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鴉片

    《中藥大辭典》:鴉片拼音注音Yā Piàn別名

    底野迦(《唐本草》),阿片、阿芙蓉(《綱目》),亞片(《隨息居飲食譜》)。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罌粟科植物罌粟果實中的液汁凝固而成。通常于果實充分成長而尚未成熟,果皮仍為綠色或稍現(xiàn)黃色時(此時乳汁中嗎啡含量最高),用利刀或特制的鋸齒切傷器,于晴天傍晚,淺割果皮(直割或斜割),將散布于果皮部組織中的乳汁管切斷,白色乳汁即自割縫滲出成滴狀,于空氣中漸由微紅色變成棕色,并逐漸凝固成粘稠狀物,翌晨用涂油的竹篦或竹刀刮取,每一果實可刮取鴉片3~4次。刮得的鴉片,以罌粟葉包裹,置暗處陰干。

    原形態(tài)

    植物形態(tài)詳"罌粟"條。

    性狀

    鴉片形狀不一,有成圓球形、餅形、磚塊或不規(guī)則形,棕色或黑色,帶蠟質(zhì),外部往往附有罌粟葉或紙片。新鮮時質(zhì)軟,貯藏日久,則漸變堅硬。臭特異,帶麻醉性,味極苦而特異。

    毒性

    應用嗎啡后的不良反應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便秘、尿急而又排尿困難、出汗、膽絞痛等,但最危險者為呼吸抑制。急性嗎啡中毒有三大特征,即昏睡、瞳孔縮小及呼吸抑制。呼吸可慢至每分鐘2~4次,并可見潮式呼吸。病人發(fā)紺。嗎啡對脊髓有興奮作用,嬰兒中毒可能出現(xiàn)驚厥,但強直型罕見。血壓在中毒初期正常,但如缺氧不矯正則可續(xù)發(fā)休克。新生兒對嗎啡有很大的敏感性,顯因其呼吸中樞尚未穩(wěn)定之故,也可能由于其藥酶系統(tǒng)尚未發(fā)展完全而對嗎啡的解毒能力尚很不夠。一般規(guī)定出生后6個月以內(nèi)禁用嗎啡。甲狀腺機能不足者,小量嗎啡即可致中毒,故亦禁用。

    慢性中毒即嗎啡癮,已如上述。

    可待因毒性較嗎啡少得多而且很輕,如輕度便秘,惡心與嘔吐也很罕見,一般不見抑制呼吸的現(xiàn)象。罌粟堿口服毒性甚低,但靜脈注射可致心律障礙而死亡,必須稀釋后緩緩注射。那可汀則無明顯毒性。

    嗎啡口服或皮下注射吸收俱好,但口服吸收較慢,故效果也較差。吸收后,僅10%在體內(nèi)破壞,90%排出體外,主要通過腎臟,其中結(jié)合的嗎啡較游離的嗎啡至少要多5倍。結(jié)合的過程主要在肝中進行。乳腺可有小量排泄,故須注意到嬰兒中毒之可能性。嗎啡容易透過胎盤進入胎兒的血液循環(huán),孕婦、產(chǎn)婦不宜應用??纱蛟谖改c道的吸收與嗎啡相似。吸收后部分在肝內(nèi)脫去酚羥處的甲基,變成嗎啡,脫下的甲基氧化成CO2從肺排出。另有部分可待因被脫去N上的甲基。在體內(nèi)變化后多從尿排出。游離體和結(jié)合體同時存在。罌粟堿于各種途徑給藥時均有效,但其作用短暫,消除也很快。用藥后無論組織中、尿或糞中均找不到本品,可能在體內(nèi)全部破壞。那可汀口服也易吸收。

    化學成分

    鴉片總生物堿含量10~25%,主要以邁康酸鹽形式存在。日本產(chǎn)鴉片生物堿主要有嗎啡5~24%、那可汀4~7%、可待因0.4~1%、蒂巴岡0.4~0.8%、罌粟堿0.4~0.7%、那碎因0.2~0.5%,此外尚有可旦民堿、可他寧、隱品堿、格鬧莨菪品、氫化可他寧、蘭棱品、勞丹尼定、勞丹寧、勞丹素、邁康定、罌粟殼堿、尼奧品、氧化那可汀、罌粟胺、紫鴉片堿、偽嗎啡、麗春花定堿、鴉片黃。

