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全葉青蘭

    《中藥大辭典》:全葉青蘭拼音注音Quán Yè Qīnɡ Lán出處

    《陜甘寧肯中草藥選》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全葉青蘭全草。夏季采收,除去泥沙、枯葉,曬干。

    生境分布

    生長在云杉林下向陽的小山坡上。分布新疆,甘肅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根斜生,著生多數(shù)細須根。莖叢生,四棱形,直立或斜上,上部多分枝。葉對生,狹披針形,全緣。穗狀輪傘花序頂生;萼管狀,2唇形,5齒裂,當中1齒較大,每裂基部有小瘤狀突起;花冠藍色,2唇形,上唇彎拱有缺刻,下唇3裂;雄蕊4。小堅果平滑。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

    化學(xué)成分

    地上部分主要含黃酮甙類(9種以上),還含甾醇、內(nèi)酯化合物、皂甙、酸性樹脂等。

    性味

    "苦,溫。"(總后衛(wèi)生部《醫(yī)學(xué)技術(shù)資料》(15):35,1972)

    功能主治

    止咳、祛痰、平喘。用于咳嗽、痰喘、慢性支氣管炎。

    《陜甘寧青中草藥選》:"平喘,鎮(zhèn)咳,消炎。治老年慢性氣管炎。"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

    臨床應(yīng)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取全葉青蘭干草15~20克,加水適量,煎至100毫升,每日2~3次分服,10天為一療程?;蛑瞥擅亢辽?.5克的霧化劑行氣霧吸入,每次噴霧用量按生藥7克計算,15次為一療程,前10次為每天1次,后5次為隔天1次,或制成注射液行穴位注射,取膻中、定喘、身柱等穴,每穴0.5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共治療593例,近期控制94例(23.9%),顯效118例(30%)。其中煎劑與氣霧吸入療效相似;穴位注射療效較高,據(jù)73例觀察,顯效以上達80%。亦有取全葉青蘭地上部分制成浸膏片,每日劑量相當于生藥15克,分3次服,10天為一療程。治療127例,近期控制30例,顯效47例,好轉(zhuǎn)45例,無效5例;顯效以上為60.7%。副作用:少數(shù)病人服藥后有口干、腹脹、惡心、胃部輕度不適,全身發(fā)熱感,尿多;2例服浸膏片后出現(xiàn)蕁麻疹,加服抗過敏藥后仍可繼續(xù)服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全葉青蘭拼音注音Quán Yè Qīnɡ Lán別名

    青蘭

    英文名Dragonhead Herb出處

    出自《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全緣葉青蘭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racocephalum integrifolium Bge.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切段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900-2000m的森林草原、山坡草地或云杉冷杉混交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于新疆天山、阿爾泰山。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17-60cm。莖直立,基部常木質(zhì)化,紫褐色,四棱形,有倒向短柔毛。葉對生;具短柄或無柄;葉片狹披針形,長1.5-3.5cm,寬2-5mm,先端鈍或微尖,基部近圓形或?qū)捫ㄐ?,兩面無毛,邊緣睫毛,全緣。輪傘花序生于枝端,花藍紫色或微顯粉紅色,具短梗,苞片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有睫毛,兩側(cè)各具2-3刺齒;花萼唇形,長5-7mm,紅紫色,被白色短毛,上唇3裂,中央裂齒大,卵圓形具短刺尖,側(cè)齒披針形,具刺尖,下唇2裂,披針形具刺尖;花冠唇形,長14-17mm,外面被毛,上唇稍向下彎,先端微凹,比側(cè)裂片大;雄蕊4,后一對較長,花絲被毛;雌蕊子房4裂,柱頭2裂。小堅果長圓形,褐色,光滑。花期6-7月,果期7-8月。

    性狀

    性狀鑒別 莖呈方柱形,少分枝,長20-60cm,直徑2-3mm,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葉對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后呈狹披針綠色,有棕色腺點;葉腑具短縮的小枝。輪傘花序頂生,花較??;苞片長卵形,每側(cè)具2-3刺齒,齒尖呈長芒狀;花萼筒狀,上部紫紅色,下部黃綠色;花冠唇形,暗紫紅色。氣微香,味苦。

    以色綠、葉多、氣芳香者為佳。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被角質(zhì)岐,有腺毛非腺毛;腺毛頭部2細胞,柄單細胞,非腺毛1-3細胞。皮層2-6列細胞,位于四角處有厚角組織。韌皮部窄。形成層明顯。木質(zhì)部由導(dǎo)管、木纖維、木薄壁細胞組成。髓部薄壁細胞具壁孔,微木化。

