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生藤

    《全國中草藥匯編》:生藤拼音注音Shēnɡ Ténɡ別名

    羊角藤、大花藤、須藥藤

    來源

    為蘿藤科須藥藤屬植物須藥藤Stelmatocrypton khasianum (Benth.)Baill. [Pentanura khasianm Kurz]的。夏秋采集,切片曬干。

    性味

    甘,溫。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通絡(luò),行氣止痛。用于感冒、支氣管炎,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疼痛,胃痛。

    用法用量

    2~5錢,水煎或碾粉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生藤拼音注音Shēnɡ Ténɡ別名

    羊角藤(《云南中草藥》),冷水發(fā)汗、水逼藥(《云南思茅中草藥選》),夠哈哄(傣名)。

    出處

    《云南中草藥》

    來源

    為蘿藦科植物須藥藤全草。夏、秋采集。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山谷、路旁林中。分布于云南、廣西。

    原形態(tài)

    攀援狀大藤本。莖淺棕色,皮部有許多突起物,幼枝光滑,老枝有縱縐紋,莖與根有香氣。單葉對生;長橢圓形,長4~10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葉脈赤紅色,無毛。聚傘花序腋生;花小,黃白色。大蓇葖果,木質(zhì),長橢圓形,呈平行展開,長5~9厘米,先端有彎鈞。種子多數(shù),有長的白色絹毛。

    化學(xué)成分

    根含4-甲氧基水楊醛。

    性味

    甘辛,溫。

    ①《云南中草藥》:"甘,溫。"

    ②《云南思茅中草藥選》:"甘辛,溫。"

    功能主治

    解表溫中,祛風(fēng)通絡(luò)。治感冒,氣管炎,胃痛,痞脹,風(fēng)濕疼痛。

    ①《云南中草藥》:"發(fā)散風(fēng)寒,舒筋活絡(luò),溫胃止痛。治風(fēng)寒感冒,胃寒疼痛,風(fēng)濕。"

    ②《云南思茅中草藥選》:"祛風(fēng)解表,溫中行氣,止痛。治感冒,流感,頭痛咳嗽,氣管炎,胃痛,食積氣脹。"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生藤拼音注音Shēnɡ Ténɡ別名

    羊角藤、冷水發(fā)汗、水逼藥、大花藤、香根藤

    英文名stem of Common Stelmatocrypton出處

    出自《云南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蘿藦科植物須藥藤的莖藤。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elmatocrypton khasianum(Benth.) H. Baill.[Periploca khasiana Benth]

    采收和儲藏:夏、秋采集。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山谷、雜木林中或路旁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貴州、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纏繞木質(zhì)。具乳法;莖淺棕色,具有突起的皮孔,嫩枝有短柔毛,莖與根有香氣。葉對生,近革質(zhì);葉柄長約5mm;葉征橢圓形,長7-17cm,寬2.5-8cm,先羰漸尖,基部楔形,兩面無毛,鮮時(shí)綠色,干后淡棕紅色;側(cè)脈約7對?;ㄐ?,黃綠色,4-5朵排列成具短梗的腋生聚傘花序;花萼5裂,內(nèi)面基部有5個(gè)腺體;花冠近鐘形,花冠近鐘形,花冠簡短,裂征5,卵圓形,向右覆蓋;副花冠裂征5,與花絲同著生于花冠的基部,并與花絲合生;雄蕊5,花藥先端具長毛;伸出花冠喉部之外;載粉器內(nèi)苦惱有許多四合花粉,載粉器柄長,粘盤粘在柱頭號基部;子房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無毛,柱頭盤狀五角形,先端2裂。蓇葖果叉生成直線,長5-9cm,直徑約2cm,熟時(shí)開裂。種子先端具白色絹質(zhì)絨毛。

    化學(xué)成分

    根含4-甲氧基水楊醛(4-Methoxysalicylaldehyde)。

    歸經(jīng)

    脾;胃經(jīng)

    性味

    甘辛;溫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散寒;行氣通絡(luò)。主感冒;咳嗽;脘腹脹痛;風(fēng)寒濕痹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5g;或研粉。

    各家論述

    1.《云南中草藥》:發(fā)散風(fēng)寒,舒筋活絡(luò),溫胃止痛。治風(fēng)寒感冒,胃寒疼痛,風(fēng)濕。

    2.《云南思茅中草藥選》:祛風(fēng)解表,溫中行氣,止痛。治感冒,流感,頭痛咳嗽,氣管炎,胃痛,食積氣脹。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uān Wū別名烏頭、五毒根英文名RADIX ACONITI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干燥母根。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須根及泥沙,曬干。性狀本品呈不規(guī)則的圓錐形,......
  • 《中藥大辭典》:川烏頭拼音注音Chuān Wū Tóu別名川烏(《金匱要略》)出處侯寧極《藥譜》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栽培品)的塊根。夏至至小暑間挖出全株,除去地上部莖葉,然后將子根摘下,與母根分開,抖凈泥土,曬干。生境分布主要栽培于四川、......
  • 拼音注音Chuān Dǎnɡ Shēn別名天寧黨參、巫山黨參、單枝黨參英文名Szechwan Asiabell Root來源為桔梗科植物川黨參Codonopsis tangshen Oliv. 的根。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邊或灌叢中。產(chǎn)于四川、......
  • 別名藍(lán)蝴蝶、土知母、鳶尾。英文名Iridis Tectori Rhizoma。來源鳶尾科植物鳶尾Iris tectorum Maxium.的根莖。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根莖匍匐有節(jié),粗短,具叉狀分枝,淡黃色。葉互生,2列,劍形,質(zhì)薄,淡綠色。......
  • 《中藥大辭典》:川層草拼音注音Chuān Cénɡ Cǎo別名獻(xiàn)雞尾(《廣西藥植名錄》),舟山碎米蕨、細(xì)鳳尾草、鳳凰路雞、鐵線路雞(《湖南藥物志》)。出處《廣西藥植名錄》來源為中國蕨科植物毛軸碎米蕨的全草。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陰濕處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