    鴉片中還發(fā)現(xiàn)有斯氏紫堇堿,d-異波爾定堿、異種荷包牡丹堿、異紫堇杷明堿、羥鏈霉素、7-氧二氫蒂巴因、紫堇塊莖堿、木蘭花堿、黃連堿、小檗堿、血根堿、粉綠罌粟堿、罌粟紅堿B、罌粟紅堿C、N-甲基-14-o-去甲基表紫鴉片堿、杷拉烏定堿及6-甲基可待因等生物堿。

    鴉片尚含有邁康寧、豆甾醇、環(huán)木波蘿烯酮、環(huán)鴉片甾烯酮、環(huán)木波蘿烯酮酯及環(huán)鴉片甾烯酮酯、β-谷甾醇、C27-C35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環(huán)木波蘿烯醇、環(huán)鴉片甾烯醇、10-廿九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單棕櫚酸酯。

    藥理作用

    鴉片中含二十多種生物堿,但臨床常用的只有嗎啡、可待因、罌粟堿和那可汀四種,其他生物堿皆含量低微,對鴉片的作用無所影響。

    ①鎮(zhèn)痛作用

    嗎啡有顯著的鎮(zhèn)痛作用,并有高度選擇性,鎮(zhèn)痛時,不但病人的意識未受影響,其他感覺亦存在。對持續(xù)性疼痛(慢性痛)效力勝過其對間斷性的銳痛。如增加劑量對銳痛亦有效。其鎮(zhèn)痛原理除提高痛閾外,對疼痛反應的改變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用嗎啡后,痛刺激雖照舊感覺到,但象緊張、恐懼、退縮等普通應有的反應卻已消失,病人"痛而不苦"。經(jīng)常伴隨疼痛的不愉快情緒若被取消,疼痛也就較易耐受??纱虻逆?zhèn)痛作用約為嗎啡的1/4。

    ②催眠作用

    嗎啡有催眠作用,但睡眠淺而易醒,不能視為真正的催眠藥??纱騽t并不導致睡眠。

    ③呼吸抑制與鎮(zhèn)咳作用

    嗎啡對呼吸中樞有高度選擇性抑制作用,在低于鎮(zhèn)痛的劑量時,對呼吸已有抑制。這時,呼吸中樞對CO2的敏感性降低,可用,于治療呼吸困難(心臟性哮喘)。呼吸抑制的最先表現(xiàn)為頻率減少,此時由于深度加大的代償作用,換氣量尚無影響。中毒時由于抑制加深,頻率減少太甚,則呼吸的深度加大亦不能代償,而出現(xiàn)嚴重的缺氧。呼吸中樞麻痹為嗎啡中毒的直接致死原因。可待因?qū)粑种频淖饔眠h較嗎啡為輕。

    在嗎啡的作用下,頸動脈體的化學感受器反應性提高,這是呼吸抑制造成缺氧的結(jié)果。嗎啡中毒時,呼吸的維持有賴于缺氧對化學感受器的刺激。此時若吸入純氧或高濃度的氧,可使自動呼吸立即停止,故給氧時應行人工呼吸。罌粟堿能作用于頸動脈竇與主動脈體化學感受器而有輕度興奮呼吸的作用,但在治療上無大意義。

    嗎啡的止咳作用也很強,主要由于對咳嗽中樞的抑制。止咳所需的劑量比止痛小,例如嗎啡2~4毫克即可產(chǎn)生顯著止咳作用,而止痛則需5~15毫克??纱蜴?zhèn)咳作用不及嗎啡強,但已夠滿意,而又沒有嗎啡的許多缺點(成癮性強、易致便秘、抑制呼吸等),所以為最常用的鎮(zhèn)咳藥。那可汀具有與可待因相等的鎮(zhèn)咳作用,但無其他中樞抑制作用,不會產(chǎn)生精神或肉體的依賴性,亦不抑制呼吸,對動物,大量時反有興奮呼吸的作用。

