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豬腎

    《中藥大辭典》:豬腎拼音注音Zhū Shèn別名

    豬腰子(《醫(yī)學(xué)入門》)。

    出處

    《別錄》

    來源

    為豬科動(dòng)物,即俗稱"豬腰子"。

    原形態(tài)

    植物形態(tài)詳"豬肉"條。

    性味

    咸,平。

    ①《千金·食治》:"平,無毒。"

    ②《綱目》:"咸,冷,無毒。"

    ③《隨息居飲食譜》:"甘咸,平。"

    功能主治

    治腎虛腰痛,身面水腫,遺精,盜汗,老人耳聾。

    ①《別錄》:"和理腎氣,通利膀胱。"

    ②孟詵:"主人腎虛。"

    ③《日華子本草》:"補(bǔ)水臟,治耳聾。"

    ④《綱目》:"止消渴,治產(chǎn)勞虛汗,下利崩中。"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煮食或煎湯。

    復(fù)方

    ①治腎虛腰痛:豬腰子一枚,切片,以椒鹽淹去腥水,入杜仲末三錢在內(nèi),荷葉包煨食之,酒下。(《本草權(quán)度》)

    ②治男子水臟虛憊,遺精盜汗:獖豬腎一枚,以刀切開,去筋膜,入附子末一錢匕,以濕紙裹煨熱,空心稍熱服之,便飲酒一盞。(《經(jīng)驗(yàn)方》)

    ③治產(chǎn)后虛羸,喘乏,乍寒乍熱,病如瘧狀,名為蓐勞:豬腎一具(去脂,破),香豉(綿裹)、白粳米、蔥白各一斗。上四昧,以水三斗,煮取五升,去滓;任情服之,不瘥更作。(《千金方》豬腎湯)

    ④治久泄不止:豬腎一個(gè),批開,摻骨碎補(bǔ)末,煨熟食之。(《瀕湖集簡(jiǎn)方》)

    ⑤治老人耳聾:豬腎、黨參、防風(fēng)、蔥白、薤白、糯米共煮粥服。(《四川中藥志》)

    ⑥治卒腫滿,身面皆洪大:豬腎一枚,分為七臠,甘遂一分,以粉之,火炙令熟,一日一食,至四、五當(dāng)覺腹脅鳴、小便利,不爾更進(jìn)。勿食鹽。(《補(bǔ)缺肘后方》)

    ⑦治癰疽發(fā)背初起者:獖豬腰子一雙,同飛面搗如泥涂之。(《綱目》)

    各家論述

    《綱目》:"豬腎性寒,不能補(bǔ)命門精氣,方藥所用,借其引導(dǎo)而已?!秳e錄》’理’字’通’字,最為有理?!度杖A》暖腰膝,補(bǔ)膀胱水臟之說為非矣。腎有虛熱者宜食之。若腎氣虛寒者,非所宜矣。今人不達(dá)此意,往往食豬腎為補(bǔ),不可不審。又《千金》治消渴有豬腎薺苨湯,補(bǔ)腎虛勞損諸病有腎瀝湯,方甚多,皆用豬羊腎煮湯煎藥,俱是引導(dǎo)之意。"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豬腎拼音注音Zhū Shèn別名

    豬腰子

    英文名Pig's kidney出處

    出自《名醫(yī)別錄》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豬科動(dòng)物豬的腎臟。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

    采收和儲(chǔ)藏:宰殺后,剖腹,取出腎臟,洗凈,鮮用,或冷藏。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雜食性家養(yǎng)物畜,繁殖力強(qiáng),孕期約4個(gè)月。

    資源分布:全國各地均有飼養(yǎng)。

    原形態(tài)

    豬的品種繁多,達(dá)150多種,形態(tài)也有差異基本特微是:軀體肥胖,頭大。鼻與口吻皆長(zhǎng)略向上屈。眼小。耳殼有的大而下垂,有的較小而前挺。四肢短小,4趾,前2趾有蹄,后2趾有懸蹄。頸粗,項(xiàng)背疏生鬃毛。尾短小,末端有毛叢。毛色有純黑、純白或黑白混雜等。

    藥理作用

    從豬腎制取的豬腎谷酰胺酶較天冬酰胺酶有更強(qiáng)的抗癌作用,因某些癌細(xì)胞的谷酰胺合成緩慢而利用較快。與天冬酰胺酶合用,能抑制癌細(xì)胞對(duì)氨甲喋呤的抗藥性,且使其毒性降低。豬腎也可作為制取磷酸二酯酶的原料,給貓靜注此酶可引起血壓下降。小鼠靜脈注射的LD50約為4mg/kg。

