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小山豆根

    《全國中草藥匯編》:小山豆根別名

    山豆根[四川]

    來源

    防己科小山豆根Stephania elegans Hook. f. et Thoms.,以根入藥。

    生境分布

    四川。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止痛殺蟲。主治咽喉腫痛,牙痛,痔腫,腹痛下痢,咳嗽氣喘,驅(qū)蟯蟲,蛇咬傷,蜘蛛傷。

    用法用量

    1~3錢,水煎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小山豆根拼音注音Xiǎo Shān Dòu Gēn別名

    山豆根

    來源

    藥材基源:為防己科植物四川千金藤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ephania sutchuenensis H.S.Lo

    采收和儲藏:春、秋季采挖,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

    原形態(tài)

    四川千金藤 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主根條狀。莖枝纖細,有直紋,質(zhì)稍硬。葉互生;葉柄著生在距葉片基部約1cm處,長4-7cm,盾狀著生;葉片三角形,長6-10cm,寬5.5-9.5cm,先端有時鈍,基部近平截,全緣,兩面綠色,下面無毛;掌狀脈向上3條,向下4-5條,在葉下面明顯突起,網(wǎng)脈稍明顯,薄革質(zhì)?;ㄐ。瑔涡?,雌雄異株;雄株和雌株均為單傘形聚傘花序,腋生;雄花序總花序梗與葉柄近等長,細而直,頂端無小苞片,小聚傘花序4-8,簇生于花序梗末端,每個小聚傘花序有3-7朵花,具花梗;雄花:萼片6,綠色,排成2輪,卵圓形或卵形,先端尾狀漸尖,長1.7-2mm,其中尾狀部分長0.6-0.9mm;花瓣3,淡黃色,貝殼狀,長0.6-0.7mm,寬1-1.2mm,稍肉質(zhì);聚藥雄蕊與花瓣近等長;雌花:果序腋生,序梗長8-9cm。核果倒卵形,內(nèi)果皮長約7mm,背部有2行小橫肋雕紋,每行7-8條,胎座跡穿孔。

    歸經(jīng)

    肺;心;大腸經(jīng)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止痛;殺蟲。主咽喉腫痛;牙痛;腹痛;痔瘡腫痛;蛇蟲咬傷;蟯蟲病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蝙蝠拼音注音Biān Fú別名服翼(《爾雅》),天鼠、伏翼(《本經(jīng)》),飛鼠、老鼠、蟙蟔(《方言》),仙鼠(《爾雅》郭璞注),夜燕(《綱目》)出處《本經(jīng)》來源為蝙蝠科動物蝙蝠的全體。捕得后,去凈毛、爪、內(nèi)臟,風干或曬干。生境......
  • 拼音注音Biān Fú Cǎo別名蝴蝶草、飛錫草、月見羅藟草來源豆科蝙蝠草Christia vespertilionis (L. f.)Bahn. f. [Lourea vespertilionis (L.)Desv.; Hedysarum......
  • 拼音注音Biān Fú Gě別名蝙蝠藤(《澹寮試效方》),金絲釣葫蘆(《國藥的藥理學》),黃條香、防己葛、黃根(《中國藥植志》),野雞豆子(《吉林中藥手冊》),爬山秧子、山地瓜秧(《東北藥植志》),小葛香、楊柳子棵(《山東中藥》),光光喳、......
  • 拼音注音Biān Fú Gě Yè來源藥材基源: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dauricumDC.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nispermum dauricum DC.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
  • 拼音注音Biān Fú Gě Gēn別名狗葡萄根、磨石豆根(《吉林中藥手冊》),山花子根、光光葉根(《山東中藥》)。出處《中國藥植志》來源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莖。4~5月或8~10月間采挖,除去殘莖、須根及泥土,曬干。生境分布產(chǎn)河北、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