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豬獠參

    《全國中草藥匯編》:豬獠參拼音注音Zhū Liáo Shēn別名

    鴨腎參、土洋參、小長距蘭、蛇蓼子

    來源

    蘭科舌唇蘭屬植物小舌唇蘭Platanthera minor (Miq.)Reichb. f. [P. interrupta Maxim.],以全草入藥。春夏采收,洗凈曬干。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養(yǎng)陰潤肺,益氣生津。用于咳痰帶血,咽喉腫痛,病后體弱,神經(jīng)衰弱,遺精,頭暈。

    用法用量

    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豬獠參拼音注音Zhū Liáo Shēn別名

    觀音竹(《植物名實(shí)圖考》),土洋參、蛇蓼子、大一枝箭(《四川甲藥志》)。

    出處

    《四川中草藥》

    來源

    為蘭科植物小長距蘭全草帶根全草。3~4月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疏林、沙地及草坪等向陽干燥處。分布東北以至南部及西南各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可達(dá)30~40厘米。根肉質(zhì)粗大。葉互生,基部的1~2葉變?yōu)闇\綠色膜質(zhì)的鱗片,抱莖;中部的葉2~4片,較大,闊卵圓形或?qū)捙樞?,先端尖,基部成鞘狀抱莖;上面中脈凹,下面中脈突出,平行側(cè)脈約20條;上部葉披針形??偁罨ㄐ蝽斏换ㄏ掠?披針形苞片,較花為長;花疏生,黃綠色,徑約10毫米;外輪花被卵形,先端鈍,內(nèi)輪稍狹,寬披針形;唇瓣較花被片略長,舌狀,全緣,鈍頭,距線狀,較子房略長,先端扁平;花藥分叉,蕊喙低,鈍三角形,花粉塊棒狀,具柄;于房下位,圓筒狀,有棱,扭曲。蒴果。

    性味

    《四川中藥志》:"味甘,性平,無毒。"

    功能主治

    《四川中藥志》:"治腎虛腰痛,咳嗽氣喘及頭昏身軟。"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燉肉,1~2兩。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豬獠參拼音注音Zhū Liáo Shēn別名

    蛇蓼子、大一枝箭、土洋參、鴨腎參、小長距蘭

    英文名Herb of Little Platanthera出處

    出自《四川中藥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小舌唇蘭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latanthera minor (Miq.) Reichb. F. [P.interrupta Maxim.]

    采收和儲(chǔ)藏:3-4月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2700m的山坡林下或山坡草地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及福建、臺(tái)灣、河南、湖北、廣東、海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小舌唇蘭,陸生植物。高20-60cm。具幾條指狀肉質(zhì)的粗根。莖直立,稍粗。葉互生,散生于莖的下部,最下面的1或2枚最大;葉片橢圓形、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15cm,寬1.5-3.5cm,向上則漸小,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偁罨ㄐ蜷L10-18cm,疏生多數(shù)花;花黃綠色;花苞片卵狀披針形;中萼片闊卵形,先端鈍或急尖,3脈,側(cè)萼片張開或反折,偏斜長圓形,先端鈍,3脈;花瓣直立,偏斜卵形,漸狹,先端鈍,基部一側(cè)擴(kuò)大,2脈及一側(cè)生支脈,唇瓣舌狀,鈍,肉質(zhì);距懸垂,細(xì)圓筒狀,稍向前弧曲,和子房等長或較長;藥隔中部有凹陷;子房圓柱狀,向上漸狹,長10-15mm?;ㄆ?-7月。

    歸經(jīng)

    肺;腎經(jīng)

    性味

    甘;平;無毒

    功能主治

    補(bǔ)肺固腎。主咳嗽氣喘;腎虛腰痛;遺精;頭暈;病后體弱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60g。

    各家論述

    《四川中藥志》:治腎虛腰痛,咳嗽氣喘及頭昏身軟。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毛藤拼音注音Bái Máo Ténɡ別名苻(《爾雅》),蜀羊泉、谷菜(《本經(jīng)》),鬼目草(《爾雅》郭璞注),白草(《別錄》),排風(fēng)、白幕(《本草拾遺》),鬼目菜(《吳志》),天燈籠、和尚頭草(《綱目拾遺》),望冬紅、酸尖菜......
  • 《中藥大辭典》:白毛藤根拼音注音Bái Máo Ténɡ Gēn出處《福建民間草藥》來源為茄科植物白英的根。夏、秋采收。性味①《四川中藥志》:“性平,味苦辛,無毒?!阿凇吨貞c草藥》:“味甘,性平微寒,無毒?!肮δ苤髦沃物L(fēng)火牙痛,頭痛,瘰疬,......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毛蛇拼音注音Bái Máo Shé別名石祈蛇、上樹蛇、白毛伸筋、石蠶、毛石蠶、巖蠶、白毛巖蠶、老鼠尾來源為骨碎補(bǔ)科陰石蕨屬植物圓蓋陰石蕨Humata tyermanni S. Moore,以根狀莖入藥。全年可采,洗凈曬......
  • 拼音注音Bái Máo Lù Rónɡ Cǎo別名魚腮草、六月霜來源為玄參科鹿茸草屬植物白毛鹿茸草Monochasma savatieri Franch.的全草。夏、秋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性味微苦、澀,平。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于......
  • 《中藥大辭典》:白沙糖拼音注音Bái Shā Tánɡ別名石蜜(《唐本草》),白糖(《子母秘錄》),糖霜(《日用本草》),白霜糖(《本草備要》)。出處《綱目》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莖汁,經(jīng)精制而成的乳白色結(jié)晶體。歸經(jīng)《本草衍義補(bǔ)遺》:“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