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泡泡草

    《中藥大辭典》:泡泡草拼音注音Pào Pào Cǎo別名

    尖葉棘豆、山泡泡、羚羊蛋

    出處

    《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

    來源

    為豆科植物山棘豆全草。夏、秋采集,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沙丘上。分布吉林、遼寧、陜西、內(nèi)蒙古。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7~12厘米,全株呈白色。小葉3~4個(gè)輪生,線形,長1~1.5厘米。花序似頭狀;花長14~17(13~18)毫米,淡紫色或紫紅色;花萼與葉柄等長,萼有毛,長6~9毫米。莢果膨大,球形或卵狀球形,徑8~11毫米,有褐色毛?;ㄆ?月。

    性味

    辛,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治瘡癤癰腫,乳腺炎,感冒,瘰疬結(jié)核,急慢性濕疹。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2錢(鮮品0.5~1兩);或研末為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diào)涂。

    復(fù)方

    ①治瘡癤癰腫:鮮泡泡草一兩。水煎服。

    ②治乳腺炎(初期):泡泡草適量。煎水外洗。

    ③治瘰疬結(jié)核:泡泡草、白蒺藜各適量。研末,麻油調(diào)敷患處。

    ④治急慢性濕疹,嬰兒濕疹:泡泡草、北五加皮、甘草各一錢。研末,苦參籽餾油調(diào)涂,一日三次。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泡泡草拼音注音Pào Pào Cǎo別名

    尖葉棘豆、山泡泡、羚羊蛋。

    英文名Franchet Groundcherry出處

    出自《河南中草藥手冊》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山棘豆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xytropis oxyphylla DC.

    采收和儲藏:夏、秋采采收全草,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沙丘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陜西、甘肅等地。

    原形態(tài)

    山棘豆 多年生草本,高7-12cm,全株呈白色。小葉3-4枚輪生,線形,長1-1.5cm?;ㄐ蛩祁^狀,花長14-17cm,有毛。莢果膨大,球形或卵狀球形,直徑8-11mm,被褐色毛?;ㄆ?月。

    歸經(jīng)

    肝經(jīng)

    性味

    辛;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主感冒;咽喉痛;瘡癤癰腫;瘰疬結(jié)核;急慢性濕疹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6g,鮮品15-30g;或研末。外用:適量,煎水;或研末調(diào)涂。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ài Hǔ Nǎo英文名Weasel Brain出處始載于《中國藥用動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鼬科動物艾虎的腦髓。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ustela eversmanni Lesson.采收和儲藏:捕捉后殺死,開顱取出腦,晾干。生境......
  • 拼音注音ài Má Cǎo別名鐵秤鉈、禾麻草來源蕁麻科艾麻草屬植物艾麻草Laportea sinensis C. H. Wright,以塊根入藥。秋季采挖,去莖葉,洗凈泥土?xí)窀伞P晕缎?,溫。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調(diào)經(jīng)。用于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皮膚瘙癢......
  • 拼音注音ā Lì Ténɡ別名念珠藤(《廣州植物志》),瓜子藤、瓜子英、山紅木、過山香、春根藤、過骨邊(《福建民間草藥》),瓜子金(《浙江中藥資源名錄》),七里香(《福建中草藥》)。出處《福建民間草藥》來源為夾竹桃科植物鏈珠藤的全草及根。生......
  • 拼音注音ā ěr Tài Duō Lánɡ Jú別名太白菊、太白小紫菀來源菊科阿爾太多榔菊Doronicum altaicum Pallas [Cremanthodium calotum Diels],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陜西、甘肅、內(nèi)蒙古......
  • 拼音注音ā ěr Tài Niǔ Huò Xiānɡ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阿爾泰扭藿香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ophanthus krylovii Lipsky采收和儲藏:6-8月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