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小飛揚草

    《全國中草藥匯編》:小飛揚草拼音注音Xiǎo Fēi Yánɡ Cǎo別名

    細(xì)葉飛揚草、小乳汁草、蒼蠅翅

    來源

    為大戟科大戟屬植物千根草Euphorbia thymifolia L.,以全草入藥。夏、球采集全草,曬干備用。

    生境分布

    生于園地、路邊或山坡草地濕潤處。分布于福建、臺灣、湖南、廣西、廣東、云南等省區(qū)。

    原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長達(dá)15厘米,折斷有白色乳汁。莖纖細(xì),匍匐,多分枝,通常紅色,稍被毛。單葉對生,有短柄,葉片卵圓形至矩圓形,長4~8毫米,寬3~4毫米,先端圓鈍,基部偏斜,邊緣有極細(xì)鋸齒。夏日開淡紫色花,花單性,同株。杯狀傘花序單生或少數(shù)稀疏簇生于葉腋內(nèi);總苞陀螺狀,頂端5裂,裂片內(nèi)面被貼伏的短柔毛;腺體4,漏斗狀,有短柄及極小的白色花瓣狀附屬物;子房3室,花柱2,離生且頂端2裂。朔果卵狀三角形,有短柔毛。

    化學(xué)成分

    莖、葉含黃酮甙——芹甙(apiin)為5,7,4‘-三羥基黃酮-7-葡萄糖甙。

    性味

    微酸、澀,微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收斂止癢。細(xì)菌性痢疾,腸炎腹瀉,痔瘡出血;外用治濕疹,過敏性皮炎,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品煎水熏洗患處。

    復(fù)方

    1、細(xì)菌性痢疾:小飛揚草0.5~1兩。水煎,2次分服。

    2、小兒腹瀉:小飛揚草1斤,番石榴葉、山大顏各半斤,加水3000毫升,煎成2000毫升。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3~4次。重度脫水者要適當(dāng)輸液。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小飛揚草拼音注音Xiǎo Fēi Yánɡ Cǎo別名

    飛揚草(《嶺南采藥錄》),痢子草、乳汁草(《嶺南草藥志》),痢疾草(《廣東中藥》),細(xì)葉飛揚草、小乳汁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出處

    《生草藥性備藥》

    來源

    為大戟科植物千根草全草。夏、秋間采收,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野生于草地。分布廣東、福建、云南、貴州、臺灣等地。主產(chǎn)廣東。

    原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含白色乳汁。莖匍匐,多分枝,稍被毛,高不及15厘米,通常紅色。葉對生,橢圓形至矩圓形,長4~6毫米,很少達(dá)8毫米,寬2~4毫米,先端鈍,基部偏斜而截頭狀,邊緣有極小的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帶灰白色;葉柄甚短;托葉細(xì)小,生于葉柄基側(cè)。杯狀花序單生或少數(shù)聚傘狀排列于葉腋;幾無柄;總苞陀螺狀,淡紫色,長約1毫米;腺體4,漏斗狀;花單性,無花被;雌雄花同生于總苞內(nèi);雄花多數(shù),只具雄蕊1;雌花1,生于花序中央,子房3室,花柱2,離生且頂端2裂。蒴果有毛,卵狀三棱形,長1.5毫米許。種子有縱溝紋5~6條。花期夏季。

    性狀

    干燥全草長約13厘米左右,根小。莖細(xì)長,粗約1毫米,紅棕色,稍被毛,質(zhì)稍韌,中空。葉對生,多皺縮,灰綠色或稍帶紫色,花序生于葉腋,花小,干縮。有的帶有三角形的蒴果。

    性味

    酸澀,涼。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酸。"

    ②《嶺南采藥錄》:"酸苦,寒。"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淡微酸,涼。"

    ④《文山中草藥》:"味澀,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消腫,解毒。治瘧疾,痢疾,泄瀉,濕疹,乳癰,痔瘡。

    ①《生草藥性備要》:"治小兒飛癢瘡滿面頭耳,濃水淋漓,敷洗消腫毒。"

    ②《嶺南采藥錄》:"解胡滿藤毒。"

    ③《嶺南草藥志》:"內(nèi)清濕熱,外解濕毒。"

    ④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收斂止癢。治急性菌痢,腸炎,腹瀉,過敏性皮炎,濕疹,皮膚瘙庠。"

    ⑤《文山中草藥》:"收斂,止血,止癢。"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5錢~1兩(鮮者1~2兩);或搗汁煎。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復(fù)方

    ①治瘧疾:生乳汁草四兩,水煎,沖紅砂糖適量,在發(fā)作前二小時服。(《嶺南草藥志》)

    ②治痢疾:乳汁草一兩,老茶葉五錢。煎水,沖蜜糖服。(《嶺南草藥志》)

    ③治菌痢、腸炎:小飛揚草三至五錢。水煎服。(《文山中草藥》)

    ④治小兒急驚:乳汁草二兩,洗凈搗爛,合米泔水?dāng)噭?,去渣煎沸,沖蜜糖服。(《嶺南草藥志》)

    ⑤治皮膚瘙癢,皮炎,濕疹,痔瘡出血:小飛揚鮮品適量煎水洗患處。(《文山中草藥》)

    ⑥治乳癰:乳汁草和片糖搗爛敷患處,有消炎退腫之效。(《嶺南草藥志》)

    ⑦治纏腰蛇:乳汁草一撮,蒜草一只。搗爛,調(diào)冷開水涂患處。(《嶺南草藥志》)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升麻拼音注音Bái Shēnɡ Má來源薔薇科白升麻Spiraea japonica L. f. var. stellaris Rehd.,以根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微辛,涼。功能主治清熱解表。主治感冒,頭痛發(fā)燒......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及拼音注音Bái Jí別名白根、地螺絲、白雞兒、白雞娃、連及草、羊角七英文名RHIZOMA BLETILLAE來源本品為蘭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 Reichb. f.的干燥塊莖。夏、......
  • 拼音注音Bái Yè Bù Fān別名白地紫菀、大火草、牛耳朵火草、小一支箭、白頭翁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鉤苞大丁草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erbera delauayi Franch. [G. hen-ryi Dunn]采收和儲藏:......
  • 拼音注音Bái Yè Cì Gēn出處福建來源為胡頹子科植物福建胡頹子的根。生境分布生于山野。分布福建、臺灣一帶。原形態(tài)福建胡頹子,又名:椬梧。常綠直立灌木,高1~2米。枝具長棘刺,幼枝被褐色鱗片。葉亞革質(zhì),倒卵形至卵狀矩圓形,長3~4.5......
  • 《中藥大辭典》:白葉火草拼音注音Bái Yè Huǒ Cǎo別名拿戛千里光、白背艾,火門艾、大葉艾、滿山香(《廣西藥植名錄》),大白葉子火草(《云南思茅中草藥選》)。出處《云南思茅中草藥選》來源為菊科植物白千里光的根或全草。夏、秋采收,洗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