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牛膝莖葉

    《中藥大辭典》:牛膝莖葉拼音注音Niú Xī Jīnɡ Yè出處

    《本草圖經(jīng)》

    來源

    莧科植物牛膝莖葉,7~8月采。

    功能主治

    治寒濕痿痹,腰膝疼痛,久瘧,淋病。

    《綱目》:"治寒濕痿痹,老瘧,淋閉,諸瘡。功同根,春夏宜用之。"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3錢;搗汁或浸酒。

    復(fù)方

    ①治氣濕痹痛,腰膝痛:牛膝葉一斤。切,以米三合,于豉汁中煮粥,和鹽、醬空腹食之。(《圣惠方》)

    ②治老瘧久不斷:牛膝莖葉一把。切,以酒三升服。令微有酒氣。不即斷,更作。(《肘后方》)

    ③治眼生珠管:牛膝莖葉搗絞取汁,日三、五度點之。(《圣惠方》)

    ④治毒蛇咬傷:牛膝葉(鮮)、烏桕葉(鮮)各等分。酌加紅糖白酒少許,搗爛外敷,每天換藥兩次。另用牛膝葉、烏桕葉(均鮮)各一兩。擂汁,加甜酒少許內(nèi)服。(《江西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牛膝莖葉拼音注音Niú Xī Jīnɡ Yè出處

    出自《本草圖經(jīng)》

    來源

    藥材基源:為莧科植物牛膝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hyranthes bidentata Bl.

    采收和儲藏:春、夏、秋季均可采收,洗凈,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屋旁、林緣、山坡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除東北以外的全國廣大地區(qū)。在有些地區(qū)則大量栽培,河南產(chǎn)的懷牛膝為地道藥材。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70-120cm。根圓柱形,直徑5-10mm,土黃色。莖有棱角或四方形,綠色或帶紫色,有白色貼生或開展柔毛,或近無毛,分枝對生,節(jié)膨大。單葉對生;葉柄長5-30mm;葉片膜質(zhì),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12cm,寬2-6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全緣,兩面被柔毛。穗狀花序項生及腋生,長3-5cm,花期后反折;總花梗長1-2cm,有白色柔毛;花多數(shù),密生,長5mm;苞片寬卵形,長2-3mm,先端長漸尖;小苞片刺狀,長2.5-3mm,先端彎曲,基部兩側(cè)各有1卵形膜質(zhì)小裂片,長約1mm;花被片披針形,長3-5mm,光亮,先端急尖,有1中脈;雄蕊長2-2.5mm;退化雄蕊先端平圓,稍有缺刻狀細(xì)鋸齒。胞果長圓形,長2-2.5mm,黃褐色,光滑。種子長圓形,長1mm,黃褐色?;ㄆ?-9月,果期9-10月。

    性狀

    性狀鑒別 莖具四棱,有分枝,表面棕綠色,疏被柔毛,莖節(jié)略膨大如牛膝狀。葉對生,多皺縮,展平后葉片卵形至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枯綠色,長5-10cm,寬2-7c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或廣楔形,全緣,兩面被柔毛。氣微味微澀。

    化學(xué)成分

    莖葉含蛻皮甾酮(ecdysterone),牛膝甾酮(I-nokosterone)[1];枝條含生物堿,含量在花期最高[2]。

    歸經(jīng)

    肝;膀胱經(jīng)

    性味

    苦;酸;性平

    功能主治

    祛寒濕;強(qiáng)筋骨;活血利尿。主寒濕痿痹;腰膝疼痛;淋閉;久瘧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綱目》:治寒濕痿痹,老瘧,淋閉,諸瘡。功同根,春夏宜用之。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布朗耳蕨拼音注音Bù Lǎnɡ ěr Jué別名睬甲哈烏(藏名)出處《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來源為鱗毛蕨種植物布朗耳蕨的全草。8~9月采挖,切段,曬干。生境分布生于高寒林下陰濕地及巖石縫中。分布陜西、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態(tài)多年......
  • 拼音注音Bù Zhā Yè別名蓑衣子、破布葉、麻布葉、爛布渣、布包木、破布樹、薢寶葉來源為椴樹科破布葉屬植物破布樹Microcos paniculata.的葉。夏秋采葉,曬干。性味淡、微酸,平。功能主治清暑,消食,化痰。用于感冒,中暑,食滯......
  • 《全國中草藥匯編》:布狗尾拼音注音Bù Gǒu Wěi別名兔狗尾、狐貍尾、虎尾輪、防蟲草、貓上樹來源豆科貍尾草屬植物長穗貓尾射Uraria crinita Desv. var. macrostachya Wall.,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洗凈......
  • 拼音注音Bù Jīnɡ別名五指疳、五指風(fēng)、山紫荊(《廣西藥植名錄》),梅哈忍(傣名)。出處《云南思茅中草藥選》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山牡荊的根或樹干心材。全年可采,削除外皮,取干心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林中或栽培。分布云南、廣東、廣西等地。原形態(tài)喬......
  • 拼音注音Biǎn Dɑn Gǎn別名娃娃拳、麻糖果、月亮皮、葛荊麻來源椴樹科扁擔(dān)桿屬植物扁擔(dān)桿Grewia biloba G. Don,以根或全株入藥。夏秋采挖,洗凈切片曬干。性味辛、甘,溫。功能主治健脾益氣,固精止帶,祛風(fēng)除濕。用于小兒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