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牛肋筋

    拼音注音Niú Lèi Jīn別名

    糯米藥(《貴州民間藥物》),拔腋草,黃花母、地膏草(《廣西藥植名錄》)。

    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來(lái)源

    為錦葵科植物小葉黃花稔全草。秋后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荒地路邊。分布華南及西南地區(qū)。

    原形態(tài)

    直立、分枝、亞灌木,高通常不及0.5米。葉極小,矩圓狀倒卵形至倒卵形,長(zhǎng)1~2厘米,先端凹入,截頭狀或渾圓,通常闊,基部楔尖,邊緣有齒缺,背灰白色,密被星狀柔毛?;▎紊谌~腋,通常具短柄,直徑約8毫米;萼5裂,裂片鑷合狀排列;花瓣5,黃色;雄蕊多數(shù);成熟心皮平滑或有皺紋,有短芒?;ㄆ诙?。

    性味

    《貴州民間藥物》:"性微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

    清濕熱,解瘡毒。治痢疾,黃疸,疔瘡,腫毒。

    ①《貴州民間藥物》:"消紅腫瘡毒,治疔瘡。"

    ②《廣西藥植名錄》:"清涼解毒。治刀傷,黃疸。"

    ③《貴州草藥》:"消熱利濕。"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2兩。外用:搗敷。

    復(fù)方

    ①治痢疾或黃疸:牛肋筋一至二兩。煎水服。

    ②治疔瘡:牛肋筋適量,嚼絨,敷患處。

    ③治紅腫瘡毒:牛肋筋、鬼針草各等分,捶絨敷患處。(選方出《貴州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橙葉拼音注音Chénɡ Yè出處《嶺南采藥錄》來(lái)源為蕓香科植物甜橙的葉片?;瘜W(xué)成分橙葉含揮發(fā)油0.2~0.3%,其中的主要成分為芳樟醇、檸檬醛和檸檬烯等。功能主治《嶺南采藥錄》:“搗爛敷瘡,能止疼散瘀。“摘錄《中藥大辭典》《......
  • 《中藥大辭典》:橙子拼音注音Chénɡ Zi別名橙(《上林賦》),黃橙(張籍),金橙(蘇軾),金球、鵠殼(《綱目》)。出處《食性本草》來(lái)源為蕓香科植物香橙的果實(shí)。10月間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收.生境分布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
  • 《中藥大辭典》:橙子核拼音注音Chénɡ Zi Hé出處《本草圖經(jīng)》來(lái)源為蕓香種植物香橙的種子?;瘜W(xué)成分種子含脂肪油、蛋白質(zhì),以及苦味成分黃柏內(nèi)酯和鬧米林。功能主治治疝氣,淋病,腰痛。①《綱目》:“面鼾粉刺,濕研,夜上涂之?!阿凇侗静萸笤?.....
  • 《中藥大辭典》:橙子皮拼音注音Chénɡ Zi Pí出處《開寶本草》來(lái)源為蕓香科植物香橙的果皮?;瘜W(xué)成分果皮含橙皮甙、揮發(fā)油、果膠、胡蘿卜素等。揮發(fā)油中主要為牻牛兒醛、檸檬烯等;還分離到大牻牛兒烯B、大牻牛兒烯D和雙環(huán)大牻牛兒烯。性味苫辛,......
  • 《中藥大辭典》:橙皮拼音注音Chénɡ Pí?jiǎng)e名黃果皮、理陳皮(《滇南本草》)。出處《嶺南采藥錄》來(lái)源為蕓香科植物甜橙的果皮。冬季或春初,收集剝下的果皮,曬干或烘干。性狀完整果皮呈瓣?duì)?,略似陳皮,但較厚實(shí),厚者可達(dá)2~3毫米。外表金黃色,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