    ④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治療劑量對臥位病人的血壓、心率及節(jié)律無甚作用,對血管運動中樞也無明顯影響。但可發(fā)生體位性低血壓。嗎啡有舒張外周小血管及釋放組織胺的作用。血容量減少的病人應用嗎啡易引起低血壓,嗎啡與吩噻嗪類藥物合用對呼吸抑制有協(xié)同作用,并有引起低血壓的危險。肺心病人應用嗎啡曾有引起死亡的報告,必須注意。

    罌粟堿能松弛各種平滑肌,尤其是大動脈平滑?。òü跔顒用}、腦動脈、外周動脈及肺動脈),當存在痙攣時,松弛作用更加顯著??捎糜谕庵軇用}或肺動脈栓塞。對狗有長時間舒張冠狀血管及增加冠脈流量的作用,但因其表現(xiàn)正性肌力及收縮壓降低的作用,故并不足以防止心絞痛。大劑量可抑制心肌傳導及延長不應期,治療量對心電圖無明顯影響,高劑量可防止氯仿-腎上腺素引起的心臟顫動。

    那可汀也能抑制平滑肌及心肌,但在止咳劑量時,這些作用并不出現(xiàn)。

    ⑤對消化道及其他平滑肌器官的作用

    嗎啡可致便秘,主要由于胃腸道及其括約肌張力提高,加上消化液分泌減少和便意遲鈍,因而使胃腸道內(nèi)容物向前推進的運動大大延緩。治療量嗎啡使膽道壓力顯著增加,病人感覺上腹不適,甚則發(fā)生膽絞痛。膽道痙攣時不宜使用(或與解痙藥物同用),嗎啡能使奧狄氏括約肌收縮,阻止排空,因而提高管內(nèi)壓??纱蛞种颇c蠕動的作用遠弱于嗎啡,不易引起便秘。

    雖然大量嗎啡可使支氣管收縮,但在治療量時則罕有發(fā)生,在支氣管性哮喘發(fā)生期間有應用嗎啡致死的報告,故禁用嗎啡。

    罌粟堿能抑制腸平滑肌但作用很弱,也不能消除嗎啡引起的膽管痙攣,對于醋甲膽堿引起的哮喘(人)也無效。

    嗎啡還有顯著的縮瞳作用,可作為嗎啡中毒時診斷依據(jù)之一。

    ⑥其他

    反復應用嗎啡后可產(chǎn)生耐受性,但只有中樞抑制作用有耐受性,如鎮(zhèn)痛、催眠、抑制呼吸等,其興奮作用以及其對瞳孔、平滑肌等作用則無耐受性。故有嗎啡癮的人經(jīng)常便秘、瞳孔縮小。一般連續(xù)服用2~3星期后即產(chǎn)生耐受性。停藥后耐受性于數(shù)天至兩個星期以內(nèi)消失。如再用,第2次耐受性產(chǎn)生更快。獲得耐受性的癮者,劑量可用到普通治療量之20~200倍,甚至有1日用至5克而不中毒者。耐受性的產(chǎn)生大概由于某些神經(jīng)組織對嗎啡的敏感性降低所致。

    凡連續(xù)服用嗎啡2周以上,即可成嗎啡患者,有時連服數(shù)日即可成癮。成癮后,患者于每次服用后即出現(xiàn)欣快癥(欣快癥為一種情緒上的變化,患者處在一種特殊的"愉快"狀態(tài)中,無憂無慮,對精神上和肉體上的痛苦聽之任之,漠不關(guān)心。此種特殊的"愉快"狀態(tài)為導致成癮的重要原因。在嗎啡的欣快癥中正確判斷和推理的能力還存在,同時對其個人的舉動和行為的批判態(tài)度也完全保存,運動機能也無障礙,其表現(xiàn)為喜孤寂,沉醉于幻想之中)。如到時得不到嗎啡,則5~8小時后即呈現(xiàn)嚴重戒斷癥狀。癮者非常萎靡,有興奮狀態(tài),其程度可達到陣發(fā)性的哭泣與叫喊,不斷乞求給予嗎啡。連打呵欠與噴嚏,涕淚交流,冷汗淋漓。也可發(fā)生嘔吐與腹瀉。不能睡眠。如此持續(xù)2~3天后,大部分癥狀始可消退。有時亦有循環(huán)虛脫與意識喪失。如給以足量嗎啡,則所有戒斷現(xiàn)象立即消失。嗎啡癮的戒斷治療比較困難,并且容易復發(fā)。

