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蜈蚣萍

    《中藥大辭典》:蜈蚣萍拼音注音Wú Gōnɡ Pínɡ別名

    麻藻(《群芳譜》),邊箕萍(《綱目拾遺》),水百腳、槐瓢、水舌頭草(《上海常用中草藥》),大浮萍、包田麻(《貴州草藥》),馬萍、大魚萍(《福建中草藥》)。

    出處

    《綱目拾遺》

    來源

    為槐葉蘋科植物槐葉蘋全草。

    生境分布

    生于池沼、水田等處。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原形態(tài)

    一年生浮水草本。莖細長,橫走,有毛。葉有兩種,一種細長如根,垂生水中;一種浮在水面,綠色,羽狀排列于莖的兩側(cè)。葉片矩圓形,長8~12毫米,寬5~6毫米,先端圓,基部圓形或梢呈心形,全緣,上面淡綠色,側(cè)脈有刺毛,下面被棕色透明的毛茸。孢子果圓球形,4~8個叢生于根狀葉的基部,果內(nèi)生孢子囊,大孢子囊和小孢子囊分生于大小兩種孢子果內(nèi)。孢子期9~12月。

    性味

    ①《閩南民間草藥》:"苦,平。"

    ②《上海常用中草藥》:"辛,寒。"

    功能主治

    治勞熱,浮腫,疔瘡,濕疹,火燙傷。

    ①《上海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治癰腫疔毒,瘀血積痛。"

    ②《貴州草藥〉:"清熱,除濕,消腫。"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或煎湯熏洗。

    復(fù)方

    ①治虛勞熱:蜈蚣萍全草一至二兩(洗凈),甜瓜條半兩。上二藥攤放在小竹篩上,再將竹篩安燉鍋內(nèi)架空,蓋密,隔水燉一、二小時,令草液滴在鍋中,然后取服。(《閩南民間草藥》)

    ②治鼻疔:蜈蚣萍一大把。攙細絞汁,沖酒一杯,溫服,渣敷患處。(《北京中醫(yī)》(9):19,1954)

    ③治浮腫:大浮萍、三角風(fēng)、八角楓、臭牡丹、大血藤、小血藤各二至四兩。煮水蒸氣熏治。(《貴州草藥》)

    ④治濕疹:㈠鮮蜈蚣萍一至二兩。水煎服。㈡鮮蜈蚣萍、鮮細葉桉葉各適量。水煎湯洗。

    ⑤治赤游丹毒:鮮蜈蚣萍和食鹽少許搗爛,貼大椎穴,癥狀未減者加貼囟門,未見效者加貼臍中。

    ⑥治眉疔:鮮蜈蚣萍和蜜搗敷患處。

    ⑦治口唇疔:鮮蜈蚣萍和蟑螂肚二個,食鹽少許,搗敷患處。(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⑧治火燙傷:槐葉蘋炙存性,研末調(diào)油外敷。皮膚未破者,可用槐葉蘋全草加食鹽搗敷。(《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蜈蚣萍拼音注音Wú Gōnɡ Pínɡ別名

    麻薸、邊箕萍、長腳浮薸、百腳水草、水蜈蚣、大魚萍、馬萍、水百腳、水舌頭草、槐瓢、大浮萍、包田麻、槐葉草

    出處

    出自《貴州民間藥物》;1.《同壽錄》:蜈蚣萍,曬干,燒煙熏之一,則一切跳蚤、壁蟲皆除。

    2.《綱目拾遺》:蜈蚣萍,生溪間田港止水中,若流水則不生。形如蕨箕、中一莖,兩旁細葉攢對,似蜈蚣狀,故名。葉頗糙澀,不似澤萍之光澤。《綱目》水藻集解下,有馬藻葉亦對生,形亦微似,而實非一物,蓋藻可食,此則不可食,故主治辦別也?!度悍甲V》麻藻,萍之異種,長可指許,葉相對聯(lián)綴,不似萍之點點清輕也。按麻藻即今蜈

    來源

    藥材基源:為槐葉萍科植物槐葉萍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lvinia nutans (L,) All.[Marsileanutans 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鮮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水田、溪溝或靜水的水面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中南及西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漂浮植物。莖細長,橫生,被褐色節(jié)狀柔毛,無根。葉二型,3葉輪生,上面2葉漂浮水面,在莖兩側(cè)排列,形如槐葉,橢圓型至長圓形,長8-12mm,寬5-8mm,先端圓鈍,基部圓形或略成心形,全緣;中脈兩側(cè)各有15-20條側(cè)脈,每條側(cè)脈上有5-7束粗短毛;葉草質(zhì),上面綠色,滿布帶有束狀突起的短毛,下面灰褐色,被節(jié)狀粗短毛;另1葉細裂成須根狀的假根,密生有節(jié)的粗毛,懸垂于水中。孢子果4-8個,簇生于假根的基部,外被成束的疏短毛;大孢子果小,內(nèi)有少具短柄的大孢子囊,各含1個大孢子;小孢子果略大,內(nèi)有多數(shù)具長柄的小孢子囊,各有64個小孢子。孢子期9-12月。

