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驗方止牙痛

    俗話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真要命”。當出現(xiàn)牙痛的時候,除了上醫(yī)院找醫(yī)生之外,一些民間的小驗方有時也能起到鎮(zhèn)痛的作用。

    (1)藥物療法:

    a.服用布洛芬,一種抗炎鎮(zhèn)痛藥。

    b.將冰袋放置于疼痛最嚴重部位。

    ⑵穴位療法:

    a.上齒疼痛,指壓“迎香”穴道。

    b.下齒疼痛,則左右手指般交叉,用拇指放在上面的手的中指向橈骨延伸,尋找一壓就有痛感之處,一邊吐氣一邊指壓10秒,反復壓20次。

    c.指壓合谷穴,溫溜穴,下關穴,頰車穴,平安穴也可收到減輕疼痛。也可艾炙,針灸,刮痧該穴。

    d.找出牙痛點(位于手掌面第3,4掌骨之間,距離指掌橫紋近側3毫米處)用3厘米毫針快速穴位進針,深1.5厘米左右,大幅度捻轉提插,同時用口深吸氣,當有較重酸脹感時,留針5分鐘。右側牙痛針左側,反之針右手。

    e.牙痛時,男左女右,用艾葉燒拇指叉兩次,或用艾條炙拇指叉。

    ⑶中藥療法:

    a.車前草,魚腥草,兩面針,靈仙各30克,石膏50克,甘草,甘菊麻各5.5克,砂鍋煎服后,能保長期不牙痛。

    b.細辛1錢,黃柏1錢,水煎漱口,不可咽下。

    c.玄參30克,生地30克,土牛膝40克,細辛3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d.鮮石菖蒲30克,將其搗爛取汁,滴于患側耳孔,一次3滴,一日數(shù)次至痛止。

    e.取黃荊根一小段,洗凈搗爛,咬于患牙處,15-30分鐘后吐掉,勿吞服,可反復使用

    f.將鮮打碗花3份搗爛,白胡椒一份研末,混合,塞入齲齒洞內(nèi)或痛處,幾分鐘后吐出

    g.取公丁香一份研末,95%酒精2份,泡3-5天,牙痛時候點牙即可。

    h.烏梅肉,生地各30克,搗爛,成丸,放在痛牙處,上下咬合,張口使涎水外流。

    i.人中白3克,硼砂粉1.5克,冰片末0.9克,青黛末0.9克,共研末,敷痛處。

    j.細辛少許,研末,涂搽痛牙的牙齦處,適合小兒齲齒。

    k.花椒6克,蜂房6克,食鹽少許,入鍋加水煮,涼后含漱,吐出再含,反復使用。

    ⑷家庭簡便方:

    a.花椒1粒,咬在痛牙處,可立即止痛,不包括齲齒。

    b.生姜1片,咬在痛牙處即可。

    c.杏仁1個,放在火上燃著,吹滅后咬在痛牙處,連咬3次。

    d.蘇打面適量,用硬紙卷一個小喇叭筒,由他人將蘇打面吹入牙痛一側的鼻孔內(nèi),輕輕揉壓鼻翼即可。(鼻腔宜濕潤)

    e.取六神丸3-5粒研末,涂于患處,5分鐘后減輕,1小時緩解。

    f.食醋100克,花椒10克,水煎后待溫含漱。

    g.獨頭蒜2-3個,放在火爐上煨熟,趁熱切開熨燙痛牙處,有齲齒時,可塞進一點.h.黃酒,黑豆適量,煮爛,取汁反復漱口。

    i.取一白菜根疙瘩,搗爛,用紗布擠汁,左側牙痛滴左耳,反之滴右耳。

    j.鍋內(nèi)加水一碗,冰糖100-150克,煮溶,待水煮至半碗時止,涼后一次喝完,每日兩次。

    k.花椒15克,白酒50克,泡10-15天,濾渣,含漱或點牙。

    l.桃樹皮,柳樹皮各4克,酒適量,煎后熱漱。涼后吐出。

    m.西瓜皮外層削下曬干(經(jīng)霜更佳),密封于玻璃瓶,有齲齒痛時,取少許點牙。

    n.茶葉3克,用開水沖泡5分鐘,取茶汁加入食醋10克,每日含漱2-3次。

    o.細鹽加醋用棉花浸濕后塞在齲齒處。

    急救措施

    1.用花椒一枚,噙于齲齒處,疼痛即可緩解。

    2.將丁香花一朵,用牙咬碎,填入齲齒空隙,幾小時牙痛即消,并能夠在較長的時間內(nèi)不再發(fā)生牙痛(丁香花可在中藥店購買)。

    3.用水磨擦和谷穴(手背虎口附近)或用手指按摩壓迫,均可減輕痛苦。

    4.用鹽水或酒漱口幾遍,也可減輕或止牙痛。

    5.牙若是遇熱而痛;多為積膿引起,可用冰袋冷敷頰部,疼痛也可緩解。

更多中藥材
  • 龐國明 河南省開封市中醫(yī)院膏方制作好之后,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充分消化吸收是關鍵。對于脾功能不好的人,服用膏方前需要先服用運脾健胃的“開路藥”,如一些經(jīng)典處方六君子湯、平胃散、保和丸等,也可以先進行試探性調(diào)補,觀察其服藥后的反應。而對于脾胃功......
  • 王金亮 侯紅霞 山西省平遙縣中醫(yī)院組成 青蒿12克,銀柴胡9克,桔梗9克,黃芩9克,連翹9克,金銀花15克。主治 本方適應于臨床多種發(fā)熱證,如久熱不退、外科術后感染、婦科熱入血室、產(chǎn)后發(fā)熱、妊娠發(fā)熱,或原因不明的發(fā)熱,癥見高熱寒戰(zhàn),寒熱往來......
  • 商本平 張海燕 山東省榮成市人和中心衛(wèi)生院大青龍湯有關條文見于《傷寒論》38、39兩條。38條曰“太陽中風,脈浮緊……”39條曰“傷寒,脈浮緩……”聯(lián)系《傷寒論》1、2、3三條不免使人疑竇重重。太陽中風脈本浮緩,傷寒脈本浮緊,如何又言“太陽......
  • 本期博主:羅大倫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如果受寒,第一時間處理,就不容易變成很嚴重的問題,用溫通經(jīng)絡的中藥泡洗,效果就不錯,還可加上引經(jīng)藥,效果會更好。這些天天氣冷了,轉眼冬天來了,有時候會著涼,會受風,如我們在外面的時間長了,站在風口了,或者穿得......
  • 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DIC),是在多種疾病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種嚴重的全身性血栓出血綜合征。其主要特點是凝血,纖溶功能亢進,微循環(huán)障礙,進而引起出血,臟器損傷,血細胞破壞,甚至休克。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病屬中醫(yī)“瘀血證”范疇。病因病機熱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