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楤木葉

    《中藥大辭典》:楤木葉拼音注音Sǒnɡ Mù Yè別名

    吻頭(《本草拾遺》),樹頭菜(《本草推陳》)。

    出處

    《本草推陳》

    來源

    為五加科植物楤木嫩葉

    功能主治

    《本草推陳》:"治腹瀉、痢疾;燉肉吃治水腫。"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楤木葉拼音注音Sǒnɡ Mù Yè別名

    吻頭、樹頭菜菜

    英文名Leaf of Chinese Aralia出處

    出自《本草推陳》1.《本草拾遺》:楤,生劍南山谷。高文許,直上無枝,莖上有刺。山人折取頭茹食之,亦治冷氣。

    來源

    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楤木的嫩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ralia chinensis L.

    采收和儲(chǔ)藏:春、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2700m的雜木林中。

    資源分布: 分布于西南及河北、山西、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北、湖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有刺灌木或小喬木,高2-5m。樹皮灰色,疏生粗壯直刺;小枝被黃褐色絨毛,疏生細(xì)刺。葉為2-3回羽狀復(fù)葉,長60-100cm;葉柄粗壯,長可達(dá)50cm;托葉與葉柄基部合生;每羽片有小時(shí)5-11,基部有1對(duì)小時(shí),葉片薄革質(zhì),卵形至長圓狀卵形,長7-14cm,寬3.5-8cm,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圓形,上面被黃褐色柔毛,下面密被黃褐色絨毛,脈上尤多,邊緣具細(xì)鋸齒,側(cè)脈7-10對(duì),傘形花序組成頂生的大圓錐花序,長50-80cm,密被黃褐色絨毛;傘形花序有30-50朵花,直徑2.5-5cm;花梗長3-4cm;苞片錐形,膜質(zhì),長3-4mm,均被黃褐色絨毛;萼無毛,邊緣有5齒裂;花淡綠白色,直徑約3mm;花瓣5,三角狀卵形;雄蕊5,花絲長約2.5mm;子房5室,花柱5,離生或基部合生。核果球形,漿果狀,成熟時(shí)紫黑色,直徑約4mm,具5棱,花柱宿存?;ㄆ?-9月,果期9-11月。

    性味

    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

    利水消腫;解毒止痢。主腎炎水腫;臌脹;腹瀉;痢疾;疔瘡腫毒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爛敷。

    各家論述

    《本草推陳》:治腹瀉、痢疾;燉肉吃治水腫。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苞薔薇根拼音注音Bāo Qiánɡ Wēi Gēn別名猴局根、金柿根(《閩東本草》)出處《福建民間草藥》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碩苞薔薇的根。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路邊、林邊、溪邊。分布浙江、福建、湖南等地。原形態(tài)碩苞薔薇,又名:苞......
  • 《中國藥典》:蓽澄茄拼音注音Bì Chénɡ Qié英文名FRUCTUS LITSEAE來源本品為樟科植物山雞椒Litsea cubeba (Lour.) Pers.的干燥成熟果實(shí)。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性狀本品呈類球形,直徑......
  • 《中國藥典》:蓽茇拼音注音Bì Bá別名蓽拔、鼠尾英文名FRUCTUS PIPERIS LONGI來源本品為胡椒科植物蓽茇Piper longum L.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果穗由綠變黑時(shí)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性狀本品呈圓柱形,稍彎曲,由......
  • 《中藥大辭典》:蓽茇根拼音注音Bì Bá Gēn別名蓽撥沒(《本草拾遺》)出處《本草拾遺》來源為胡椒科植物蓽茇的根。化學(xué)成分根含胡椒堿、蓽茇明堿、蓽茇明寧堿。莖含蓽茇明堿。藥理作用蓽茇明堿有明顯降低狗血壓的作用,阿托品及抗組織胺藥對(duì)其降壓作......
  • 《全國中草藥匯編》:荸薺拼音注音Bí Jì別名馬蹄、烏芋、地栗、地梨、苾薺、通天草[浙江杭州]來源莎草科荸薺屬植物荸薺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Trin. ex Henschel[E. tuberosa 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