

    ②《日華子本草》:"煎湯洗轉筋及足腫。枝葉同功。"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3兩。外用:燒存性研末撒或煎水洗。

    復方

    ①治霍亂心腹脹痛,煩滿短氣,未得吐下:楠,大如掌者削之。以水三升,煮三沸,去滓,令灼之也。(《補缺肘后方》)

    ②治水腫自足起:槁木、桐木。煮汁漬足,并飲少許,日日為之。(《肘后方》)

    ③治聤耳,通耳膿水出,日夜不止:楠木一分(燒灰),花胭脂一分。細研為散,納于耳中。(《圣惠方》)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毛夏枯草拼音注音Bái Máo Xià Kū Cǎo別名金瘡小草(《本草拾遺》),雪里青、土犀角(《綱目拾遺》),見血青、白頭翁、筋骨草、石灰菜、紫背金盤、破血丹(《植物名實圖考》),退血草、散血草(《分類草藥性》,伏地筋......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毛委陵菜別名熱干巴[蒙名]來源薔薇科白毛委陵菜Potentilla conferta Bunge,以根入藥。生境分布內(nèi)蒙古。性味苦、酸,涼。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止血。主治子宮功能性出血。鼻衄。用法用量配方用,1~2錢。......
  • 拼音注音Bái Máo Cǎo別名伏地蜈蚣草(《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出處《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來源為紫草科植物紫筒草的全草。夏季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于草原、沙漠地區(qū)的固定沙地、山坡、沙質地。分布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陜西等地。原形態(tài)......
  • 《中藥大辭典》:白毛藤拼音注音Bái Máo Ténɡ別名苻(《爾雅》),蜀羊泉、谷菜(《本經(jīng)》),鬼目草(《爾雅》郭璞注),白草(《別錄》),排風、白幕(《本草拾遺》),鬼目菜(《吳志》),天燈籠、和尚頭草(《綱目拾遺》),望冬紅、酸尖菜......
  • 《中藥大辭典》:白毛藤根拼音注音Bái Máo Ténɡ Gēn出處《福建民間草藥》來源為茄科植物白英的根。夏、秋采收。性味①《四川中藥志》:“性平,味苦辛,無毒?!阿凇吨貞c草藥》:“味甘,性平微寒,無毒?!肮δ苤髦沃物L火牙痛,頭痛,瘰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