    可待因的"欣快"癥與成癮性均很低。罌粟堿與那可汀沒有成癮性。

    歸經(jīng)

    入肺、腎、大腸經(jīng)。

    ①《得配本草》:"入足少陰經(jīng)。"

    ②《本草求真》:"入命門。"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陽明、少陰經(jīng)。"

    性味

    苦,溫,有毒。

    ①《唐本草》:"味辛苦,平。"

    ②《綱目》:"酸澀,溫,微毒。"

    注意

    有成癮性,不宜長期持續(xù)應用。肝功能有嚴重減損、肺原性心臟病、支氣管哮喘以及有濕熱積滯疾患和嬰兒、哺乳期婦女均忌服。

    功能主治

    斂肺,止咳,澀腸,止痛。治久咳,久瀉,久痢,脫肛,心腹筋骨諸痛。

    ①《唐本草》:"主百病中惡,客忤邪氣,心腹積聚。"

    ②《綱目》:"瀉痢脫肛不止,能澀丈夫精氣。"

    ③《本草求原》:"性同于粟殼,而止痢止痛行氣之效尤勝。"

    ④王殿翔《生藥學》:"用于失眠為催眠藥;神經(jīng)痛、月經(jīng)痛、胸絞痛、腸絞痛等為鎮(zhèn)痛藥。"

    用法用量

    內(nèi)服:入丸、散,0.5~1分。

    復方

    ①治久?。喊④饺匦《乖S,空心溫水化下,日一服。忌蔥,蒜,漿水。若渴,飲蜜水解之。(《醫(yī)林集要》)

    ②治痢疾:木香、黃連、白術(shù)、鴉片各等分。研細末,搗飯粒為丸。隨用大小,每服壯者各用一分,老稚只用半分,服時在空心或覺腹饑,用米湯送下。最忌酸物酒醋,生冷油膩。若渴亦只用米湯略飲之,不可茶湯太過,三日過,俱不忌。(《攝生眾妙方》)

    各家論述

    ①《本草經(jīng)疏》:"阿芙蓉,其氣味與粟殼相同,而此則止痢之功尤勝,故小兒痘瘡行漿時泄瀉不止,用五厘至一分,未有不愈,他藥莫逮也。"

    ②《本草求真》:"阿芙蓉,氣味與粟殼相似,而酸澀更甚。用阿芙蓉一分,糯米飯搗作三丸,通治虛寒百病,凡瀉痢脫肛,久痢虛滑,用一、二分,米飲送下,其功勝于粟殼。"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鴉片拼音注音Yā Piàn別名

    阿片、阿芙蓉。

    英文名Opium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罌粟科植物罌粟Papaver somniferum L.果實中的液汁經(jīng)干燥而得。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paver somniferum L.

    采收和儲藏:一般于罌粟蒴果近成熟,果皮由綠轉(zhuǎn)黃而呈顯蠟被,產(chǎn)量及嗎啡含量最高時采收。采時用利刀或特制的鋸齒切傷器,于晴天傍晚,淺割果皮(直割或斜割),將散布于果皮 部組織中的乳汁管切斷,即有白色乳汁自割縫滲出成滴狀,暴露于空氣中后則由白色轉(zhuǎn)為微紅色和棕色,并逐漸凝固成粘稠狀物,翌晨用徐油的竹蔑或竹刀刮取,每枚果實可采取3-4次。刮得的鴉片,以罌粟葉包裹,置暗處陰干。

    原形態(tài)

    罌粟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60cm,栽培者可達1.5m。無毛,或在植物體下部與總花梗上具極少的剛毛,有乳狀液計。根通常單生,垂直。莖直立,不分枝,無毛,具白粉。葉互生,無托葉;莖下部的葉有短柄,上部的葉無柄,抱于莖上;葉片長5-30cm,寬3-20cm,朱端漸尖或鈍,基部心形,葉脈明顯,略突起,邊緣為不整齊的波狀鋸齒,兩面無毛,被白粉成灰綠色?;▎我唬斏?,常下垂,具長柄,花梗長可達25cm,無毛或稀具極流的剛毛;萼片2,長橢圓形或闊印形,綠色,邊緣膜質(zhì),早落;花瓣4,有時為重瓣,近圓形或近扇形,長4-7cm,寬3-7cm,邊緣淺波狀或各種分裂,白色、粉紅色、紅色至紫色;雄蕊多數(shù),生于子房的周圍,花絲纖細,白色,花藥黃色,2室縱裂;雌蕊1,于房長方卵圓形,無毛,l室,胚珠多數(shù),著生于倒膜胎座上,無花柱,柱頭5-18枚,輻射狀排列,成扁盤狀。蒴果球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4-7cm,直徑4-5cm,無毛,成熟時外皮黃褐色或淡褐色,孔裂。種子多數(shù),細小,腎形,直徑0.5-1cm,表面粗蜂窩狀,灰褐色?;ㄆ?-6月,果期6-8月。