    歸經(jīng)

    肝;腎經(jīng)

    性味

    味咸;性平

    注意

    1.《食療本草》:“不可久食?!?.《本草圖經(jīng)》:“不與吳茱萸、白花菜合食?!?/p>功能主治

    補(bǔ)腎益陽;利水。主腎虛耳聾;遺精盜汁;腰痛;產(chǎn)后虛贏;身面浮腫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或煮食,15-150g。

    復(fù)方

    ①治腎虛腰痛:豬腰子一枚,切片,以椒鹽淹去腥水,入杜仲末三錢在內(nèi),荷葉包煨食之,酒下。(《本草權(quán)度》)②治男子水臟虛憊,遺精盜汗:豬腎一枚,以刀切開,去筋膜,人附子未一錢匕,以濕紙裹煨熟,空心稍熱服之,便飲酒一盞。(《經(jīng)驗(yàn)方》)⑤治產(chǎn)后虛羸,喘乏,乍寒乍熱,病如瘧狀,名為蓐勞:豬腎一具(去脂,破),香豉(綿裹)、白粳米、蔥白各一斗。上四味,以水三斗,煮取五升,去滓,任情服之,不瘥更作。(《千金方豬腎湯)④治久泄不止:豬腎一個(gè),批開,摻骨碎補(bǔ)末,煨熟食之。(《瀕湖集簡(jiǎn)方》)⑤治老人耳聾:豬腎、黨參、防風(fēng)、蔥白、茬白、糯米共煮粥服。(《四川中藥志》)⑥治卒腫滿,身面皆洪大:豬腎一枚,分為七臠,甘遂一分,以粉之,火炙令熟,一日一食,至四、五當(dāng)覺腹脅鳴、小便利,不爾更進(jìn)。勿食鹽。(《補(bǔ)缺時(shí)后方》)⑦治癰疽發(fā)背初起者:豬腰子一雙,同飛面搗如泥涂之。(《綱目》)

    各家論述

    1.《綱目》:豬腎性寒,不能補(bǔ)命門精氣,方藥所用,借其引導(dǎo)而已?!秳e錄》'理'字'通'字,最為有理?!度杖A》暖腰膝,補(bǔ)膀胱水臟之說為非矣。腎有虛熱者宜食之。若腎氣虛寒者,非所宜矣。今人不達(dá)此意,往往食豬腎為補(bǔ),不可不審。又《千金》洽消渴有豬腎薺苨湯,補(bǔ)腎虛勞損諸病有腎瀝湯,方甚多,皆用豬羊腎煮湯煎藥,俱是引導(dǎo)之意。

    2.《別錄》:和理腎氣,通利膀胱。

    3. 孟詵:主人腎虛。

    4.《日華子本草》:補(bǔ)水臟,治耳聾。

    5.《綱目》:止消渴,治產(chǎn)勞虛汗,下利崩中。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叉枝藻來源藻類紅藻門叉枝藻Gymnoganyrus flablliformis Harv.,以葉狀體入藥。功能主治為瓊膠的輔助原料,并用作緩瀉劑。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叉枝藻拼音注音Chā Zhī Zǎo別......
  • 拼音注音Chā Zhī Yā Cōnɡ別名苦葵鴉蔥、羊奶及及、散枝鴉蔥、分枝鴉蔥來源菊科叉枝鴉蔥Scorzonera divaricata Turcz.,以鮮植物汁液入藥。生境分布內(nèi)蒙古、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性味苦,寒。注意根有毒......
  • 《全國中草藥匯編》:叉歧繁縷拼音注音Chā Qí Fán Lǚ來源石竹科叉歧繁縷Stellaria dichotoma L.,以根、全草入藥。生境分布華北、西北、四川。性味甘,微寒。功能主治清熱涼血。主治盜汗骨蒸,結(jié)核潮熱,久瘧發(fā)熱。用法用......
  • 《中藥大辭典》:吹云草拼音注音Chuī Yún Cǎo別名莎蘿莽(《種子植物名稱》),一碗泡、公兒草(《廣西藥植名錄》),過山蛇、斬蛇劍(《廣西植物名錄》。出處《南寧市藥物志》來源為遠(yuǎn)志科植物齒果草的全草。秋季采收,曬干,切段。生境分布生于......
  • 《全國中草藥匯編》:吹火筒拼音注音Chuī Huǒ Tǒnɡ別名尖葉繡球菊、狹葉繡球菊來源薔薇科吹火筒Spiraea japonica L. f. var. acuminata Franch.,以全株入藥。生境分布陜西、甘肅、湖北、四川、云......