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水慈姑

    拼音注音Shuǐ Cí Gū別名

    剪刀草

    出處

    《貴陽民間藥草》

    來源

    為澤瀉科植物長葉澤瀉全草。春、夏采收。

    生境分布

    野生于池沼和水溝邊。分布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須根纖細白嫩,多透明橫紋,中空,無地下球莖。數(shù)葉從根部叢生;柄長30~60厘米,基部膨大,內(nèi)面有肉芽4~5個;葉片箭形,先端銳尖,基部葉耳向兩側(cè)開展,全緣,綠色,網(wǎng)狀脈,主脈背面隆起?;üW匀~叢中抽出,直立,高約60厘米;花雌雄同株,輪狀排列,每輪3朵,下部為雌花,上部為雄花;每花有1綠色苞片;花瓣3,白色;雌花心皮多數(shù),離生;雄花雄蕊多數(shù)。聚合果球形,小果鱗片狀?;ㄆ谙募?。

    性味

    辛,涼,無毒。

    功能主治

    治毒蛇咬傷。

    復方

    ①治毒蛇咬傷:水慈姑搗爛敷患處。

    ②治各種瘡毒:水慈姑加亂頭發(fā)搗爛敷。

    ③治蜂刺傷:水慈姑搗汁揉搽。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櫟蔀拼音注音Bái Lì Bù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來源為殼斗科植物白櫟果實上帶有蟲癭的總苞。生境分布生于丘陵的山坡、林中。分布長江流域及華南各省。原形態(tài)白櫟,又名:金剛櫟,白反櫟、栭櫟、柞子柴、白斗、櫪柴、白柴蒲樹。落......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桂拼音注音Bái Guì別名三股筋、滇新樟來源樟科白桂Neocinnamomum yunnanense H. Liou,以樹皮、葉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澀、辛,平。功能主治祛風除濕。主治感冒,月經(jīng)不調(diào),寒性胃痛,腹脹......
  • 拼音注音Bái Guì Mù Gēn別名將軍樹根來源藥材基源:為??浦参锇坠鹉镜母?。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Artocarpus hypargyraus Hance.2.Artpcapus nitidus Trec.subsp.lingna......
  • 拼音注音Bái Huà Pí別名刻因托斯(維名)。出處《新疆中草藥手冊》來源為樺木科植物疣枝樺的樹皮。采伐樹木時剝皮,曬干,生用或炒炭用。生境分布生于河灘、山谷或針葉林緣。分布新疆北部。原形態(tài)疣枝樺,又名:疣樺。落葉喬木。樹皮灰白色,由數(shù)層......
  • 《中藥大辭典》:白梅拼音注音Bái Méi別名鹽梅(《尚書》),霜梅(《綱目》),白霜梅(《本草便讀》)。出處《本草經(jīng)集注》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梅的未成熟果實,經(jīng)鹽漬而成。性味酸澀咸,平。①《日華子本草》:“暖,無毒?!阿凇毒V目》:“酸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