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黃藁本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尖葉藁本的根和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gusticum acuminatum Franch.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或烘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0-3500m的林下、草地和石崖縫內(nèi)。
資源分布:分布于河南、湖北、陜西、四川、云南等地。
多年生草本,高達2m。根莖發(fā)達,結(jié)節(jié)狀,棕褐色。莖圓柱形,中空,具條紡,略帶紫色。芭下中葉具長柄,基部擴大成鞘;莖上部葉具柄,柄長5-7cm;葉片紙質(zhì),輪廓三角狀卵形,長約15cm,寬約17cm,三回羽狀全裂,第一回羽片三角狀卵形,長8-10cm,寬6-7cm;第二回羽片長圓狀披針形,長3-5cm,寬1.5-2cm,頂端常延伸成尾尖狀;末回裂片近卵形,長5-15mm,寬5-10mm,基部楔形,上部羽狀分裂,裂齒具小尖頭。復(fù)傘形花序頂生或側(cè)生,花梗長達15cm,頂端密被糙毛;頂生傘形花序直徑約4cm;總苞片6,線形,常早落;傘輻12-23,長2-3cm;小總苞片6-10,線形。分生果卵形,長約3mm,寬約2mm;背棱突起或呈翅狀,側(cè)棱翅狀,每棱槽內(nèi)有油管2-3(-4),合生面油管6-8?;ㄆ?-8月,果期9-10月。
性狀鑒別:本品呈團塊狀,無分枝,節(jié)間多明顯,長3-5.5cm,直徑0.8-3cm。表面灰棕色,栓皮不易剝落。體重,質(zhì)硬,難折斷,斷面土黃色,略平坦,無裂隙。氣香弱,味甘而麻。
味辛;苦;性溫
血虛及頭痛屬熱者慎服。
發(fā)散風寒;祛濕止痛。主風寒感冒;頭痛;風寒濕痹;脘腹痛;疝氣
內(nèi)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黃藁本
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尖葉藁本的根和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gusticum acuminatum Franch.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0-3500m的林下、草地和石崖縫內(nèi)。
資源分布:分布于河南、湖北、陜西、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達2m。根莖發(fā)達,結(jié)節(jié)狀,棕褐色。莖圓柱形,中空,具條紡,略帶紫色。芭下中葉具長柄,基部擴大成鞘;莖上部葉具柄,柄長5-7cm;葉片紙質(zhì),輪廓三角狀卵形,長約15cm,寬約17cm,三回羽狀全裂,第一回羽片三角狀卵形,長8-10cm,寬6-7cm;第二回羽片長圓狀披針形,長3-5cm,寬1.5-2cm,頂端常延伸成尾尖狀;末回裂片近卵形,長5-15mm,寬5-10mm,基部楔形,上部羽狀分裂,裂齒具小尖頭。復(fù)傘形花序頂生或側(cè)生,花梗長達15cm,頂端密被糙毛;頂生傘形花序直徑約4cm;總苞片6,線形,常早落;傘輻12-23,長2-3cm;小總苞片6-10,線形。分生果卵形,長約3mm,寬約2mm;背棱突起或呈翅狀,側(cè)棱翅狀,每棱槽內(nèi)有油管2-3(-4),合生面油管6-8?;ㄆ?-8月,果期9-10月。
性狀性狀鑒別:本品呈團塊狀,無分枝,節(jié)間多明顯,長3-5.5cm,直徑0.8-3cm。表面灰棕色,栓皮不易剝落。體重,質(zhì)硬,難折斷,斷面土黃色,略平坦,無裂隙。氣香弱,味甘而麻。
性味味辛;苦;性溫
注意血虛及頭痛屬熱者慎服。
功能主治發(fā)散風寒;祛濕止痛。主風寒感冒;頭痛;風寒濕痹;脘腹痛;疝氣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