    性狀

    性狀鑒別 本品形狀不一,圓球形、餅形、磚塊狀或不規(guī)則形,棕色或黑色,帶有錯質(zhì),外面往往覆有罌粟葉或紙片。新鮮時質(zhì)軟,具可塑性,貯藏日久,則漸變硬而脆。內(nèi)部呈顆粒狀或平滑狀,紅褐色,常綴有色較淡的部分,稍有光澤具特異,帶麻醉性,味極苦而特異。

    毒性

    應用嗎啡后的不良反應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便秘、尿急而又排尿困難、出汗、膽絞痛等,但最危險者為呼吸抑制。急性嗎啡中毒有三大特征,即昏睡、瞳孔縮小及呼吸抑制。呼吸可慢至每分鐘2-4次,并可見潮式呼吸。病人發(fā)紺。嗎啡對脊髓有興奮作用,嬰兒中毒可能出現(xiàn)驚厥,但強直型罕見。血壓在中毒初期正常,但如缺氧不矯正則可續(xù)發(fā)休克。新生兒對嗎啡有很大的敏感性,顯因其呼吸中樞尚未穩(wěn)定之故,也可能由于其藥酶系統(tǒng)尚未發(fā)展完全而對嗎啡的解毒能力尚很不夠。一般規(guī)定出生后6個月以內(nèi)禁用嗎啡。甲狀腺機能不足者,小量嗎啡即可致中毒,故亦禁用。慢性中毒即嗎啡癮,已如上述??纱蚨拘暂^嗎啡少得多而且很輕,如輕度便秘,惡心與嘔吐也很罕見,一般不見抑制呼吸的現(xiàn)象。罌粟堿口服毒性甚低,但靜脈注射可致心律障礙而死亡,必須稀釋后緩緩注射。那可汀則無明顯毒性。嗎啡口服或皮下注射吸收俱好,但口服吸收較慢,故效果也較差。吸收后,僅10%在體內(nèi)破壞,90%排出體外,主要通過腎臟,其中結(jié)合的嗎啡較游離的嗎啡至少要多5倍。結(jié)合的過程主要在肝中進行。乳腺可有小量排泄,故須注意到嬰兒中毒之可能性。嗎啡容易透過胎盤進入胎兒的血液循環(huán),孕婦、產(chǎn)婦不宜應用??纱蛟谖改c道的吸收與嗎啡相似。吸收后部分在肝內(nèi)脫去酚羥處的甲基,變成嗎啡,脫下的甲基氧化成CO2從肺排出。另有部分可待因被脫去N上的甲基。在體內(nèi)變化后多從尿排出。游離體和結(jié)合體同時存在。罌粟堿于各種途徑給藥時均有效,但其作用短暫,消除也很快。用藥后無論組織中、尿或糞中均找不到本品,可能在體內(nèi)全部破壞。那可汀口服也易吸收。

