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鼠李根

    拼音注音Shǔ Lǐ Gēn出處

    《食療本草》

    來源

    為鼠李科植物鼠李。

    原形態(tài)

    植物形態(tài)詳"鼠李"條。

    性味

    《食療本草》:"有毒。"

    功能主治

    《食療本草》:"煮濃汁含之治露齒。并疳蟲蝕入脊骨者可煮濃汁灌之。"

    復(fù)方

    治大人口中疳瘡并發(fā)背:牛李根、薔薇根(野外者佳)。各細(xì)切五升,以水五大斗煎至半日已來,汁濃,即于銀銅器中盛之,重湯煎至一、二升,看稍稠,即于磁瓶子中盛,少少溫,含咽之。忌醬醋油膩熱面,大約不宜食肉。如患發(fā)背,重湯煎令極稠和如膏,以帛涂之瘡上。(劉禹錫《傳信方》)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Fàn Shù Yè出處《生草藥性備要》來源為大戟科植物白飯樹的枝葉。生境分布生于溪旁、路邊、灌木叢中。分布廣西、湖南,貴州,廣東、臺灣等地。原形態(tài)白飯樹(《生草藥性備要》),又名:金柑藤,魚骨菜,白魚眼、魚眼木、白火炭、白......
  • 《中藥大辭典》:白飯樹根拼音注音Bái Fàn Shù Gēn別名薏米蘊(yùn)(《嶺南采藥錄》),魚眼報(bào)(《南寧市藥物志》)。出處《南寧市藥物志》來源為大戟料植物白飯樹的根,隨時(shí)可采,洗凈,切片,曬干。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飯樹葉“條。化學(xué)成分樹皮......
  • 拼音注音Bái Fàn Dòu別名云藊豆、四季豆、龍爪豆(《植物名實(shí)圖考》),唐豇、隱元豆(《植物學(xué)大辭典》),云豆、六月鮮、龍骨豆、二生豆、三生豆、唐豆(《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白豆、粉豆(《陸川本草》)。出處《陸川本草》來源為豆科......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首烏拼音注音Bái Shǒu Wū別名山東何首烏、泰山何首烏來源為蘿藦科牛皮消屬植物戟葉牛皮消Cynanchum bungei Decne.,以塊根入藥。4~5月或10~11月菜塊根,曬干。性味苦、甘、澀,微溫。功能主......
  • 《中藥大辭典》:白馬陰莖拼音注音Bái Mǎ Yīn Jīnɡ別名白馬莖(《本經(jīng)》)。出處《綱目》來源為馬科動物馬的雄性外生殖器。原形態(tài)動物形態(tài)詳“馬肉“條。炮制《雷公炮炙論》:“(白馬莖),臨用時(shí)以銅刀劈破作七片,將生羊血拌蒸半日,出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