    葉橫切面上:上、下表皮均為1列細胞,被角質(zhì)層,有腺毛腺鱗與非腺毛,柵欄組織細胞2-3列,海綿組織細胞3-5列,排列疏松。主脈向下突出,表皮內(nèi)方有幾列厚角細胞,維管束外韌型。

    毒性

    小鼠口服青蘭1號半數(shù)致死量為24士2.6g/kg。大鼠每天口服0.24-0.96g/kg(相當于成人劑量的8-32倍),連續(xù)30天,觀察一般情況、食欲、大便、體重等,未見明顯異常。小鼠腹腔注射煎劑(相當于成人用量的5倍、10倍),連續(xù)15天,肺、心、肝、腎、脾病理切片未見中毒病變。小鼠口服醇提物半數(shù)致死量為25士1.7g/kg。

    化學(xué)成分

    花期地上部分含木犀草素-7-O-D-吡喃葡萄糖甙(luteolin-7-O-D-glu-copyranoside),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甙(luteolin-7-O-glucuronide)[1]。

    藥理作用

    1.平喘作用:豚鼠口服青蘭1號(即全青Ⅱ,全草用95%乙醇回流,再用氫氧化鈉調(diào)至pH9所得有黃酮反應(yīng)的沉淀物)2.4g/kg(相當于小鼠半數(shù)致死量的1/10)、醇提物2.6g/kg(相當于小鼠半數(shù)致死量的1/10)、全青Ⅰ24g/kg或結(jié)晶1號0.25g/kg(醇提取物經(jīng)用乙酸乙酯提取,分離出結(jié)晶1號,剩余部分為全青Ⅰ-2),都有明顯的平喘作用(組織胺噴霧法)。但在豚鼠離體氣管試驗,青蘭1號并無對抗組織胺的作用。上述各種制劑初步證明含多種黃酮類物質(zhì)。

    2.止咳作用:小鼠口服青蘭1號2.5g/kg或結(jié)晶1號10mg/只,都有明顯的止咳作用(氨水噴霧引咳法),作用強度與口服磷酸可待因80mg/kg相似,醇提物也有相似的效果。

    3.祛痰作用:小鼠口服青蘭1號或醇提物有明顯祛痰作用(酚紅法),結(jié)晶1號則無效。

    4.抗菌作用:體外抑菌試驗對流感桿菌、肺炎雙球菌、甲型和乙型鏈球菌、奈瑟氏球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鑒別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粗粉2g,加60%乙醇20ml,回流10min,濾過。取濾液1ml,加鎂粉少量,再加鹽酸2-4滴,即顯橙紅色。(檢查黃酮類)

    性味

    味苦;辛;性微濕

    功能主治

    祛痰;止咳;平喘。主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

    《陜甘寧青中草藥選》:平喘,鎮(zhèn)咳,消炎。治老年慢性氣管炎。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Chānɡ別名泥昌(《雷公炮炙論》),水昌、水宿、莖蒲、水菖蒲(《別錄》),溪蓀、蘭蓀(陶弘景),地心(《石藥爾雅》),泥菖蒲(《綱目》),蒲劍(《草木便方》),水八角草、家昌蒲(《廣西中獸醫(yī)藥植》),臭蒲(《江蘇植藥志》)......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萆薢拼音注音Bái Bì Xiè別名刺萆薢來源百合科菝葜屬植物鐵葉菝葜Smilax siderophylla Hand.-Mazz.,以根狀莖入藥。四季可采,洗凈切片,曬干。性味辛、微苦,平。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清熱利尿......
  • 《中藥大辭典》:白蒿拼音注音Bái Hāo別名蘩(《詩經(jīng)》),皤蒿(《毛詩傳》),由胡、蘩母、旁勃(《夏小正傳》),白艾蒿(《僧深集方》),蓬蒿(《開寶本草》)。出處《本經(jīng)》來源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生境分布生長河邊、草地、荒地。分布東北......
  • 拼音注音Bái Hāo Huā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花。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temisia sieuersiana Ehrhart ex Willd.采收和儲藏:6-8月采收,鮮用或晾干。原形態(tài)大籽蒿 一二年生草本,高50-1......
  • 拼音注音Bái Lán Cuì Què Huā英文名Bluewhite Larkspur出處始載于《中國植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白藍翠雀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elphinium albocoeruleum Max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