    化學成分

    主合大量生物堿,大多與袂康酸(meconicacid)結(jié)合成鹽而存在,已確證的有:嗎啡(morphine),可待因(codeine),β-可待因(β-cedeine)[即是尼奧品(neopine)],蒂巴因(thebaine),罌粟堿(papaverine),右旋的和消旋的網(wǎng)葉番荔枝堿(reticuline), 杷拉烏定堿(palaudine),消旋半日花酚堿(laud-nine),半日花酚堿(laudanidine),半日花酚堿甲醚(laudanosine),亞美罌粟堿(armepavine),可旦民堿(codamine),那碎因(narceine),α-及β-那可?。╪arcotine),罌粟殼堿(narcoto-line),原阿片堿(protopine),隱品堿(cryptopine),別隱品堿(allocryptopine)],右旋四氫非洲防已堿(tetrahydroco-lumbanine)[即是異紫堇杷明堿(isocorypalmine)],左旋斯氏紫重堿(scoulerine),消旋異種荷包牡丹堿(coreximine),左旋光干金藤定堿(stepholidine),異波爾定堿(isoboldine),罌粟紅堿(papaverrubine)B、C、D、E,粉綠罌粟堿(glaudine),氫化可他寧堿(hydrocotarnine)等。還含環(huán)鴉片甾烯醇(cyclolau-denol),胡蘿卜甙(daucosterol),右旋-10-二十九醇(10-nona-cosanol),環(huán)木菠蘿烯醇(cycloartenol)以及卵磷脂(lecithin),腦磷脂(cephalin)等。

    藥理作用

    鴉片中含二十多種生物堿,但臨床常用的只有嗎啡、可待因、罌粟堿和那可汀四種,其他生物堿皆含量低微,對鴉片的作用無所影響。

    1.鎮(zhèn)痛作用:嗎啡有顯著的鎮(zhèn)痛作用,并有高度選擇性,鎮(zhèn)痛時,不但病人的意識未受影響,其他感覺亦存在。對持續(xù)性疼痛(慢性痛)效力勝過其對間斷性的銳痛。如增加劑量對銳痛亦有效。其鎮(zhèn)痛原理除提高痛閾外,對疼痛反應的改變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用嗎啡后,痛刺激雖照舊感覺到,但象緊張、恐懼、退縮等普通應有的反應卻已消失,病人病而不苦。經(jīng)常伴隨疼痛的不愉快情緒若被取消,疼痛也就輕易耐受??纱虻逆?zhèn)痛作用約為嗎啡的l/4。

    2.催眠作用:嗎啡有催眠作用,但睡眠淺而易醒,不能視為真正的催眠藥??纱騽t并不導致睡眠。

    3.呼吸抑制與鎮(zhèn)咳作用:嗎啡對呼吸中樞有高度選擇性抑制作用,在低于鎮(zhèn)痛的劑量時,對呼吸已有抑制。這時,呼吸中樞對CO2的敏感性降低,可用于治療呼吸困難(心臟性哮喘)。呼吸抑制的最先表現(xiàn)為頻率減少,此時由于深度加大的代償作用,換氣量尚無影響。中毒時由于抑制加深,頻率減少太甚,則呼吸的深度加大亦不能代償,而出現(xiàn)嚴重的缺氧。呼吸中樞麻痹為嗎啡中毒的直接致死原因??纱?qū)粑种频淖饔眠h較嗎啡為輕。在嗎啡的作用下,頸動脈體的化學感受器反應性提高,這是呼吸抑制造成缺氧的結(jié)果。嗎啡中毒時,呼吸的維持有賴于缺氧對化學感受器的刺激。此時若吸入純氧或高濃度的氧,可使自動呼吸立即停止,故給氧時應行人工呼吸。罌粟堿能作用于頸動脈竇與主動脈體化學感受器而有輕度興奮呼吸的作用,但在治療上無大意義。嗎啡的止咳作用也很強,主要由于對咳嗽中樞的抑制。止咳所需的劑量比止痛小,例如嗎啡2-4mg即可產(chǎn)生顯著止咳作用,而止痛則需5-15mg??纱蜴?zhèn)咳作用不及嗎啡強,但巳夠滿意,而又沒有嗎啡的許多缺點(成癮性強、易致便秘、抑制呼吸等),所以為最常用的鎮(zhèn)咳藥。那可汀具有與可待因相等的鎮(zhèn)咳作用,但無其他中樞抑制作用,不會產(chǎn)生精神或肉體的依賴性,亦不抑制呼吸,對動物,大量時反有興奮呼吸的作用。

