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烏藨連

    《中藥大辭典》:烏藨連拼音注音Wū Pāo Lián別名

    烏泡連、山羊臭、如意草、母犁頭菜(《貴州民間藥物》)。

    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來(lái)源

    為堇菜科植物全草、根莖。秋后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林下、溪旁陰濕處。分布四川、云南、貴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廣東、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大,傾斜,多節(jié)。有褐色的托葉,葉由根莖上叢生,具長(zhǎng)葉柄;葉片廣心臟形,先端尖,邊緣有鈍鋸齒。花莖腋生,與葉柄等長(zhǎng);花單生,大形,白色或淡紫色;花萼5,基部延伸成耳狀;花瓣5,下方1片基腳有距,距短而圓;雄蕊短,5枚,下方2雄蕊的基部具有蜜腺的附屬物,伸入距內(nèi)。子房上位,有鈍頭.蒴果橢圓形,有褐色腺點(diǎn)?;ㄆ?~5月。

    性味

    《貴州民間藥物》:"寒,微甘,無(wú)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止血。治乳癰,腫毒刀傷,咳血。

    ①《貴州民間藥物》:"消瘀血,活血,解毒。"

    ②《貴州草藥》:"清熱,解毒,止血。"

    用法用量

    外用:搗爛敷。內(nèi)服:浸酒。

    復(fù)方

    ①治乳房紅腫硬痛:烏藨連、黃瓜香、攔路虎。搗爛拌酒糟或酒炒熱外敷。

    ②治無(wú)名腫毒:烏泡連搗爛,敷患處。

    ③治刀傷:烏藨連鮮草搗爛敷傷口?;撜呒愉從緱l葉。

    ④治咳血:烏泡連根莖一兩。泡酒服。(選方出《貴州民間藥物》)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烏藨連拼音注音Wū Pāo Lián別名

    細(xì)辛、烏泡連、山羊臭、如意草、母犁頭菜,雞心七,白三百棒,紅三百棒,茹葉細(xì)辛。

    英文名Herb of Vaginate Violet出處

    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來(lái)源

    藥材基源:為勤菜科植萱的全草或根莖。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Viola moupinensis Franch.[V.palustris L.var. moupinensis Franch.; V.uaginata acut. Non Maxim.]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緣曠地或灌叢中、溪旁及草坡等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無(wú)地上莖,有時(shí)具長(zhǎng)達(dá)30cm的匍匐枝。根莖粗大,垂直或有時(shí)斜生,節(jié)間短而密。葉基生:葉柄長(zhǎng)4-10cm,花后長(zhǎng)達(dá)25cm;托葉離生,卵形,淡褐色或上半部色較淺;葉片心形或腎狀心形,花后增大呈腎形,長(zhǎng)約9cm,寬約10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彎缺或?qū)捜切?,邊緣有具腺體的印鋸齒?;ㄝ^大,淡紫色或白色,具紫色條紋;花梗長(zhǎng)不超出葉;萼片披針形或狹卵形,基部附屬物短,花瓣長(zhǎng)圓狀倒卵形;距囊狀,較粗,雄蕊短,5枚,下方2枚雄蕊基部具有蜜腺的附屬物,伸入距內(nèi);子房無(wú)毛,柱頭平截。蒴果橢圓形,長(zhǎng)約1.5cm,無(wú)毛,有褐色腺點(diǎn)?;ㄆ?-6月,果期5-7月。

    性狀

    性狀鑒別 多皺縮成團(tuán)。濕潤(rùn)展開(kāi)后,根莖較粗大,主根明顯,直徑可達(dá)1cm,長(zhǎng)可達(dá)14cm,并可見(jiàn)匍匐莖。基生葉心形,先端漸尖,邊緣有鈍鋸齒?;ǖ刈仙?,具條紋。果較大,有的已開(kāi)裂。氣微,味微苦。

    性味

    味微甘;澀;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止血。主瘡癰腫毒;乳房硬腫;麻疹熱毒;頭痛;牙痛跌撲損傷;開(kāi)放性骨折;咳血;刀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消瘀血,活血,解毒。

    2.《貴州草藥》:清熱,解毒,止血。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別名雙虎排牙、圓葉南蛇藤來(lái)源衛(wèi)矛科稱星蛇Celastrus kusanoi Hayata,以根入藥。生境分布廣東。性味微甘,平。功能主治宣肺除痰,止咳解毒。喉痛,喉炎:0.5~1兩,水煎沖蜜糖服。初期肺結(jié)核:用根1兩,燉豬肉服。摘錄《全國(guó)中......
  • 拼音注音Chuān Dì Lónɡ別名穿山龍[云南]、龍骨七來(lái)源薯蕷科薯蕷屬植物蜀葵葉薯蕷Dioscorea althaeoides R. Knuth,以根狀莖入藥。秋季采集,曬干。性味苦,平。功能主治舒筋活絡(luò),祛風(fēng)除濕。用于風(fēng)濕麻木,跌打......
  • 《中國(guó)藥典》:穿山甲拼音注音Chuān Shān Jiǎ別名山甲片、甲片英文名SQUAMA MANIS來(lái)源本品為鯪鯉科動(dòng)物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Linnaeus的鱗甲。收集鱗甲,洗凈,曬干。性狀本品呈扇面形、三角形、菱......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穿山龍拼音注音Chuān Shān Lónɡ別名穿地龍、地龍骨、金剛骨、雞骨頭、野山藥來(lái)源薯蕷科薯蕷屬植物穿龍薯蕷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以根狀莖入藥。春秋采挖,去掉外皮及須根,切片曬干。性......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穿心草拼音注音Chuān Xīn Cǎo別名串錢草、穿錢草、頂心風(fēng)來(lái)源龍膽科穿心草屬植物穿心草Canscora lucidissimma (Levl. et Vant.) Hand.-Mazz.的全草。秋冬采收,去雜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