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水澤蘭

    《中藥大辭典》:水澤蘭拼音注音Shuǐ Zé Lán別名

    扯根菜(《救荒本草》),水滓藍(lán)(《天寶本草》),水楊柳(《貴州民間藥物》)。

    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為虎耳草科植物扯根菜全草。秋后割取全草,曬干。

    生境分布

    生長在較潮濕的地方。分布華東、華北、中南各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15~80厘米,全體光滑無毛。莖和根均呈紫紅色。葉互生;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4~11厘米,寬約1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邊緣有細(xì)鋸齒?;S綠色,聚傘花序2~3分枝,偏于花序的一側(cè),頂端近彎卷,花柄極短;萼5裂,基部連合,裂片三角狀卵圓形,先端尖;花瓣線形或線狀匙形,通常缺乏;雄蕊10,著生于萼筒上;心皮5,由基部互相連接直達(dá)中部,柱頭頭狀,胚珠多數(shù)。蒴果扁平,5裂,有5喙,于心皮的分離部開裂。種子細(xì)小,多數(shù),紅色?;ㄆ?~10月。

    性味

    甘,溫。

    ①《救荒本草》:"味甘。"

    ②《貴州民間藥物》:"味甘,性微溫,無毒。"

    功能主治

    活血,行水。治經(jīng)閉,水腫,血崩,帶下,跌打損傷。

    ①《天寶本草》:"通經(jīng)活血。治跌打損傷,婦女崩帶,瘰疬。"

    ②《貴州民間藥物》:"消腫利水,行氣。"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

    復(fù)方

    ①治水腫、食腫、氣腫:水澤蘭一兩,臭草根五錢,五谷根四錢,折耳根三錢,石菖蒲三錢。煎水服,日服三次。(《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水腫:水澤蘭一兩。煎水服。(《貴州草藥》)

    ③治跌打傷腫痛:水澤蘭適量,搗絨敷患處;另用水澤蘭五錢,煎酒服。(《貴州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水澤蘭拼音注音Shuǐ Zé Lán別名

    扯根菜、水滓藍(lán)、水楊柳、趕黃草、紅柳信、流痰草、紅曲草、水桃草、雙線草、水莧草

    英文名all-grass of Chinese Penthorum出處

    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藥材基源:為虎耳葉科植物扯根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enthorum chinense Pursh [P.sedoides L.var.chinense (Pursh)Maxim.]

    采收和儲藏:秋后割取全草,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700m以下的較陰濕的草叢中或水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華北、華東、中南及陜西、四川、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扯根菜 多年生草本,高15-80cm,主根明顯,呈紫紅色。莖直立,常單一或分枝,圓柱形,紫紅色。葉互生;無柄或近于無柄;葉片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3-12cm,寬約1cm,先端漸尖,基部漸窄,邊緣具尖銳細(xì)鋸齒。齒尖有腺點(diǎn),兩面均無毛。聚傘花序2-4分枝,花序軸上疏生短腺毛;花兩性,黃色,多數(shù),常排列一側(cè),向下旋卷;苞片小,卵形或鉆形;花梗短;花萼寬鐘形,黃綠色,5深裂,裂片三角狀卵圓形,長約3mm,先端銳尖;無花瓣,或偶有一白色線形或條狀匙形的花瓣;雄蕊10,著生于萼筒上,排列成2輪,稍伸出花萼,花藥淡黃色,橢圓形;心皮5,下部合生,上部分離,花柱5,粗短,柱頭淡紅色,扁球形。蒴果扁平,5裂,有5喙,由心皮的分離部開裂,紅紫色,徑約5mm。種子細(xì)小多數(shù),橢圓形,粗糙?;ㄆ?-8月,果期9-10月。

    性狀

    根莖呈圓柱狀,彎曲,具分枝,長約15cm,直徑3-8cm,表面呈紅褐色,密生不定根。莖圓柱形,直徑1-6mm,紅紫色,不分枝或基部分枝。葉膜質(zhì),易碎,完整者呈披針形或狹披針形,綠褐色,長3-11.5cm,寬0.6-1.2cm,先端長漸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xì)鋸齒;無柄或近無柄。有時(shí)枝端可見聚傘花序,花黃綠色,無花瓣,偶見果實(shí),紫紅色,直徑達(dá)6mm。氣微,味甘。

    歸經(jīng)

    肝;腎經(jīng)

    性味

    味苦、微辛,性寒

    功能主治

    利水除濕,活血散瘀,止血,解毒。主水腫,小便不利,黃疸,帶下,痢疾,閉經(jīng),跌打損傷,尿血,崩漏,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搗敷。

    各家論述

    1.《天寶本草》:通經(jīng)活血。治跌打損傷,婦女崩帶,瘰疬。

    2.《貴州民間藥物》:消腫利水,行氣。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Guǒ Shù Pí出處《滇南本草圖說》來源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的樹皮?;瘜W(xué)成分含鞣質(zhì)。內(nèi)皮含莽草酸。木質(zhì)部分含纖維素41%,半纖維素26%,木質(zhì)素33%,葡萄糖甘露聚糖(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聚糖),阿拉伯糖-4-o-甲基葡萄糖醛......
  • 《中藥大辭典》:白果根拼音注音Bái Guǒ Gēn出處《重慶草藥》來源為銀杏種植物銀杏的根或根皮。9~10月采。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果“條?;瘜W(xué)成分根皮含白果苦內(nèi)酯C、M、A、B。性味味甘,性溫平,無毒。注意寒盛未解,勿用。功能主治益氣補(bǔ)......
  • 拼音注音Bái Guǒ Hú Jì Shēnɡ別名歐寄生來源藥材基源:為桑寄生科植物卵葉槲寄生的帶葉莖枝。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scum album L.var.meridianum Danser[V.albumL.subsp.merid......
  • 別名硬根紫草來源紫草科白果紫草Lithospermum officinale L.,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新疆?;瘜W(xué)成分根含紫草色素。功能主治外用治關(guān)節(jié)炎。用法用量全草適量,煎水外洗。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槍桿拼音注音Bái Qiānɡ Gǎn別名根根藥、對節(jié)木、狗骨頭樹來源木犀科白蠟樹屬植物白槍桿Fraxinus malacophylla Hemsl.,以根入藥。秋冬采,洗凈切片,曬干。性味苦、澀,寒。功能主治清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