    4.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治療劑量對臥位病人的血壓、心率及節(jié)律無甚作用,對血管運動中樞也無明顯影響。但可發(fā)生體位性低血壓。嗎啡有舒張外周小血管及釋放組織胺的作用。血容量減少的病人應用嗎啡易引起低血壓,嗎啡與吩噻嗪類藥物合用對呼吸抑制有協(xié)同作用,并有引起低血壓的危險。肺心病人應用嗎啡曾有引起死亡的報告,必須注意。罌粟堿能松弛各種平滑肌,尤其是大動脈平滑肌(包括冠狀動脈、腦動脈、外周動脈及肺動脈),當存在痙攣時,松弛作用更加顯著??捎糜谕庵軇用}或肺動脈栓塞。對狗有長時間舒張冠狀血管及增加冠脈流量的作用,但因其表現(xiàn)正性肌力及收縮壓降低的作用,故并不足以防止心絞痛。大劑量可抑制心肌傳導及延長不應期,治療量對心電圖無明顯影響,高劑量可防止氯仿-腎上腺素引起的心臟顫動。那可汀也能抑制平滑肌及心肌,但在止咳劑量時,這些作用并不出現(xiàn)。

    5.對消化道及其他平滑肌器官的作用:嗎啡可致便秘,主要由于胃腸道及其括約肌張力提高,加上消化液分泌減少和便意遲鈍,因而使胃腸道內(nèi)容物向前推進的運動大大延緩。治療量嗎啡使膽道壓力顯著增加,病人感覺上腹不適,甚則發(fā)生膽絞痛。膽道痙攣時不宜使用(或與解痙藥物同用),嗎啡能使奧狄氏括約肌收縮,阻止排空,因而提高管內(nèi)壓??纱蛞种颇c蠕動的作用遠弱于嗎啡,不易引起便秘。雖然大量嗎啡可使支氣管收縮,但在治療量時則罕有發(fā)生,在支氣管性哮喘發(fā)生期間有應用嗎啡致死的報告,故禁用嗎啡。罌粟堿能抑制腸平滑肌但作用很弱,也不能消除嗎啡引起的膽管痙攣,對于醋甲膽堿引起的哮喘(人)也無效。嗎啡還有顯著的縮瞳作用,可作為嗎啡中毒時診斷依據(jù)之一。

    6.其他:反復應用嗎啡后可產(chǎn)生耐受性,但只有中樞抑制作用有耐受性,如鎮(zhèn)痛、催眠、抑制呼吸等,其興奮作用以及其對瞳孔、平滑肌等作用則無耐受性。故有嗎啡癮的人經(jīng)常便秘、瞳孔縮小。一般連續(xù)服用2-3星期后即產(chǎn)生耐受性。停藥后耐受性于數(shù)天至兩個星期以內(nèi)消失。如再用,第2次耐受性產(chǎn)生更快。獲得耐受性的癮者,劑量可用到普通治療量之20-200倍,甚至有1日用至5g而不中毒者。耐受性的產(chǎn)生大概由于某些神經(jīng)組織對嗎啡的敏感性降低所致。凡連續(xù)服用嗎啡2周以上,即可成嗎啡癮者,有時連服數(shù)日即可成癮。成癮后,患者于每次服用后即出現(xiàn)欣快癥(欣快癥為一種情緒上的變化,患者處在一種特殊的愉快狀態(tài)中,無憂無慮,對精神上和肉體上的痛苦聽之任之,漠不關(guān)心。此種特殊的愉快狀態(tài)為導致成癮的重要原因。在嗎啡的欣快癥中正確判斷和推理的能力還存在,同時對其個人的舉動和行為的批判態(tài)度也完全保存,運動機能也無障礙。其表現(xiàn)為喜孤寂,沉醉于幻想之中)。如到時得不到嗎啡,則5-8小時后即呈現(xiàn)嚴重戒斷癥狀。癮者非常萎靡,有興奮狀態(tài),其程度可達到陣發(fā)性的哭泣與叫喊,不斷乞求給予嗎啡。連打呵欠與噴嚏,涕淚交流,冷汗淋漓。也可發(fā)生嘔吐與腹瀉。不能睡眠。如此持續(xù)2-3天后,大部分癥狀始可消退。有時亦有循環(huán)虛脫與意識喪失。如給以足量嗎啡,則所有戒斷現(xiàn)象立即消失。嗎啡癮的戒斷治療比較困難,并且容易復發(fā)??纱虻男揽彀Y與成癮性均很低。罌粟堿與那可汀沒有成癮性。

