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指甲花葉

    《中藥大辭典》:指甲花葉拼音注音Zhī Jiɑ Huā Yè出處

    《國藥提要》

    來源

    為千屈菜科植物指甲花。

    生境分布

    分布我國南部,廣東、廣西、福建、臺灣常有栽植。

    原形態(tài)

    指甲花(《南方草木狀》),又名:散沫花(《南方草木狀》),番桂、柴指甲。

    灌木,高3~6米。莖圓柱形,分枝甚密,幼枝近四棱形,無毛。葉對生,橢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稀倒卵形,長2~4.5厘米,寬10~15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紙質;葉柄短;托葉小,早落。圓錐花序頂生,長7~15厘米或更長;花極香,綠色或玫瑰色,直徑8~10毫米;萼長2~2.5毫米,4深裂;花瓣4,闊卵形,長3~5毫米,基部心形,具短爪;雄蕊通常8枚,伸出,花藥長圓形至近圓形;花柱略長于雄蕊,柱頭鉆狀。蒴果球形,直徑5~7毫米;種子多數?;ㄆ?~8月。

    化學成分

    葉、果皮、種子均含指甲花醌。其含量依次為0.55~0.95%、0.25%、0.013%。

    藥理作用

    指甲花醒與維生素K結構相似,故有止血作用;以往亦稱為Hennotannic acid,為黃色色素,能染指甲或頭發(fā)。種子據云有緩慢的大腦興奮作用,可用于青年記憶或全身精神功能不足。

    功能主治

    ①《國藥提要》:"治創(chuàng)傷。"

    ②《廣西藥植名錄》:"收斂,清熱。"

    用法用量

    外用:搗敷。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指甲花葉拼音注音Zhī Jiɑ Huā Yè別名

    指甲葉

    英文名Leaf of Henna出處

    出自《國藥提要》

    來源

    藥材基源:為千屈菜科植物指甲花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awsonia inermis 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庭園均有栽培。

    原形態(tài)

    大灌木,高可達6m。莖圓柱形、小枝略呈四棱形,無毛。葉交互對生,薄革技,有短柄;葉片橢圓形或橢狀披針形,長1.5-5cm,寬1-2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漸狹成葉柄,側脈5對,纖細,兩面微凸起。圓錐花序頂生,長7-15cm,或更長;花極香,折色或玫瑰紅色至朱紅色,直徑約6mm,盛開時8-10mm;花萼長2-5mm,4深裂,裂片闊卵狀三角形;花瓣4,略長于萼裂片,邊緣內卷,有齒;雄蕊通常8,花絲絲狀,長為花萼裂片的2倍;子房近球形,花柱絲狀,略長于雄蕊,柱頭絲狀,略長于雄蕊,柱頭鉆狀。蒴果扁球形,直徑6-7mm。種子我數,肥厚,三角狀尖塔形?;ㄆ?-10月,果期12月。

    化學成分

    葉含占噸酮類(xanthones(化合物:指甲花醌(lawsone)[1,2],散沫花占噸酮(laxanthone)Ⅰ、Ⅱ、Ⅲ[3-5];后三者的結構依次是1,3-二羥基二甲氧基占噸酮(1,3-dihy-droxy-6,7-dimethoxyxanthone),1-羥基二已酰氧基甲氧基占噸氧基-3,7-二甲氧基占噸酮(1-hydroxy-6-acetoxy-3,7-dimethoxyxanthone)。又含香豆精類(coumarins)化合物;秦皮素(fraxetin)東莨菪素(scopoletin),馬要樹皮素(esculetin)[6],散沫花香豆精(lacoumarin)[7];黃酮類(flavones)化合物:木犀草素(lutelin),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side)[4,8],木犀草素-3-葡萄糖甙(luteoin-3-glucoside),芹菜素葡萄糖甙(apigenin-7-gluco-side),芹菜素葡萄糖甙(apigenin-4-glucoside)[8];甾醇類(sterols)化合物: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9],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8];萘(naphthalene)的衍生物:1,4-萘醌(1,4-naphthoquinone)[2,10],1,2-二羥基葡萄糖氧基萘(1,2-dihydroxyl-4-glucosyloxynaphyhalene)[9],2-羥基-1,4-萘醌(2-hydroxy-1,4-naphthoquinone),1,3-二羥基萘(1,3-dihydroxynaphthalene)[11];酚性甙成分:散沫花甙(alwsoniaside),黑麥草甙(lalioside)[12];無機元素:銅、鎳、鉬、釩、鉈、錳、鋇、鍶、鐵鋁等[13]。還含沒食子酸(gallic acid)[2,11]。

    莖含異白花丹素(isopumbagin)[14],3-甲二十九烷-1醇(3-methylnonacsan-1-ol)[15],D-甘露醇(Dmannitol)[16]。

    根含散沫花甾醇(alwsaritol)即是24β-已基膽甾烯-3β-醇(24β-ethylcholest-4-en-3β-ol)[17],D-甘露醇[16]。

    皮含三萜成分:散沫花萜二醇(hennadiol),羽扇烷(3β-hydroxy-20-oxo-30-norlrpane),白樺脂醇(betulin),白樺脂酸(betulinic acid),3β,30-羥基羽扇烯[3β,30-dihydroxylup-20(329)-ene][18].

    藥理作用

    指甲花醌與維生素K結構相似,故有止血作用; 以往亦稱為Hennotannic acid,為黃色色素,能染指甲或頭發(fā)。種子據云有緩慢的大腦興奮作用,可用于青年記憶或全身精神功能不足。

    歸經

    心經

    功能主治

    收斂;止血。主創(chuàng)傷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焙干研末敷衍患處,

    各家論述

    1.《廣西藥植名錄》:收斂,清熱。

    2.《國藥提要》:治創(chuàng)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ān Chun Dàn來源雉形目雉科鵪鶉Coturnix coturnix (L.),以蛋入藥。生境分布東北、華北。功能主治治胃病、肺病、神經衰弱、肋膜炎等。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拼音注音Bù Diāo Mù別名格棒子、格棒棒來源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小葉石積木的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steomeles schwerinae Schneid.var.microphylla Rehd.et Wils.采收和儲......
  • 《中藥大辭典》:不灰木拼音注音Bù Huī Mù別名無灰木(《本草圖經》)出處《開寶本草》來源為硅酸鹽類礦物角閃石石棉。原形態(tài)角閃石的一種。為平行較長而易劈為細絲形之纖維狀物休,纖維常與脈壁相垂直,色白、灰或帶綠色,光澤絲狀,微透明至不透明......
  • 拼音注音Bó Lè Shù別名山桃樹出處江西《草藥手冊》來源為鐘萼木科植物鐘萼木的樹皮。夏、秋采收。生境分布生于海拔500~4500米山地林中。分布云南東部、廣西、廣東、江西、浙江、湖南、貴州、湖北、四川等地。原形態(tài)落葉喬木,高達20米。樹......
  • 《中藥大辭典》:伴蛇蓮拼音注音Bàn Shé Lián別名拳參、雞爪大王、馬蜂七(《廣西藥植名錄》)出處《廣西藥植名錄》來源為蓼科植物革葉蓼的根莖。秋季采挖,洗凈,硒干。生境分布生于高山陰濕山溝處。分布云南、廣西等地。原形態(tài)多年生宿根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