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掌葉蓼

    拼音注音Zhǎnɡ Yè Liǎo別名

    屈草、豬草、大辣蓼、九龍?zhí)熳?/p>來源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掌葉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gonum palmatum Dunn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全草,切段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濕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高約1m。莖直立,帶紫紅色,有縱棱,多分枝,被短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2-9cm,有縱肋,被伏毛及短柔毛;托葉鞘斜截形,長1-2cm,脈紋顯著,被伏毛,先端無睫毛;葉片掌狀,直徑6-12cm,有5-9個掌狀深裂,裂片近菱形,基部2個裂片較小,近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凹下,上面有伏毛及短柔毛,葉脈及葉緣有伏毛。頭狀花序排成聚傘狀,花序軸被短柔毛及伏毛,苞片線形,密被粗毛及短柔毛;花梗短,花被5深裂,淡紅色,脈紋明顯;雄蕊8;花柱3,柱頭頭狀。瘦果卵形,三棱,淡褐色,有點狀花紋。花、果期夏秋季。

    性狀

    性狀鑒別 莖枝圓柱形,多分枝,棕紅色至紫紅色,表面有縱棱線紋,被短柔毛,斷面中空。葉多皺曲,展平后葉片掌狀,5-9掌狀深裂,裂片近菱形,基部2裂片較小,近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深凹,表面有伏毛及短柔毛;托葉鞘斜截形,有明顯脈紋,膜質(zhì),有伏毛。頭狀花序排列成聚傘花序狀;花被淡紅色,有明顯脈紋。瘦果卵形,有3棱,淡褐色,有點狀花紋。氣微,味微澀。

    性味

    苦;酸;性涼

    功能主治

    止血;清熱。主吐血;衄血;崩漏;赤??;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鮮葉搗敷;或干葉研粉撒布。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Fàn Dòu別名云藊豆、四季豆、龍爪豆(《植物名實圖考》),唐豇、隱元豆(《植物學(xué)大辭典》),云豆、六月鮮、龍骨豆、二生豆、三生豆、唐豆(《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白豆、粉豆(《陸川本草》)。出處《陸川本草》來源為豆科......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首烏拼音注音Bái Shǒu Wū別名山東何首烏、泰山何首烏來源為蘿藦科牛皮消屬植物戟葉牛皮消Cynanchum bungei Decne.,以塊根入藥。4~5月或10~11月菜塊根,曬干。性味苦、甘、澀,微溫。功能主......
  • 《中藥大辭典》:白馬陰莖拼音注音Bái Mǎ Yīn Jīnɡ別名白馬莖(《本經(jīng)》)。出處《綱目》來源為馬科動物馬的雄性外生殖器。原形態(tài)動物形態(tài)詳“馬肉“條。炮制《雷公炮炙論》:“(白馬莖),臨用時以銅刀劈破作七片,將生羊血拌蒸半日,出曬干......
  • 《中藥大辭典》:白馬骨拼音注音Bái Mǎ Gǔ別名六月雪、路邊金(《寧鄉(xiāng)縣志》),滿天星((陽春縣志》),路邊雞(《草木便方》),六月冷、曲節(jié)草(《嶺南采藥錄》),路邊荊、魚骨刺、光骨刺、過路黃荊(《中醫(yī)藥實驗研究》),硬骨柴(《江西民間......
  • 拼音注音Bái Mǎ Gǔ Gēn出處《植物名實圖考》來源為茜草科植物白馬骨或六月雪的根。夏、秋采收根部,洗凈。曬干,或鮮用。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馬骨“條。性味《草木便方》:“涼?!肮δ苤髦戊铒L(fēng),清熱,利濕。治偏正頭痛。牙痛,喉痛,目赤腫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