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雄黃豆

    《全國中草藥匯編》:雄黃豆拼音注音Xiónɡ Huánɡ Dòu別名

    臘腸豆、排錢豆

    來源

    豆科雄黃豆Cassia javanica L. var. indo-chinensis Gagnep.,以果實(shí)入藥。

    生境分布

    云南。

    性味

    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理氣潤(rùn)腸。主治胃痛,瘧疾,感冒,麻疹,水痘,便秘。

    用法用量

    2~3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雄黃豆拼音注音Xiónɡ Huánɡ Dòu別名

    臘腸豆、排錢豆

    出處

    《云南巴茅中草藥選》

    來源

    為豆科植物雄黃豆果實(shí)。秋、冬采。炒后用。

    生境分布

    多為栽培。分布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喬木。羽狀復(fù)葉,小葉4~8對(duì),卵形或橢圓形,長(zhǎng)6~12厘米,寬3~5厘米,兩面有柔毛?;ǖt色,呈總狀花序,下垂。果圓柱形,成熟時(shí)褐色,長(zhǎng)30~60厘米,直徑2~3厘米,內(nèi)有十幾粒黃色、有硫黃味的扁圓形種子。

    性味

    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理氣潤(rùn)腸。治胃痛,瘧疾,感冒,麻疹,水痘,便秘。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3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Lè Yuǎn別名白茨葉(《分類草藥性》),白竻花葉(《福建中草藥》)。出處《生草藥性備要》來源為五加科植物白竻的嫩枝葉。全年可采。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刺三甲“條。性味《本草求原》:“苦辛,微寒。“功能主治治癰腫,療瘡,疥癩,......
  • 拼音注音Bái Lè Zhī Yè別名白茨葉、白勒遠(yuǎn)英文名Acanthopanox trifoliatus (L.)Merr.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白簕的嫩枝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
  • 拼音注音Bái Fěn Jué別名小蕨萁來源蕨類中國蕨科華北粉背蕨Aleuritopteris kuhnii (Milde)Ching,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東北、內(nèi)蒙古、河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河南、四川、貴州、云南。性味苦,寒。功能......
  • 拼音注音Bái Fěn Ténɡ別名獨(dú)腳烏桕、夜?fàn)颗?、白面水雞、青龍跌打、山葫蘆、山雞蛋、飛龍接骨來源為葡萄科白粉藤屬植物白粉藤Cissus modecoides Planch. var. subintegra Gagnep.,以根、藤、葉......
  • 拼音注音Bái Fěn Dié別名白蝴蝶、粉蝶、菜白蝶英文名White butterfly出處始載于《中國藥用動(dòng)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粉蝶科動(dòng)物白粉蝶成蟲的全體。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ieris rapae (Linnaeus )采收和儲(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