    性狀

    性狀鑒別 莖細長,有毛。葉二型,一種細長如根;一種羽狀排列于莖的兩側(cè),葉片矩圓形,長8-12mm,寬5-6mm,圓鈍頭,基部圓形或稍心形,全緣,上面淡綠色,在側(cè)脈間有5-9個突起,其上生一簇粗短毛,下面灰褐色,生有節(jié)的粗短毛。根狀葉基部生出短小枝,枝上集生有大孢子果和小孢子果4-8枚。氣微,味辛。

    化學(xué)成分

    含數(shù)種痕量的金屬元素,其含量隨植物的生長階段及其營養(yǎng)狀況而變化,另含脂類241.0mg/g,其中中性脂(neutral lipid)占38.0%,糖脂(glycolipid)占43.5%,磷脂(phospholipid)占18.4%

    性味

    辛;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表;利水消腫;解毒。。主風(fēng)熱感冒;麻疹不透;浮腫,熱淋,小便不利;熱痢;痔瘡,癰腫療瘡;丹毒;腮腺炎,濕疹;燙火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復(fù)方

    ①治虛勞熱: 蜈蚣萍全草一至二兩(洗凈),甜瓜條半兩。上二藥攤放在小竹篩上,再將竹篩安燉鍋內(nèi)架空,蓋密,隔水燉一、二小時,令草液滴在鍋中,然后取服。(《閩南民間草藥》)②治鼻疔: 蜈蚣萍一大把。搗細絞汁,沖酒一杯,溫服,渣敷患處?!病侗本┲嗅t(yī)》(9):19,1954〕③治浮腫: 大浮萍、三角風(fēng)、八角楓、臭牡丹、大血藤、小血藤各二至四兩。煮水蒸氣熏治。 (《貴州草藥》)④治濕疹: 一、鮮蜈蚣萍一至二兩。水煎服。二、鮮蜈蚣萍、鮮細葉桉葉各適量。水煎湯洗。⑤治赤游丹毒: 鮮蜈蚣萍和食鹽少許搗爛,貼大椎穴,癥狀未減者加貼囪門,未見效看加貼臍中。⑥治眉疔: 鮮蜈蚣萍和蜜搗敷患處。⑦治口唇疔: 鮮蜈蚣萍和蟑螂肚二個,食鹽少許。搗敷患處。 (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⑧治火燙傷: 槐葉蘋炙存性,研末調(diào)油外敷。皮膚未破者,可用槐葉蘋全草加食鹽搗敷。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各家論述

    1.《上海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治癰腫癤毒,瘀血積痛。

    2.《貴州草藥》:清熱,除濕,消腫。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ā Bǎo Chá別名甘青衛(wèi)矛。英文名root of Przewalsk Euonymus出處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來源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八寶茶的帶翅枝。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onymus przewalskii Ma......
  • 拼音注音Bā Bǎo Zhèn Xīn Dān別名大葉沿階草、褐鞘沿階草來源百合科八寶鎮(zhèn)心丹Ophiopogon dracaenoides (Baker) Hook. f.,以小塊根入藥。生境分布云南、廣西。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定心安神,止......
  • 《中藥大辭典》:八月札拼音注音Bá Yuè Zhá別名燕蓄子(孟詵),畜蓄子、拿子(《本草拾遺》),桴棪子(《食性本草》),覆子(《日華子本草》),木通子(《本草匯言》),八月瓜(《分類草藥性》),八月炸(《南京民間藥草》),野毛蛋(《安徽......
  • 拼音注音Bá Yuè Zhà別名預(yù)知子、狗腰藤、八月瓜、八月扎、臘瓜來源本品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var.australis (Diels) Rehd. 和三葉木通Akebia......
  • 拼音注音Bá Yuè Guā別名牛腰子果、六月瓜、小八瓜、哪瓜、黃狗腎、木王瓜、八月果、野人瓜、刺藤果、牛懶袋果。來源藥材基源:為木通科植物五風(fēng)藤、寬葉八月瓜和小花八月瓜的果實。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Holboelliafargesi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