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青腳蓮

    拼音注音Qīnɡ Jiǎo Lián別名

    鐵燈臺

    英文名different-leaved Arisaema出處

    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奇異南星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isaema decipiens Scnott

    采收和儲藏:秋后采收,洗凈,鮮用或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880-3400m的山坡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西、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奇異南星,多年生草本。根莖圓柱形,長5-6cm。鱗葉線狀披針形,銳尖。葉2,葉柄長30-90cm,至中部具鞘,雜色,鞘楠部斜截形;葉片鳥足狀分裂,裂片5-7,橢圓狀披針形,尾狀漸尖,基部闊楔形,表面綠色,背面粉綠色;中裂片具長2.5-5cm的柄,連尖頭長20-29cm,寬7-12cm;側(cè)裂片向兩側(cè)漸小,最外2枚基部多少聯(lián)合?;ㄐ虮s色,短于葉柄;佛焰苞管部圓柱形,雜色長5-6cm,粗1-2cm,喉部稍展開,不外卷;檐部和圓狀披針形,靠邊緣雜紫色。肉穗花序單性;雄花序長2.5cm粗6mm;附屬器具短柄,基部增粗,近截形,向上漸細(xì),直立,伸出喉外,先端有時螺狀卷曲;雄花具短柄,雄蕊3;雌花序圓錐形,附屬器同雄花序;雌花密集,子房倒卵形,先端截平呈四邊形,柱頭無柄,盤狀。漿果有種子3。種子倒卵形,長5mm?;ㄆ?月,果期11月。

    歸經(jīng)

    心經(jīng)

    性味

    味苦;性寒;有毒

    注意

    本品有毒,僅作外用。外敷后一般有微癢感覺,如果癢極難忍,則應(yīng)停用。

    功能主治

    解毒;消腫止痛。主無名腫毒;癰疽;乳癰;毒蛇咬傷;鼠咬傷;蜂、蝎螫傷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莖:味苦、麻,性寒,有毒。有散毒消腫、殺菌消炎的功能。用于無名腫毒、乳腺炎,癰疽,毒蛇咬傷,蜂蝎螫傷,蜘蛛和老鼠咬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iān Fú Gě Yè來源藥材基源: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dauricumDC.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nispermum dauricum DC.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
  • 拼音注音Biān Fú Gě Gēn別名狗葡萄根、磨石豆根(《吉林中藥手冊》),山花子根、光光葉根(《山東中藥》)。出處《中國藥植志》來源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莖。4~5月或8~10月間采挖,除去殘莖、須根及泥土,曬干。生境分布產(chǎn)河北、山東......
  • 拼音注音Biān Fú Ténɡ別名狗葡萄秧、小葛香、楊柳子棵、防己藤、黃攸香、什子苗、小青藤、黃根藤、金百腳、山地瓜秧、爬山秧子。出處蝙蝠藤始見于《綱目拾遺》,云:“此藤附生巖壁、喬木及入墻茨側(cè),葉類蒲蕩而小,多歧,勁厚青滑,絕似蝙蝠形,......
  • 《全國中草藥匯編》:補(bǔ)血草拼音注音Bǔ Xuè Cǎo別名鹽云草、鹽云參、匙葉草、磯松來源為藍(lán)雪科補(bǔ)血草屬植物二色補(bǔ)血草Limonium bicolor (Bunge) Kuntze [Statice bicolor Bunge],以根及全......
  • 拼音注音Bǔ Xuè Shǔ別名七葉薯、血參、七爪金龍來源藥材基源:為薯蕷科植物七葉薯蕷的塊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oscorea esquirolii Prain et Burkill采收和儲藏:秋、冬季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