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山綠茶

    拼音注音Shān Lǜ Chá別名

    海南冬青。

    英文名leaf of Hainan Holly出處

    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

    來源

    藥材基源:為冬青科植物海南冬青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lex hainanensis Merr.

    采收和儲藏:四季幸免可采,曬干備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常生長于中海拔的山地疏林和密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海南冬青 常綠小喬木,高可達5m。小枝具4棱,被疏柔毛。葉互生;葉柄長5-7mm;托葉三角形;葉片薄革質(zhì)或紙質(zhì),闊橢圓形、倒卵狀長橢圓形,長4.5-5.5cm,寬1.5-2.5cm。先端驟狹的短浙尖,基部闊急尖,干后欖綠色或栗褐綠色,背面暗淡,全緣,中脈上面凹陷,側(cè)脈每邊8-10條。傘形花序著生在二年枝上或呈圓錐狀著生在當(dāng)年枝上;花淡紅色;苞片三角形,常脫落;雄花序每枝3-5朵花,總花梗長3mm,花梗長1mm,花5-6基數(shù),萼淺盤狀,直徑約2mm,裂片卵狀三角形,花瓣卵形,長約1.8mm,雄蕊短于花瓣的1/4;雌花序簇生,每枝由1-3花組成的聚傘花序,總花便長1-3mm,花梗長3mm,花萼和花冠與雄花相似,退化雄蕊長為花瓣的1/2,子房上位,直徑約1.5mm。果近球狀橢圓形,直徑約3mm,干時表面有縱槽,宿存柱頭厚盤狀或乳頭狀,花柱有時可見,分核6,間或有4或5,橢圓形,兩頭尖,背面粗糙具1槽?;ㄆ?-5月,果期7-11月。

    性狀

    性狀鑒別 本品呈卷曲狀,多破碎不全,主脈在加工過程中多與葉肉相剝離而呈纖維狀。完整的葉片呈寬橢圓形或橢圓形,長3-6cm,寬1.5-3cm,頂端漸尖,基都楔形,全緣。綠褐色或綠黃色。質(zhì)脆,易破碎。氣清香,味苦。

    化學(xué)成分

    葉含蕓香甙等黃酮化合物及山綠茶甙(hainanenside)。

    歸經(jīng)

    肝;脾;肺;腎經(jīng)

    性味

    辛;寒

    功能主治

    清熱干肝;利咽解毒。主高血壓??;口瘡;咽痛;癰癤腫毒

    用法用量

    內(nèi)服:泡茶飲,1-3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葉(山綠茶):主治高血壓、口腔炎、癤腫、慢性喉炎和婦科附件炎。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ā Jiǎo Fēnɡ別名白金條[側(cè)根名]、白龍須[須狀根名]、八角王、八角梧桐、八角將軍、割舌羅、五角楓、七角楓、野羅桐、花冠木來源為八角楓科八角楓屬植物華瓜木Alangium chinense (Lour.) Rehd. 及瓜......
  • 《中藥大辭典》:八角楓葉拼音注音Bā Jiǎo Fēnɡ Yè出處《南寧市藥物志》來源為八角楓科植物八角楓或瓜木的葉。植物形態(tài)詳“八角楓根“條。功能主治《南寧市藥物志》:“跌打接骨?!皬?fù)方①治乳結(jié)疼痛:八角楓葉數(shù)十張,抽去粗筋,搗爛敷中指(......
  • 《中藥大辭典》:八角楓根拼音注音Bā Jiǎo Fēnɡ Gēn別名白龍須(《簡易草藥》),白金條(《分類草藥性》),白筋條(《四川中藥志》)。出處《簡易草藥》來源為八角楓科植物八角楓或瓜木的根、須根或根皮。全年可采,挖取支根或須根,洗凈,......
  • 《中藥大辭典》:八角楓花拼音注音Bā Jiǎo Fēnɡ Huā別名牛尾巴花(《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出處《四川中藥志》來源為八角楓科植物八角楓或瓜木的花。植物形態(tài)詳“八角楓根“條。6月采。功能主治《四川中藥志》:“治頭風(fēng)痛及胸腹脹滿。研末......
  • 《中國藥典》:八角茴香拼音注音Bā Jiǎo Huí Xiānɡ英文名FRUCTUS ANISI STELLATI來源本品為木蘭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 f. 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冬二季果實由綠變黃時采摘,置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