    鑒別

    理化鑒別 (1)取本品0.02g,加氯仿3ml及氨試液0.5ml,振搖10min,分取氯仿層,濾過,濾液置于水浴上,蒸發(fā)至干,殘渣滴加甲醛硫酸溶液2滴,溶液現(xiàn)赤紫色,漸變紫色。(檢查嗎啡、可待因)(2)取本品0.1g,加水5ml,振搖5min后,濾過。濾液加羥胺鹽酸溶液(3→10)1ml及三氯化鐵試液1滴,振搖時,溶液現(xiàn)赤褐色。(檢查罌粟酸)

    歸經(jīng)

    肺;腎;大腸經(jīng)

    性味

    苦;溫;有毒

    注意

    有成癮性,不宜長期持續(xù)應用。肝功能有嚴重減損、肺原性心臟病、支氣管哮喘以及有濕熱積滯疾患和嬰兒、哺乳期婦女均忌服。

    功能主治

    澀腸;止痛;鎮(zhèn)咳。主心腹痛;久瀉;久痢;咳嗽無痰

    用法用量

    內(nèi)服:入丸、散,0.15-0.3g。

    復方

    ①治久?。喊④饺匦《乖S,空心溫水化下,日一服。忌蔥蒜漿水。若渴,飲蜜水解之。(《醫(yī)林集要》)②治痢疾:木香、黃連、白術(shù)、鴉片各等分。研細末,搗飯粒為丸。隨用大小,每服壯者各用一分,老稚只用半分,服時在空心或覺腹饑,用米湯送下。最忌酸物酒醋,生冷油膩。若渴亦只用米湯略飲之,不可茶湯太過,三日過,俱不忌。(《攝生眾妙方》)

    各家論述

    1.《本草經(jīng)疏》:阿芙蓉,其氣味與粟殼相同,而此則止痢之功尤勝,故小兒痘瘡行漿時泄瀉不止,用五厘至一分,未有不愈,他藥莫逮也。

    2.《本草求真》:阿芙蓉,氣味與粟殼相似,而酸澀更甚。用阿芙蓉一分,糯米飯搗作三丸,通治虛寒百病,凡瀉痢脫肛,久痢虛滑,用一、二分,米飲送下,其功勝于粟殼。

    3.《唐本草》:主百病中惡,客忤邪氣,心腹積聚。

    4.《綱目》:瀉痢脫肛不止,能澀丈夫精氣。

    5.《本草求原》:性同于粟殼,而止痢止痛行氣之效尤勝。

    6. 王殿翔《生藥學》:用于失眠為催眠藥;神經(jīng)痛、月經(jīng)痛、胸絞痛、腸絞痛等為鎮(zhèn)痛藥。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Hè Jūn來源藥材基源:為多孔菌科真菌東方栓菌的子實體。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rametes orentalis (Yasuda)Imaz.[Polystictus orientalis Yasuda]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
  • 拼音注音Bái Hè Ténɡ別名白面水雞(《陸川本草》),白背絲綢(《生草藥手冊》),白底絲綢(《嶺南草藥志》),綢緞藤、銀背藤(《廣西藥植名錄》),一匹綢(《廣西中草藥》)。出處《本草求原》來源為旋花科植物白鶴藤的莖葉。秋季采收。生境分......
  • 《中藥大辭典》:白鶴藤根拼音注音Bái Hè Ténɡ Gēn別名白膏藥根。出處《本草求原》性味澀甘,平。功能主治寬筋壯骨,浸酒用。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白鶴藤根拼音注音Bái Hè Ténɡ Gēn別名白膏藥根英文名Root o......
  • 拼音注音Bái Lónɡ Tou出處《南京民間藥草》來源為菊科植物山萵苣的根。春、夏采。生境分布產(chǎn)江蘇、河南。原形態(tài)原植物詳“山萵苣“條。性狀幼苗時,根呈塊狀,簇生。卵圓形,肉質(zhì),表面黃褐色,平滑;老時伸延呈圓錐形而細長,側(cè)生支根。纖細,干......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龍穿彩別名白龍串彩、白龍蒼、白龍昌菜、白花益母草、膿瘡草來源唇形科盤澤草屬植物白龍穿彩Panzeria alashanica Kupr.,以全草入藥。夏季花未開或初開時割取全草,曬干。性味辛、微苦,平。注意孕婦及無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